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被日軍俘虜的美軍,存活率有多少?

賽門軍略


戰後雖然有很多著作涉及被日本俘虜美軍的遭遇,但是對於美軍確切的存活率鮮有權威調研。但也確實有二戰研究機構給出的數據表明日軍戰俘營(共同關押包括美、英、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及其他亞洲籍等戰俘)的戰俘死亡率是德軍戰俘營的15倍左右。而德軍戰俘營(非猶太集中營)的死亡率在3%左右。因此,你可以初步得出在日軍戰俘營中的存活率。雖然任何數據的調研都可能因樣本採集、方法論、甚至主觀意識形態的影響而有誇大和失實的現象,但是,日軍在二戰期間表現出對自己與他人人道精神主義的缺失一直是全世界共同聲討的話題,進入日本戰俘營就等於九死一生,也基本是共識和事實。(對非歐美的戰俘更是如此!)


而全世界這種“集體民意”的產生顯然和二戰時日本民族表現出的核心理念和日本軍隊表現出的野蠻特質是分不開的。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在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並沒有帶動其國家理念及核心價值觀的文明進步,表現在軍事上,大家也有一個共識:就是二戰中尤其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是一支經過現代化訓練與裝備的軍隊,但是,日軍在戰爭倫理、軍人價值觀及人道主義的正確認識上是遠遠落後世界文明的。

日軍手冊中只有失敗後自裁的方法,從沒有像美軍手冊中那樣如何對待俘虜的條例。美軍在交戰之初都非常奇怪日軍為何經常要做毫無意義的萬歲衝鋒,也就是自殺衝鋒撲進交叉火力網。他們不知道,日軍士兵戰敗以後除了“找死”,沒有其他選擇。

既然日軍自己都沒有做俘虜的選項和文化,善待敵方俘虜就更沒有按鈕了。很自然,在日軍眼裡戰敗而不去死的官兵是一群不值得尊重的懦夫、是一群豬狗不如的行屍走肉。虐待和殘害這些“低等生靈”以發洩不滿也是很多日軍違反人道的驅動力,這是日軍本身對戰爭倫理的無知所造成的。


此外,太平洋戰爭之前日軍各著名的陸軍和海陸學校基本都不設明確的後勤補給專業。因此加之天平洋戰爭戰線過長,日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後勤保障上的表現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一個大BUG。所有部隊每次戰役都存在補給問題,甚至很多部隊只能靠戰利品做補給,也就是打到哪吃到哪。這個問題一直到英帕爾戰役時達到完全無法想象的地步。而後勤補給的短板也直接招致日軍對大批戰俘毫無應付能力(就盼著俘虜快死,以免爭自己的口糧)。這也一直是日軍和一些人長期“護短”的最重要的藉口。

因此,綜合文化、倫理、人道、自身補給等問題,日軍在戰俘問題上出現巴丹死亡行軍、泰緬鐵路(電影《桂河大橋》的原型)、甚至《父島食俘事件》(日軍烹食美軍戰俘)等等暴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像一位美國軍事觀察員曾經在戰後總結的那樣:日本民族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分不清戰爭與暴行之間的差別。


橘皮文書


關於被日軍俘虜的美軍死亡率,並沒有非常準確地說法,因為日軍一線部隊大量存在虐殺屠殺俘虜的情況,很多案例未必能夠正常統計入戰俘死亡數據中。



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軍統計被解救的盟國戰俘共計有

美國:14473人

英聯邦及自治領:37583人

荷蘭:約28500人

中國:56人

(這個數據應該是英美受降區域及其他地區英美戰俘合計,不包括自由法國和中國受降區域的非英美荷戰俘)

日本手中的美國戰俘死亡率,有一個估計數字是33%,還有一個數字是美國陸軍和陸軍航空隊共有27465人被俘,死亡率40.4%,但是不清楚這個數字是否包括開戰時在美軍中服役的菲律賓人。


DDG的老船塢


二戰,這場幾乎席捲了世界的戰爭,除了平民百姓受傷害最多之外,再就是被敵國俘虜的士兵了。1864年-1949年多國已經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大部分都會遵循戰俘優待的約定。但唯獨日本並不遵守,二戰期間,對待俘虜最殘忍的是日軍,日軍奉行武士道精神,認為投降是可恥的行為。美軍俘虜在日軍手中死亡率超過九成。

舉個例子: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後使美軍無法立即投入戰場,隨即進攻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菲律賓,日軍迅速攻佔菲律賓的同時,俘虜了近4萬駐地美軍。之後便要把他們趕往300公里外的戰俘營,押運路途遙遠,上萬名美軍俘虜死在了路上,日軍斷絕戰俘的食物和水,在東南亞高溫的氣候,缺水的美軍戰俘也應缺水休克,對於已經體力不支的士兵,日軍都會殘忍槍殺。一路上可謂是人間地獄,恐怖的“死亡行軍”。

歷史應該被銘記,也不會隨著時間被磨滅。要知道戰爭是多麼的殘酷。希望人類和平!!


村野俗人


二戰是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戰爭,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火燃及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



戰爭分為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少數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



二戰日軍臭名昭著不殘忍殘暴,而且更是不把國際社會放在眼裡公然違反《日內瓦公約》不管是哪國戰俘只要到了日軍手裡,都會受到日軍非人般的對待。由於戰爭越打越大日軍對於石油以及橡膠等日本不生產的物資需求不斷擴大這也觸動美英等國家的利益,開始限制日軍石油橡膠的供給,後來美國直接切斷了日本石油的海上運輸線,本來戰爭對石油的依賴性很強,在這方面日本尤甚。被逼到牆角日本便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策略,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進攻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菲律賓,日軍迅速攻佔菲律賓的同時,俘虜了近4萬駐地美軍。之後便要把他們趕往160公里外的戰俘營,押運路途遙遠,上萬名美軍俘虜死在了路上,日軍斷絕戰俘的食物和水,給他們吃變質的食物在東南亞高溫的氣候下美軍的存活率不高。但就整個太平洋戰爭而言美軍戰俘存活率並不高這從美軍解救的戰俘的數量即可看出。


愉悅讀歷史


二戰中的日軍是出了名的殘暴,死亡率高達90%以上。

美軍戰俘遭遇的地獄式生活大致有三種:

其一:做苦力

巴丹行軍。僥倖活下來的美軍戰俘還要承擔高強度的勞動作業,死於路途或勞工營,堪稱九死一生。

其二:被當做試驗品

大家知道,二戰時期日本軍隊有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美軍戰俘也不能倖免。成為人體實驗的馬路大

其三:被打死

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獲取美軍戰俘的途徑大都是通過擊落其飛機來俘獲飛行員。

美軍飛機被擊落後,被哇哇而來的日軍所俘虜。日軍對美軍的轟炸行為恨之入骨,這些飛行員戰俘也成為日本軍官和士兵的洩憤對象。有的被活活打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