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不忘初心146812166


你好,我是伊凡媽咪愛生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地道的老陝西,非常歡迎你來到我們陝西品味當地美食,西安美食真的是太多了,涼皮,肉夾饃,岐山臊子面,油潑面,幹拌麵,南七餄絡,胡辣湯,羊肉泡饃,甄糕,鴨血粉絲湯等等,只是說麵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你可以認為是主食,就像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粉和米飯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古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陝西地處在關中平原地帶,缺山少水所以山裡的水裡的是吃不著了,但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地理優勢,經濟作物就主要以小麥種植為主,所以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來源。同時呢,由於小麥的特殊性,它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延展性的優勢,所以在陝西人或北方人的手裡,就可以做成各種麵食,饅頭,花捲,大餅,麵條等,加上大家的需求不一樣,配置上做工和手法以及烹飪方式,就有各種各樣的吃法。可能在別的地方人看來就是北方人天天吃麵,但是對於想嘗試下北方面食的人來說,看到面的菜單就會眼花繚亂,什麼岐山臊子面,臊子幹拌麵,油潑面,褲帶面,拉條子,棍棍面,旗花面,削筋面,剪刀面等等簡直太多了數不勝數,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大家做不出來的。所以雖然都是面,但其實每天的花樣都不一樣。

其實除了吃麵之外,陝西人也很愛吃菜,比如我們家,每頓至少兩個家常菜,如果家裡來客人,就是四個菜至少,可能根據各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搭配的也不一樣。而且不管是任何麵食,他裡面的配菜也是很豐富的,如果有興趣可以來體驗下陝西的美食。

非常歡迎你來到我們陝西,來到大西安。西安不僅是文化古都,也是一個現代化城市,來西安玩,不僅要感受西安這座城市的味道,而且也要感受西安的美食味道。那麼作為一個地道的吃貨,西安簡直就是美食的天堂吃貨的天堂。

小夥伴們,你們有吃過陝西的麵食嗎?歡迎大家互動留言分享,我們一起來尋找各地的美味。

我是伊凡,一個熱愛生活並用文字和圖片記錄分享的原創生活愛好者,歡迎關注伊凡媽咪愛生活。





伊凡媽咪愛生活


我是老陝,我愛咥面,吃麵時很少加菜。

1.麵粉來源於小麥,小麥分為冬小麥與春小麥,北方是其主要產區。其中,春小麥主要分佈於長城以北,春節後播種,8、9月收穫,生長期為5~6個月,麵粉為中筋、低筋粉,口感欠佳;冬小麥主要分佈在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當然,秦嶺—淮河以南的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也有種植,只不過是為了提高複種指數或旱作農業,種植面積較小),10月播種,來年6月收割,生長期長達8個月,麵粉為中筋、高筋粉,口感好。陝西及山西、甘肅南部為冬小麥主產區,麵粉質量好,人們習慣吃麵食。

2.麵食可塑性強,北方人能將其加工成手擀麵、扯麵、拉麵、刀削麵、貓耳朵、揪面片等等,拌上佐料、醬料、稍子、或少許蔬菜,便可食用;而且,在北方人眼中,麵食不僅僅指麵條,其花樣繁多,還包括包子、餃子、蒸饃、鍋盔、煎餅、涼皮等等,可以幾十天不重樣,並且各具特色,百吃不厭。在這一點上,米飯實難望其項背。

3.古代交通不便,商貿欠發達,人們習慣自給自足,產什麼、吃什麼。北方缺水,灌溉不便,蔬菜品類少;加之冬季寒冷,缺少蔬菜、副食,變換麵食花樣,輔以肉類、油鹽醬醋、油潑辣子,以彌補副食之不足;而且麵食絡口、實在、抗飢耐餓,吃一頓飽一天,養成了北方漢子粗獷、豪放的性格特點。


