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網友:漢字那麼難學,為什麼日本人不敢放棄

外國網友:漢字那麼難學,為什麼日本人不敢放棄

中國人通常認為先皇伏羲始創了漢字的原貌和雛形,他不再使用早期的結繩記事,而將漢字劃分為六書。此後,秦始皇下令將所有的書籍燒燬,但他並沒有廢除文字,因為他想保留古代醫學和農業的技藝。他任命李斯來優化漢字,由他創造了至今還在使用的字體大篆。秦代之後,漢朝的有識之士在漢字方面做出成果,最後將漢字進行改造、更正、添加、刪減之後,漢字就變得和今字一樣簡潔、漂亮。

外國網友:漢字那麼難學,為什麼日本人不敢放棄

“漢字難學”是世界級百年話題。可以說,漢字難學是海內外普遍性的印象,亦被說成公認的結論。專家指出:漢字“難學”,原因有四:1、看見字形讀不出字音,也就不明白字義,得有人一個字一個字的教;2、筆畫多,結構複雜,容易寫錯;3、字數多,一般要學上三四千字,才能讀書讀報;4、多音多義,有一音多義字,有一義多音字,容易搞錯。因此,漢字系統以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複雜性,極大地制約著西方人學習中文的過程,因此,外國友人絞盡腦汁也無法弄懂,日本人為什麼樂此不疲的學習漢字。

外國網友:漢字那麼難學,為什麼日本人不敢放棄

信手翻開一本日語讀物,除了假名(字母)之外,還會看到大量的日本漢字。然而,日本古代並沒有漢字,和中國接觸後,才接受漢字作為日本文字。從日本出土的文物裡,可知日本在公元一世紀就傳入了漢字,到了五世紀的時候,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漢字銘文。自隋唐漢字和中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就開始學漢字、寫漢字。

外國網友:漢字那麼難學,為什麼日本人不敢放棄

日本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日語水平是體現日本全民教育的標準之一,而漢字在日語中佔重要地位。日本從小學課程起設有書法課,大學還設有書法專業,漢字始終是日語的基礎。另外,漢字和日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日本國民頻繁閱讀的報紙、雜誌中,漢字的使用數量為4520字左右。此外,包括人名及地名,共計9500餘字。若不能掌握大量的漢字,則無法獲得各方面的信息。因此,日本學者認識到沒有漢字,日本的歷史、宗教、文學等傳統文化無從認知,同時還認識到尊重漢字,就是尊重日本的歷史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