山東民企迎來“二代”接班高潮,細數山東這些“創二代”們

山東民企迎來“二代”接班高潮,細數山東這些“創二代”們

接班問題,正成為民營企業越來越緊迫的事情。

近日,“郭臺銘將退休”的新聞,再次將創一代退休和企業接班人的話題推上輿論熱點,引發持續關注。

中國的家族企業約佔全部民企的85%。有專家分析,估計在五到十年內,中國有300萬商人步入花甲之年,企業第二代接班的成敗受到關注。

子承父業,這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的傳統。目前,山東—部分“企二代”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接班,還有一些正在逐步接手家族事業。民企接班在經濟大省山東也成為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

不過,接班與否,乃至接班後如何進行傳承與創新,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仍然是“創二代”們面臨的考驗所在。

山東最大民企已完成接班

山東第一大民企、世界五百強魏橋集團去年下半年完成交班。

2018年9月26日,魏橋創業集團完成了一次工商註冊變更,“張士平”的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董事以及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變更為“張波”擔任。

山東民企迎來“二代”接班高潮,細數山東這些“創二代”們

山東首富張士平正式退休。

作為張士平唯一的兒子,張波一早就被“內定”為魏橋集團的接班人,而張士平的兩個女兒張紅霞、張豔紅也早已挑起集團管理的大梁。1946年出生的張士平,今年73歲。作為創始人,張士平家族累計持有魏橋創業集團48.79%股權.

自2012年山東魏橋創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以來,已連續7年上榜。2012年-2018年,山東魏橋創業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249.055億美元、295.62億美元、392.599億美元、457.571億美元、530.261億美元、561.74億美元、532.03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中的位次由2012年的440位,逐年上升至388位、279位、234位、163位、159位、185位。

同樣是位於濱州鄒平市的西王集團,企業傳承也在進行中。王勇、王棣父子早已搭檔多年。1983年出生的王棣,28歲的時候就接任了A股西王食品的董事長。

山東民企接班潮湧

在山東,接班的不僅僅是魏橋集團,更多的企業已經接班。

位於濰坊諸城的得利斯,是中國肉類龍頭企業之一,2015年創始人鄭和平辭去董事長,女兒鄭思敏接棒。

位於煙臺的玲瓏輪胎,年銷售收入過百億,1948年出生的創始人王希成已71歲,目前玲瓏輪胎董事長則交由1972年出生的長子王鋒擔任,1975年出生的次子王琳則被任命為玲瓏集團總裁。

山東民企迎來“二代”接班高潮,細數山東這些“創二代”們

宋作文家族的接班也在推進中。

同樣是在煙臺,知名企業南山集團的宋作文,今年已經72歲,長子宋建波是南山實業的董事長。

位於聊城的陽穀華泰創始人為王傳華,長子王文博如今是陽穀華泰董事長兼總經理。

位於青島的紅領集團,創始人張代理,和他的女兒張蘊藍早已經走上前臺,完成了企業交接。

在威海,好當家集團現任董事長唐傳勤從其父親唐厚運手中接過帥印,應該算是較早的接班案例,時間是1998年。

而在工業重鎮淄博,也有多家知名企業完成傳承。魯泰A的劉子斌已接替創始人劉石楨。劉石楨是淄博知名的創一代企業家,其去世曾經引發淄博對創一代企業的深刻思考。在淄博,比較知名的還有創業板上市公司金城醫藥的接班,創始人趙鴻富之至趙葉青已接任多年,企業做的風生水起。

在濟南,2016年,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宣佈退居二線,兒子唐地源接任總裁一職。今年4月,因子公司爆炸被推至前臺的齊魯製藥,也在多年前完成了交接班。企業實際控制人李伯濤已將企業交給女兒李燕打理。

企業接班的還有很多,比如在東營,創始人劉雙珉在2009年將企業交給兒子劉鋒傑,當年他僅僅28歲。

可以說,在經濟大省山東,民企接班潮正在不斷襲來。而在未來,這樣的接班潮還將持續。

傳承與創新,沉甸甸的責任

當然,民營企業的接班,不是想接就能接。一些二代甚至不願接班,寧肯走一條自己願意走的路。

山東民企迎來“二代”接班高潮,細數山東這些“創二代”們

其實,創二代接班也在深遠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

創富和傳承是相對獨立的事情,這兩者沒有太大關聯性。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戰場,子輩沒有任何的義務去為父輩接續他們的夢想。二代不接班,反倒為常年服務企業、熱愛這門產業的寒門子弟讓出了一條通達升遷之路,大大地有利於職業經理人的成長。

而也有觀點認為,二代們大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對企業外圍大環境的分析與企業未來方向的把握會相對較好,而且,多數情況下,他們較早接觸到企業內部運作,對企業很熟悉,另外,依靠家庭優勢,二代接班更能將一代企業家的人際關係順利傳承下來。

不過,由於環境的變化,二代和一代也有很大差別。比如一代企業家,大度人生閱歷豐富,嚐盡人間冷暖、洞察世間曲直。在創業基因上,一代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敢為人先的闖勁,在艱難的摸索中,他們強硬地推進規範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這些獨特的個人魅力和能力都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商業素質。

而對二代企業家而言,如何繼承這些艱苦創業的本色,並在這個基礎上有效傳承和創新,走出一條更好的發展之路,無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