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对我的文化冲击 澳洲八年小悟

本人并不老,但是也属于老移民了,姑且就叫大妈吧,其实什么是文化冲突,大妈也很懵懵懂懂,傻傻分不清啊。

(一)布村的夜晚

八年前大妈和几个女孩子一起来的土澳,一直都跟土中之土的布村死磕。刚来的第二个周末,终于找到住处了,一群女生决定周六晚上出去逛逛繁华的市中心,买买衣服,吃吃夜宵神马滴,最是销魂了。

于是我们满怀希望地登上了布村最有名的船——城市猫,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市中心。然后就瞎了啊!到处都是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好吗…… 于是我们拾起碎了一地的玻璃心,搭上城市猫回家洗洗睡了。

这大概是感受到的第一个文化差异了吧,比起亚洲国家的通宵不眠夜,布村周末的夜晚真是静悄悄的。后来才知道每周四晚是Shopping night,city是周五晚上,除此之外每个晚上都是黑灯瞎火,嘛都不能做,除了上酒吧约炮做大保健……

澳大利亚对我的文化冲击 澳洲八年小悟

(二)布村的fashion

八年前,当大妈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也是要逛街的啊,也是要臭美的啊!于是某个周日,大妈跟女孩子们第一次上街了,这回学精了白天出门,哼哼哈嘻。路过那间出名cheap的supreme (好像是这么拼),一条裙子只要10刀!大妈赶紧试穿了起来。矮马,怎么都是无肩啊,露肩露胳膊露腿,还都是热情洋溢的大红大绿大花啊,当年大妈脸皮没有现在厚,穿不粗去啊。那是我在布村买的第一件衣服,其实穿了不少次,虽然每次都得搭个坎肩才敢出门……

如今在这呆了八年,倒是相当习惯这边的风格了。虽说大花依然接受无能,但是黑白灰神马滴还是手到擒来的,比较简洁大气吧,大妈偶尔也能装一下霸道总裁。前段时间回国逛商场,面对粉紫,粉蓝,小蕾丝,小花边,我已经无所适从了。

也许文化磨合就是这样,先是冲击,然后是理解,接受,最后是融入…… 移民,就是一直寻找一个坚持自己和改变自己的平衡点。

(三)布村的民风

布村是个小地方,民风淳朴。我觉得从天朝那么狂拽炫酷的地方来到一个小村庄,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只要你能习惯寂寞。这里的人很友善,我在商场里东西掉了都不用自己伸手去捡,有两次忘带钱包了公车司机还是让我搭免费车,来了八年已经心安理得到哪里都是lady first,某次我和我的俄罗斯大美女上司去买咖啡,出电梯的时候一男的竟然自己先蹦出去了~当时我俩都震惊了,都觉得sooooooo rude……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们会觉得大妈很欠扁,所以给你们讲一个大妈被骂的故事让你们解解恨。

有些同学来了澳洲会经历在街上被骂或被扔东西的悲惨经历,大妈也很愤怒,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大妈被骂是有天晚上,睡觉睡一半电话响了,我想这么晚了除了我妈还会有谁,然后我接起来喂了一声。电话那头很嘈杂,然后一个男的开口了:are you f***ing Asian? 我懵了,怎么莫名其妙就被骂了,狗杂!立马骂回一句you f***ing idiot. 挂了电话大妈气死了。这狗杂肯定是在酒吧把妹然后妹子给了个假号码,结果就打到我这来了。

这件事情我不想评论了,你们自己感受下。

澳大利亚对我的文化冲击 澳洲八年小悟


(四)布村的生活

大妈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很大,有兴趣的我会去尝试,没兴趣的也不会排斥。可以说,澳洲简直就是我的乐土——因为没有老妈子管我了!来到这里我五毒简直俱全了,抽烟喝酒咖啡打牌上赌场,当然了莫有抽过大烟也莫有去过大保健,让各位前辈见笑了。

我平时很喜欢去看comedy show,跟国内的相声不太一样,这边很多comedy show都是一个人在台上自说自话,尺度相当大,反正就是把政治宗教老人小孩外国人全虐了个遍,重中之重是sex。那是比看郭德纲刺激多了啊。

说了这么多,我真的融入这里的生活了吗?其实没有。

这里有种扑克牌游戏叫做five hundreds。以前有群警察朋友,每个月都要组织一两次牌局。我是现学的,玩的还行,大家都惊讶怎么上手这么快。其实这玩意儿跟升级(80分)规则很像,但是简单很多因为只有一副牌……说到这里,大妈想念那些通宵升级的夜晚了。玩five hundreds的时候,我常常只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安静地赢牌就好。那时候朋友S经常说他的女友T,说你看人家M一晚上静静地赢了多少了,就你一直叨叨叨,牌都乱打。我心里苦笑啊,哔~啊,静静是谁?!姐其实是人来疯好吧。

在微信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叫作外语困境,讨论为什么许多人讲外语时无法表达真实的自己?其中提到一组行为测试结果显示:用外语做决定可以降低情绪反应,因而减少失误。也就是说当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人会更加neutral. 而母语作为主导语言,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情绪真的那么重要么?情绪反应是自我意识的基石,是思维活动的主要推动力。缺乏情绪中枢参与的推理和思考,虽然也能正常进行,但因感性的缺位,个体很难与周围环境通过机体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血压的变化)产生联结。许多思绪如同被躯壳锁住了(lock-in)一般。这也许正是许多人无论学了多少俚语和句式,讲起外语时依然感觉不对路,难以展现真实自己的症结所在。”

众所周知,大妈是性情众人,还喜欢发肉肉麻麻的帖子。而在英语环境里,我变成一个情绪被淡化了的理性人。虽说和同事朋友也说说笑笑,但始终觉得那不是完整的自己。心里的那点小文艺小情怀,也只能到这来抒发了。

我教同事们喝酒的时候玩游戏,比如猜拳,比如杀人游戏,那群家伙玩得超开心。而只有在酒精的辅助下,我才能真正high起来。和同胞朋友玩,滴酒不沾就可以把屋顶掀翻。那种同宗同种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不是靠多少酒精可以模仿的。大妈说这些,不怕你们笑话。

我完全没有兴趣的土澳文化包括:gardening, baking, sun-baking……每当朋友说起这些我就完全游离九霄云外。还有旅游,人家都是盯着各种机票sale,美洲欧洲亚洲各种玩耍,而我的destination 只有一个:China, China, China……

转自滴答澳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