北大屠夫陸步軒


南方的米飯北方的面

咱西北人究竟為啥那麼喜歡吃麵,聽我細細道來,說起麵食可是咱西北人最喜愛的食物,在西北這邊片黃土地上,麵食養育了千千萬萬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西北漢子,一個飲食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周人始祖橞教民稼的耕農時期,先民就已經開始種植小麥,後期隨著種植比例逐漸擴大小麥成為了西北地區的農作物,受西北的土壤,氣候影響,小麥也成為了西北地區上能夠生長最多的糧食作物,這些都為西北的面製品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西北人在麵食的製作上下了很大功夫,不僅是創造麵食品最多,也是美食家推崇品類最多的,陝西岐山的臊子面,甘肅蘭州拉麵,山西的刀削麵.....這些地方的麵食連吃一個月,頓頓不重樣。



鄉村犟驢


我是甘肅人,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我們西北人的確經常吃麵食,這個和南方人天天吃米飯其實是一樣的。


為什麼我們那麼愛吃麵食,一方面,這些地方的種植主要以小麥為主,而不是大米。另一方面,麵食讓人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它不但能在形狀上千變萬化,在烹製技術上也是多種多樣,如此,雖然每天都在吃麵,但其實一星期甚至兩星期吃的都是完全不重樣,這就是麵食的精髓所在。

至於吃菜,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地方的人不吃菜或者不愛吃菜。就我們家而言,比如下午吃拌麵,我照樣最少炒兩個菜,有時間就再加一個湯。如果吃餃子,也會做菜做湯……所以,我們也是很愛吃菜的哦。



不過,農村生活條件相對差一點,有的人家吃麵條什麼的就不會再炒菜,吃餃子也不會炒菜。


小點兒的廚房媽媽


這一現象是由生存的環境造成的、並非西北五省區的人吃麵條時不喜歡吃菜、而是沒有菜吃、從秦岒山脈的華山臨潼起到寶雞止、八百里秦川除了渭河流過的狹長盆地有渭河流過外、向北以上都是極度乾旱黃土高原、水資源極度匱乏、舉個例子、咸陽塬上的櫓櫓把井、靠近咸陽市開始是二十丈、越往北越深、二十丈、二十五丈、三十丈、四十丈、到亁縣以上井就消失了、換來的是窖、,窖中的水是靠下雨下雪時積累起來的、其中夾雜著牲畜的糞使和生活垃圾、箇中滋味諸君也可想得到、就這可憐的窖水也只能維持半年、咸陽塬上的櫓櫓把井打水時須要三個人、一個搖把一個盤繩一個提桶、其堅難程度可想而知、有時候打上來的只是半桶黃水半桶沙、大一些的村莊有一澇池全村洗衣、喂牲口都靠它了、復天澇池變得又黑又臭、連人多難以靠近、諸君試想一下糧食都難以種活、哪有閒水去種菜、可想而知 幾千年來大多西北的同胞生活在這一惡劣的環境中有多堅難、久而久之養成了吃麵條不吃菜的習慣。苦啊!


一滴水1118


此言差矣!提問者一定是南方人了,因為從河南信陽開始往南的人,都會嘲笑北方人只會吃麵條,沒有什麼炒菜之類。其實,這說明愛嘲笑的人,根本沒有出過門,或者一直都是沒有與北方人深度接觸過。

作為一名冷鮮肉的業務員,我去過很多地方,而且一呆就是1到3年。對於各地的美味佳餚,還有風土人情不說特別瞭解,最基本的知道很多。因為中國人到哪裡,大家都非常關注你吃什麼,都會給你介紹當地好吃的特色,不管你喜不喜歡那個口味,他們都會津津有味給你講解。

大家都說廣東人什麼都吃,其實中國人沒有什麼不吃的。大家只不過口味不一樣,做法不一樣,像南方人鴨子多,喜歡做松花蛋,北方雞子多,大家就喜歡做變蛋。當然這也不是全部北方人,變蛋好像只有我們河南人會做。四川人應該在中國算最會吃的,可毛蛋他們會覺得很恐怖,但北方人感覺沒什麼啊!南方人都喜歡炒菜不錯,什麼都喜歡吃熟的,可福建、江西等地方的小腸,還有什麼泡豬腰等,都不是熟透的根本不敢嚼,但北方人喜歡吃生蔥蒜等,他們反而覺得不可思議。

