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樓市“泥菩薩過江”,5月之後,兩類人要趁早“另謀出路”

房地產對於我們的經濟、生活關聯程度之深、波及範圍之廣,還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與之媲美。

上到鋼筋水泥等建材,下到傢俱家電等配套,前有各類置業顧問和中介以此謀生,後有農民工、施工隊、建築行業從業者的收入寄託。

所以,經濟學家李迅雷說:我們的經濟週期,其實就是房地產週期。樓市養活了太多人,也孕育了太多工作,以至於大家都被綁在房地產這架馬車上,負重前行。

4月份,樓市“泥菩薩過江”,5月之後,兩類人要趁早“另謀出路”

但一個行業的承受力終究有其極限,無論是誰,無論是哪個行業都不可能長久且穩定的擴張下去,對於動輒交易體量已達十幾萬億的樓市來說,在2019年的4月末,已經到了“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地步。

為什麼會是現在?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撐不下去了,或者說,帶不動其他行業了?

先來看兩個數據,第一,4月26日,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發佈研報指出,宏觀槓桿率在一季度抬頭,如果用“住戶貸款餘額/GDP”的標準來衡量居民部門槓桿率,會發現居民槓桿率已經從53.2%上升到了54.3%,再創新高。

4月份,樓市“泥菩薩過江”,5月之後,兩類人要趁早“另謀出路”

第二,也是在4月26日,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指出,根據最新測算,今年全國棚改計劃完成285萬套,相較去年的計劃數近乎腰斬,就算每年都會超額完成,至多也不會超過10%,對大部分城市的房價而言,無異於“釜底抽薪”。

請注意,這兩位專家發佈觀點的時間都是在4月末,而這兩個數據,代表的是房地產的兩種處境。

一方面,負債高舉高打的模式已經接近極限了,另一方面,棚改這一“變量”大幅下降後,房價上漲的兩個“引擎”全部熄火。

4月份,樓市“泥菩薩過江”,5月之後,兩類人要趁早“另謀出路”

也就是說,房地產現在連自身尚且自顧不暇,哪有餘力和閒心去帶動其他行業?

既然明白了現在我們所處的狀態,對購房者來說,先別急著去慶祝長假來臨,也別顧得上去迎接春夏之交,5月份之後,有兩類人要趁早“另謀出路”。

第一類,還在把住房當做投機品炒作的人,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筆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強調,屬於炒房就能無腦賺錢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這類人不在少數,四處打探哪些城市在回暖,到處去找所謂的“價值窪地”和“筍盤”,不少城市出現的“日光盤”、“秒磬盤”就拜他們所賜。

4月份,樓市“泥菩薩過江”,5月之後,兩類人要趁早“另謀出路”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上文的前提,加上各地樓市調控的嚴防死守,房產流動性下降、高位接盤後的投機客們,如果還不改變自己的思路,遲早會陷入“泥潭”走不出來。

第二類,為了買房掏空家底,甚至掏光家族“六個錢包”的人,這類人在一二線城市比較多,他們迷戀在大城市的燈紅酒綠,寄希望於能在都市裡紮根。

當然,向好美好生活的願望每個人都有,但在自己的月薪和家庭財力不足以匹配房價和月供時,在他們的年齡已經超過三十歲卻依舊無法更上一層樓的時候,強行高額負債去買房,也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不負責任,對這部分人來說,也需要早做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