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90天脫單工程


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百姓生活條件是不一樣的,但大多數朝代百姓都生活的很苦,而且是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但今天想說一說古代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最高的一個朝代——宋朝

在許多人看來宋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王朝 “弱宋”二字似乎把這個統治中國300多年的朝代給蓋棺定論,的確按照中國傳統對王朝的評價標準來看 宋朝也確實挺丟人的,兩個皇帝做了俘虜,兩次在大陸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避難,這些都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件。

但我們若是從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方面來看宋朝,也許會讓你的看法有所改變。



令人震驚的社會財富

有一個數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財政收入最高達到1.6億貫,北宋徽宗後期一般年份也可以達到9000萬貫,即使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後來的明代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如果按照一兩白銀兌換一貫銅錢的話,那麼此時明朝的財政收入還不到北宋的1/10 ,南宋的1/6, 但這已經是南宋滅亡300多年之後,明朝的國土還遠遠大於宋朝,再後來的清朝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但直到清朝末年國家年收入才達到宋朝的水平。

宋朝的財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著人民的負擔也極其巨大呢,當然從人均財政收入上看是肯定的,但其實宋代百姓生活的並不壞,我們之所以認為宋代百姓苦不堪言 恐怕很大程度是受《水滸傳》的影響,從《水滸傳》裡面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漢當中真正沒有飯吃,活不下去才上梁山的幾乎沒有幾個。

那宋朝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從哪裡來,下面一組數字給我們提供了答案。

熙寧10年(公元1077年)北宋賦稅總收入共7073萬貫,其中農業稅2162萬貫 佔30% 工商稅4911萬貫 佔70% ,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的主體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

農業社會已經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



宋代的社會福利

人民生活水平究竟如何,能從所處時代社會福利中看的出來。

全盛時期的北宋都城販夫走卒穿得都跟官員似的,農民都能得起穿綾羅綢緞,商業十分發達,同時宋朝的社會福利待遇也達到了古代社會的巔峰,生有所養 學有所教 病有所醫 老有所託,死有所葬, 史上空前絕後。

宋代幼兒救助機構主要有福田院, 居養院(北宋)和養濟院(南宋),南宋中期出現了專門的慈幼機構及嬰兒局,慈幼局,舉子倉,百姓無論貧富懷孕5個月的孕婦經申報官方給予建立檔案,派專門派專人照顧孕婦起居,臨盆時有助產大夫接生,所有服務免費,丈夫可以免除一年勞役。

宋代教育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國立教育系統實行“三舍考選法”由國子監統一管理監督,公立學校依等級分為國子學,太學,州郡學和縣學,官學覆蓋面廣 ,各個縣均有,入學門檻低並向公民開放,不論貧富等級官學早前收錢,每年學費2000文,相當於當時四五石米價, 後來經過宰相富弼力諫,收費取消成為了免費教育,學生唸到太學時,國家則有助學補助。



宋代三舍考選法規定, 太學外舍生2000人,內捨生300人,上舍生100人 共計2400名學生。神宗熙寧元年規定內捨生每月餐費補助為每人300文,熙寧5年規定,太學三舍生均有餐費補助,為每月每人1000文, 寒門學子在校外沒有住房的,國家則提供住宿及伙食。

官學不包括私塾,該部分費用由民間承擔,在官方教育政策的影響下,退休官員 鄉紳大賈紛紛以資助教育興學為榮。

宋代官方對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提供了醫療救助 養老救助 安葬救治


宋朝還設立了一個叫“樓店務”的機構(後改名叫店宅務) 負責管理和維修國有房產,並且向公眾招租 相當於現在的廉租房,當時都城開封共有1192間公共住房,每間月租金170文,這相對於當時開封的高房價來說這樣租金價格是非常“良心”的了,這種住房保障制度百姓完全租得起。

宋代人的夜市生活

北宋的首都開封和南宋首都杭州都是不夜之城, 由於坊市合一沒有營業時間和營業地點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開場,間有鬼市,甚至還有跳蚤市場。

