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上海哈瑪匠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偉

“你覺得中國和日本在桃樹種植方面的主要差距在什麼地方?”我問黃偉。我覺得他最合適回答這個問題。2009年,他在有賀浩一的建議下在上海青浦建了一個桃園,先是10畝,後又擴大到30畝,日本的品種,日本的技術,日本的產品標準,甚至連價格都接近日本的水平。

“日本的果品只有兩種:商品和垃圾。”黃偉舉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那年是桃子成熟季,他做客有賀浩一家。主人正在採摘,隨手扔了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他很詫異地問有賀浩一,這麼好的桃子為什麼要扔掉?主人回答說,有個小裂口。他疑問道,可以給我吃啊,又不影響品質。有賀浩一笑笑說,我怎麼能把垃圾給客人吃啊!

“日本已經從原來的重視數量轉變為現在的重視質量,現在在日本只有符合標準的產品,才能進入市場;但在中國,桃子的數量很多,但在質量上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黃偉說:“所以我覺得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在於,國內目前還做不到日本的精細化管理,包括在技術方面。”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上海哈瑪匠果園實景(5年生樹體)

“你這麼多年種下來,而且是致力於把日本的桃樹種植技術移到中國來,現在你園子的水平能夠達到日本的百分之多少?”光從園相上看,我覺得黃偉的哈瑪匠果園已經能給人一種“不同尋常”的觀感。這趟跟他去了日本之後,才明白他是完全按照日本的模式在做中國的果園,甚至連果園的潔淨度他都有嚴格要求,不允許員工亂扔垃圾,連菸頭都不例外。

“我每年派我的員工,包括我自己,都經常去日本學習,也包括有賀先生前面幾年每年都來中國指導,也走了些彎路,現在的水平我估計能達到日本的80%~90%。包括果品的質量,我覺得如果單純從口感上講,已經與日本不差上下了,甚至有些品種能超過日本,但是在外觀著色方面還有一些差距。”黃偉說。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上海哈瑪匠果園的桃子掛果狀

我去年6月和7月都嘗過他的桃子,尤其對在梅雨季節成熟的、糖度能達到15%以上的早桃記憶深刻。

“還有10%~20%的差距體現在什麼地方?”我追問道。

“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更多地學習,比如這次看到的樹形結構中側枝和主枝的角度,按照日本的標準是90度左右,水平過去的,之前我們的角度從30度到60度都有,造成主枝競爭不過側枝,側枝看起來比主枝還要大的現象。還有第一主枝和第二主枝的分叉高度,原來也沒有按照日本的標準做,有些很高,有些很低,都會影響到樹體結構和結果部位的分佈。”

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實踐,黃偉已經從一個根本不懂農業的“小白”,成長為能找出細節問題並能不斷改進完善的實操者。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黃偉(左)在向有賀浩一學習桃樹管理技術

“從你現在的技術發展思路來說,你覺得是把日本全套技術照搬過來好,還是結合中國的國情稍加改良好?”

“我覺得照搬過來是一條捷徑。”黃偉說:“我也曾就這個問題問過有賀先生,他說了一句,既然我們都已經走過這個彎路了,你再去走,我覺得沒有意義。就像現在的樹形,日本主幹形、開心形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樹形都做過,最後認為株距8米的兩主枝自然開心形是最理想的,品質是最好的,經濟效益是最高的。”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日本山梨縣的桃樹樹形(20年生的樹體)

“也有人質疑,像日本這種精細化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在中國推廣不現實,這個問題你怎麼認為?”我提了一個別人問過我的問題。

“在日本經營果園的夫妻老婆店比較多,而且多是老年人,規模通常在10~20畝左右,基本上都是夫妻兩個人做全程管理,當然還有機械的利用。日本的人工費比我們貴,土地比我們緊張,既然他們能把這種模式做下來,我覺得在中國做這種模式的成功率還是蠻大的。”

“因為日本的水果價格是比較高的,你覺得在中國這樣的價格有多大的市場?”我不否認高端市場的客觀存在,比如這兩年的“陽光玫瑰”“紅美人”都是以高價位在市場中熱銷,但對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心存疑慮,這也關係到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推廣空間。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無損傷測糖儀的檢測現場

​“像我30畝的桃園現在是分3個規格出售,最頂級的特級桃6個裝零售價是388元;然後是中檔的A級桃子,個頭稍微小一點,零售價是238元;再差一級的B級,糖度在12%以上, 8個裝的零售價是168元。結果是最貴最好的特級桃是脫銷的,最便宜的B級桃有時候會有多餘的。這說明不少客人是要高價格的好東西,一般的反而不要。當然在面積擴大的情況下,價格肯定是要下來的,會有一個相對的穩定點。但不管價格怎麼樣,我認為都必須先要把產品質量做好,只有好的產品才有機會去競爭,差的產品今後是沒有立足的市場了。”

“我想中國水果產業在不斷髮展,將來是會和日本走同樣一條路,就是從產量到質量轉變的這條路。”黃偉肯定地說。

清揚,1991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高級農藝師,《中國果業信息》專欄作者,2014年12月創辦《花果飄香》微信公眾號,2017年11月入駐《今日頭條》,2018年11月獲“2018年度十大三農頭條號”稱號。

是照搬,是改良,日本精緻化模式在中國的道路能走過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