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还记得《狗十三》吗?

去年12月份上映的电影,到现在可以算是有五个月的时间了。在我脑海里记忆最深刻的情节就是爱因斯坦丢了之后的事情了。

爷爷去买菜时,光顾着挑东西,把爱因斯坦给遛丢了。也就是这个情节,引燃了一直压抑着情绪的李玩,引爆了一直被刻意隐藏的矛盾。

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李玩回到家,老爸小心翼翼的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孩子立刻就崩溃了,夺门而出去找狗。

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我在看这一段的时候,会觉得李玩有点无理取闹,为了一条狗还把爷爷推倒在地崴伤了脚。这应该就是题主提到的家长的角度吧。

可是,我站在上帝视角,我非常清楚爱因斯坦对于李玩的意义。爱因斯坦是她在父母离异后情感的寄托,可是这一点他的父亲却不清楚,因为他正忙着照顾李玩的后妈。

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说正题。

跳桥学生17岁,我们可以大概推断出来孩子的母亲40岁左右,大概也就是80年代生人。计划生育在82年9月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也就是说,孩子的母亲应该会有很多的兄弟姐妹。

受限于教育普及程度,孩子的母亲在小时候一定被打骂过不少。相信这也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状况,毕竟那个年代的成年人都在忙于如何活下去,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孩子的心理如何。

那为什么那个年代孩子的自杀情况就比现在好呢?不,自杀肯定是有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毕竟,新闻讲究一个时效性,第二天的发布第一天的热点都不能叫做新闻,何况相隔了40年呢。

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还有一点就是那个时候的兄弟姐妹多啊,互相之间都有个说心里话的。即使没有父母的关注,来自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的关注也是一样能够安抚心灵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呢?出了可以和家长谈心,还有其他的选项吗?

显然,时代已经变化,但是跳桥孩子母亲的教育方式显然受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响。上来不问对错,先骂一顿再说。这不仅是因为你在我工作忙乱的时候给我添乱了,更是因为你丢了我的面子。为了排遣我的情绪,骂了你再说。

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汽车在桥上停留了一段时间。孩子从后排左侧车门冲出之后,没有停留直接冲向桥边,跳了下去。

在没有确切调查结果的情况下,我都可以脑补出这样一番对话:

子:你再说,行不行我跳下去。
母:你跳啊,跳一个试试。

结果孩子真的跳了下去。我们也许永远无从知晓母亲究竟和孩子争论了什么,但是我能够肯定的是,这位母亲忽略的孩子心理的诉求,只是无谓的批评孩子。

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也许,丢了脸的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开始他们永远的忽略的孩子的情绪是更加需要排解的。

任何心理和行为上的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势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会至少有过一次自杀的想法,而父母对自己的爱是自己唯一留下的理由。

孩子,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眷恋的。他最眷恋的应该是家长和亲人对自己的爱。家长也一定是爱孩子的,那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呢?

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以跳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