北宋都城人來人往買賣興旺,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看不到唐朝時長安城那種堂皇氣派的王者風範 ,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店鋪之財源滾滾,車馬之喧囂過市,建築鱗次櫛比,絕對是唐朝長安和洛陽難得見到的繁榮發達景象。宋朝之所以能創造出比其前朝和後代都巨大的財富,應該說與取消宵禁有很大關係。



根據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南宋都城臨安,其城郭之美,物品之豐,人煙之盛,商賈之富,娛樂之盛並不亞於汴京,而“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 ,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 早市者又開店矣”夜市規模也遠超開封。杭州常住人口為150萬,加上流動人口和不斷從北方逃奔故國的遺民,應該超過此數,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這裡百姓用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所以說古代中國人幸福指數最高的就當屬宋代人了。


申報七十七載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先說原始社會的古人吧,他的思想和現在人的思想是一樣的,但是都沒有文化也沒勞動工具,天天尋食生活,有時餓個死,冬天凍個死,還有狼衝虎豹和毒蛇,咱們的祖先怎麼熬過來的呢,這隻能想象,想著想著入了夢籠。

那是一萬年的秋天,我看見了一大群人正樹園裡邊幹活,有一七八個人搬倒一棵棵樹木,有的人正在搭棚,有的人用長草搭棚頂,這時我走到近處,看見男男女女都設穿衣服,只見頭髮有一米多長,鬍須也有一尺多,胸毛三四寸襠毛給穿一個三角褲頭一樣,光著腳,一會棚搭起來了,用草擋的不透風,臥室補的厚厚的。

該吃飯了,一個身高八尺個頭儡武象是個頭,拿起一根大木棒,別人也都拿起木棒都走了,見水果吃水果,見瓜吃瓜見豆吃豆,見動物圍住就打打死都撕著吃,這時我醒了,坐起來抽支菸又睡了,天好冷呀,又見到那群人,有的披著狼皮,有的披住羊皮,還有的披著一身草,到晚上都睡在大棚裡,用木棒做的門也很結實,四邊啥動物也進不去,雖說日子苦還能過下去。真是啥都不如一雙手,是這一雙手創造了一切,苦難的日子熬過來了,到伏羲畫圖造字,神農氏造地種莊稼巢氏等等慢慢進入了奴隸社會,奴隸的日子也不好過,累死幹活沒工錢,捱打捱罵賣來賣去的生活,醒來想想人與人公平嗎?現在打個工幹錯了老闆說幾句心裡不個味,飯對不著口味不想吃,衣服跟不上時尚就扔了,給右人吃了穿了該多好呀,話不多說了,古人一路過來真是受苦了,您的後代不會忘您的,給祖先磕首了。


用戶169527602216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首先是古代人的穿著問題,古代人的衣服都是用麻布做的,在寒冷的冬天是不保暖,想要到一個古代作為一個平民想想怎麼熬過冬天吧,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位《賣炭翁》他生活貧苦,連衣服都買不起,他上山砍柴燒炭燒的十個手指都黑,他想著夏天賣炭沒人買賺不到錢,他就想著冬天去賣炭會賺得更多的錢,一次他牽著牛車,一大堆碳拿出去賣,過不多久。皇宮兩個武將,就騎著馬過去,把他搶過來,只給了他半卷紅沙,一是《賣炭翁》就牽著馬。一車炭脫到皇宮裡去,這個故事說明了當時的社會貧苦,皇宮裡的人還要搶東西,還不給錢表達了當時社會的貧苦,殘酷社會


讓開你們都坐下


古人的生活條件並不苦啊,相比現在,古人其實更快樂。


陳龍酉


結婚早,也死得早,平均壽命三四十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南通張瑋


酸甜苦辣各自知。


湖南茶文化愛好者


也許吧,他們沒有享受過現在的物質生活,也就不會有太大比較,他們也許會因為賣掉一捆柴而很高興!不管怎樣,我們要珍惜當下生活!


紅色小兵123


古代老百姓生活水平最高的是宋朝,,最差的是清朝明朝。


南塘公子


物質貧乏,看看當時人均壽命就知道日子過得有多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