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隨著電動車淘汰賽的開始以及最近一段時間氫燃料電池車的熱炒,越來越多人開始鼓吹純電動車已經到生命的末日,而氫能才是真正的新能源,你也這麼認為嗎?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曾經有一句話:站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也對,飛是能飛起來,關鍵是能不能軟著陸?

而純電動汽車似乎就是那頭正在往下掉的豬,而氫燃料電池車則似乎是那隻正往風口上站的豬!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隨著豐田mirai氫燃料電池車的量產,以及最近上海車展期間氫能源車的展出,再加上最近多少電動車爆燃的發生,很多人都開始懷疑純電動車是一個行業騙局,而氫動力才是未來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向。其實所有的事都不能過早的下結論,就如同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時候,一大批懷著雄心壯志、富有抱負的有著互聯網基因的有志之士投身了純電動汽車產業,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上關於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形容的一片大好,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回想那還是2014年的事兒。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五年過去了,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退坡,隨著車企大佬在公開場合不再大談互聯網思維,開始講尊重傳統、敬畏傳統,說話語氣也變的柔和,把“顛覆”變成“存活”的時候,給人感覺已經沒有底氣的感覺,正是這樣讓那些當初叫好的人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媒體爆點,於是開始鼓吹電動車要完蛋了,方向錯了,氫能源才是正確的方向。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因為造車這事不那麼簡單。從汽車品質上講,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造車,螺絲都必須是一顆一顆打上去的,絕對不是弄幾個屏幕,弄一個語音交互就是新能源車了。說到底是汽車就要保證能開、好開、穩定,而新生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技術體系獨立分散,管理拼湊,製造技術薄弱,人才培養不足。最終一方面導致車型孵化慢,另一方面導致市場故障多發,由此引發很多人的擔憂。從創新角度來講,新能源車主要是指的驅動動力方式,而目前純電動車在成本、續航里程、充電便利性等方面不能短期內實現大的突破。作為氫能源來說,續航里程長,加氫便利,不受高低溫影響等優點突出,而這些都是純電動車的“痛點”,解決了痛點自然就更容易被接受,再加上電動車五年的發展和資金窗口期都過去了還沒有取代傳統燃油車的可能,所以會認為氫能源是未來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向。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但氫燃料電池真的就這麼好嗎?

在十年以前,那時候我還在讀大學。當時國家就已經提出了氫能源的發展戰略,很多的高校因此獲得了豐厚的項目資金用於氫能源研究。而當時最熱的就是固體儲氫技術,理由就是氫氣的密度小採用液體儲氫的話儲氫量小且存在安全隱患。而我的一位導師曾經就主要專注於儲氫技術的研究,從微孔材料到介孔材料,再到催化劑,十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沒有看到任何一丁點的關於固體儲氫技術的應用,而儲氫技術最終還是讓豐田用兩個儲氫罐給解決了。我這麼說並不是說高校的研究沒有用,而是說任何一項技術的應用都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檢驗。氫能源雖然能夠解決電動汽車的大部分痛點,但在制氫成本、加氫安全性、氫動力成本等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未來一段時間內,氫動力用於公共交通的可能性遠遠大於私家車,而電能依然是私家車的主要動力來源!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電能作為汽車驅動能源有著天然的優勢。在電能製備方面,我國長期以來提倡通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實現,這也是我們國家這些年大力建設核電站的一部分原因。在電機方面,我國有著豐富的稀土資源,對稀土性能的研究和電機的開發也比較早,受制於人的可能性不大。在電池方面,雖然目前能量密度比較低,但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配套設施方面,國家前幾年在幾個重點城市建設了一批加電站,但是由於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不高,逐漸荒廢掉了。在這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先建設,後規劃的問題。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在我看來,純電動汽車在未來的5到10年會有大的突破。但是無奈的是,汽車製造是一個資金需求量非常大的產業,而很多的新加入的攪局者,他們一沒有資金,二沒有技術,三沒有管理,所以很難短期內拿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這無疑會讓很多人失望。但我覺得一個男人還要三十而立呢,為什麼五年甚至兩年就要給一個產業下定論呢?未免有點愛之深,責之切吧。

氫燃料電池車會不會是純電動車後下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