南方人只管米飯叫飯,北方人能吃的都是飯。南方人宴席都是熱菜,一下端上來大家不喝酒就吃。北方人宴席先上涼菜,是讓你喝酒,熱菜一道一道慢慢上。吃完菜後還有主食,米飯、麵條、饅頭、餃子再吃一下,怎麼說北方人不會吃呢?!

之所以北方人愛吃麵,主要是做面比較簡單,炒菜很麻煩。尤其是冬天北方冷,炒一個端上來,等一會兒就涼了,大家沒有辦法圍在一起吃,煮麵條就一鍋下去,大家都可以吃熱氣騰騰的飯了。但早晚北方人是吃饅頭的,南方人吃饅頭不就菜可以吃,北方人吃饅頭沒有菜是下不去口的。

大家公認中國文化是吃出來的,可不是部分人能吃出來的,尤其我們漢族人見面的問候語,就是“吃了沒有”,雖然現在已經被其他問候所替代,但大家時不時還是那樣問候。只有大家在一起吃過飯,感覺感情才真正上了一個臺階,所以北方人不是隻會吃麵。


李紅周看世界


確切說,是隻有陝西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一、眾所周知,北方大米好吃(東北大米、寧夏大米)。

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甘肅有黃河。寧夏黃河沿岸盛產水稻。

北方絕大多數省份都愛吃大米,即便產量不足的地方也會購買東北大米,除了陝西。

二、

西安與絕大多數北方地區都不一樣,麵食並不是北方正統麵食。


西安號稱“死麵餅之都”,西安羊肉泡死麵餅,在北方根本沒人吃。

西安的“饃”,不是北方普遍意義上的饃饃(發麵饅頭),而是死麵餅,奇硬無比,簡直是北方面食界的一朵奇葩!在北方根本沒人吃。

同樣還有西安方言。

西安方言,“就是”讀作“就似”。

西安人與北方其他地區的人是不一樣的,西安人大舌頭,西安方言根本發不出sh的音。

包括西安人文化,與中國傳統漢人文化差異很大;西安人的性格,也與周邊省份,比如甘肅、四川、河南格格不入。

甚至陝西省內對西安也是相當不服氣(漢中講四川話、寶雞講西府話、陝北講寧夏話)。

這一點,從:

西安給日本人安倍仲麻侶立紀念碑;


“西安肉靈芝太歲”;


自封世界四大古都(世界四大古都是西安人自封的。你去查羅馬資料,能找到聯合國認定世界四大古都算我輸);


西安古城牆作假(西安古城牆,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錢按照明城牆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藥家鑫、葛萬銀、張曉、安翔。


就可見一斑。


用戶67724358697


麥子一年一季收成,風吹日曬,千錘百煉,盡採日月天地之精華,營養高,有勁道;不像蔬菜,特別是黃瓜豆芽,7天成熟,一泡水而已。所以北方人普遍男人人高馬大,女人豐乳肥臀,精神好,帥哥靚女。這些東西一般南方人特別是提問者是不懂的,老人們都懂。


飛龍在天158


西安在寺院幫做事的老太太(退休),只會洗菜,不會切菜,我問她:你在家不吃菜嗎?她答:過年才吃油潑辣子面,平時不吃菜。麵條裡放點醋辣子。


釋匯昇qq365970231


中國西部高原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土地貧脊常年缺水,農作物主要生產雜糧。建國後興修水利找水打井解決了部分水澆地開始播種小麥。因缺水無法種蔬果至使西部人民對面食雜糧有千變萬化的製做方法,目的就是不用就菜也吃著香。從古至今養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