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可能只夠三本和專科的,是去專科還是三本?

艾去醬


這樣的問題每年都有,那就是三本和專科,應該選擇哪一個?


三本基本上就是民辦本科和獨立學院,他們最為家長詬病的一件事情就是學費高,如果學費低一些,我想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儘管三本還有什麼學校學風不好,名字不上檔次等等問題,但是,三本他是本科,而專科就只是大專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三本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

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儘管學費高昂,但畢竟是本科,比專科要高出一個學歷層次。而目前很多工作或是繼續深造,最低的層次是本科。

如不是本科,就有很多限制。如考研,專科也考研考,但是要等到兩年後,以同等學力來考。

關於三本學費的問題,我想說一下。


民辦學院和獨立學院的學費是根據地域來區別的。

大城市,省會城市的民辦大學以及獨立學院,他們的學費就相對貴些。以湖北的民辦大學為例,如武漢東湖學院,文華學院,武昌理工學院,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漢口學院,武漢晴川學院、武漢工商學院,等學校在武漢的,2018年學費均需要20000元左右,一般專業16000-19800元,好一點的熱門專業22000元每年。

注意,這只是一年的學費,不包括書本費、住宿費,水電費和生活費等。

而在地市的一些獨立學院或是民辦大學,學費就相對便宜。還是拿湖北的大學來說。

如,湖北工程大學新技術學院學費每年11000元,熱門專業13000元。

而有些地市的一年的學費在13000元——15000元。

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民辦大學以及獨立院校,每年的學費在10000元到22000元之間。

要注意一點的是,每年的學費是在上漲的,當然,有些幾年都沒有變。


而公辦大學學費一般在3000元到7000元之間,中外合作專業,藝術類專業,特殊類專業除外。

江漢大學有個園藝專業是3000元每年,而廣東等發達沿海地區一般專業都是在5000元以上,很多地方的醫科類專業在6800元。

那麼,該怎麼選擇三本大學?


我個人覺得,主要看自己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上面已經介紹了每年的學費,那麼,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做出選擇,我想這不是很難的。

如果家裡有錢,選擇2萬甚至更高的,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條件一般,地市的獨立學院和民辦是你的選擇,學費便宜一些,同樣也是本科文憑,只是地域相對於省會以及一線城市差些。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高考填報知識,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我是高考志願老馬,只說乾貨。


高考志願老馬


我毫不猶豫回答:讀三本!

作為大學畢業才參加工作幾年的人,我明白現在的就業壓力有多大,也明白現在社會對學歷文憑的要求有多高。

我妹妹是前年參加的高考,只超過三本線10分,我們家還是果斷地選擇讓她讀三本。原因大致如下:

1、三本和專科是有本質區別的。三本再怎麼差,畢業後還是全日制本科文憑。專科再怎麼好,畢業後終究是專科文憑!現在的考公務員、考老師。考銀行等等,隨隨便便就是要求全日制本科文憑!別小看了這幾個字,也許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覺得沒什麼區別,等真的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也許就是一個門檻的劃分了。

2、三本確實學費比較貴,無論任何三本都一樣貴!但是我想說,作為學生,學費貴不貴不是你要考慮的問題,你只要想著好不容易有了這個讀書的機會,是三本,你就得更加努力。因為你高中的不努力,所以才造成你沒考上一本二本!作為父母,肯定都是盡力去為子女提供好的條件,當子女的分數線超過了三本,因為覺得學費貴,父母就做決定讓子女去讀專科,這樣會不會讓孩子留下遺憾?確實,窮苦家庭可能真的負擔不起這麼高額的學費,但是還是建議父母再苦再累不要讓孩子以後覺得後悔。

3、其實專科很不錯,專業選得好,其實比本科就業前景還好一些。但是仔細想一想,高考為什麼要分一本、二本、三本、專科劃分數線,那肯定是每個越高檔次有越高的優勢的,考上了三本為什麼偏要去讀專科呢?其實好多隻上了專科分數線的在羨慕這個上了三本分數線的分數。


考場小公爺


三本意味著花更多的錢去取得一個普通的本科畢業證書。專科意味著降低了一個學歷的層次但獲得一門不錯的職業技能。

到底是民辦本科還是去讀專科?我認為還是要看孩子的特長

三本的平均學費應該是普通本科的兩倍以上,15,000元左右的收費也是比較正常的。張老師認為經濟條件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原因。如果家庭條件可以,孩子又比較傾向於學商科類的專業,那麼報考民辦本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家庭條件一般,而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又不太喜歡與人溝通交流的話,張老師認為去讀專科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讀本科還是讀專科?不要被面子所左右

很多考生去選擇讀民辦本科是因為覺得面子上過不去。然而實際情況是光2019年就有834萬的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從2001年至今已累計超過1億高校畢業生。

現在早已不是一張本科文憑,就可以闖社會的年代了。

對於一些踏踏實實的孩子來講,我認為學一門足以立足社會的技能,可能會更加的合適。

不管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都需要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古語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興趣,特長有一個客觀全面的瞭解。有不少觀點說找工作、上大學、選專業不能夠依據興趣來選擇。那是因為那一部分人並不真正瞭解什麼是興趣!在心理學裡面對於興趣有一個嚴格的定義,而不是我們看到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表現。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專門的評估工具,對自己適合的方向,對自己的興趣,性格,做一個綜合的評估。

高中期間主要衡量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而到了大學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到了職場會發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能力”比“知識”更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