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1.

近日發生在四川米易縣的人倫慘劇讓人非常心痛:一位27歲的年輕媽媽,帶著自己的三個兒子跳河,全體身亡。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楊某某留下兩份遺書,一份是給父母和弟弟的。她解釋自己自殺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生了雙胞胎之後沒有睡過一個晚上整覺,不僅身體上無法承受,而且在精神上還得不到大家的體諒,時刻處在崩潰邊緣。

還有一份是給丈夫、公婆的。她向他們道歉,說自己真的太累了,實在是撐不下去了。“每一次,不管什麼事,只要娃娃一生病或者是發生什麼,第一責任必定是我,是我照顧的不好,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更不是一個好女兒,也不是一個好兒媳。

這樣的悲劇,常常發生。

就在不久前的2月24日,廣西南寧市安陽路某小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有一女子和一個小孩從一棟居民樓的31樓墜下,不治身亡。2017年9月7日,山東濟南一位身患產後抑鬱的年輕媽媽,喝藥自殺,八九個月大的女兒也被媽媽餵了藥,母女雙雙搶救無效,中毒身亡。

《南方人物週刊》曾報道:在中國,覺得自己有產後抑鬱情緒的產婦多達80%,而最終轉化為產後抑鬱症的比例則有8%至40%。2017年9月,穀雨實驗室發佈視頻《看見產後抑鬱: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介紹,目前國內產生抑鬱但沒有被診斷出來的產婦比例高達60%,而50%被診斷出來的產婦都沒有接受任何治療,20%的產後死亡為自殺導致,而抑鬱恰恰是導致自殺的第一成因。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產後抑鬱為何會發生?當然有生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任何心理疾病的發生其實都和日常我們如何被對待有關。

穀雨實驗室的視頻《看見產後抑鬱: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你會深有感觸:抑鬱的發生和丈夫們的不理解、不聆聽高度相關。丈夫們往往把妻子的表達不滿當作矯情,覺得妻子說的“沒什麼呀”,“我覺得你小題大做了”,“你就是太矯情了”。甚至不願意與妻子溝通,認為妻子是在“作”,會影響到自一己的工作的。 有調研顯示,有40%的新媽媽們被丈夫說過“太矯情,生在福中不知福”。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2.

在知乎有個問題: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

最高讚的評論是一句戳心的自述:“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抑鬱症這個病最難最難的就是,完全不被理解。(筆者前日就楊某攜子自殺之事發了一個微頭條也提到抑鬱症,底下甚至有讀者留言,“別動不動拿抑鬱症說事!”)

其實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患病初期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候,只是想要被理解,被真正的關心和傾聽,他們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更害怕隨意的評價和標籤。他們都經歷過一個試圖與身邊的人傾訴的過程,但往往一直被視為矯情,一直被忽略,沒人傾聽,沒人理解。

傾聽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是的,非常重要,有時候,可能因為一次被傾聽,抑鬱症患者就能因此放棄自殺。

我長期在一個心理服務公益機構擔任志願者,有次我在網絡上接到一個來訪者,她一上來就明確表示了“準備了炭和膠帶,準備半夜帶著孩子燒炭自殺”。聊了一會,我判定來訪者應該是真的情況危急,當時我剛入行不免有些手足無措,於是迅速請求上級督導救援。督導老師迅速作出判斷,對方遠在杭州,我們在廣州,我們能做的唯有傾聽。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來訪者一直在訴說著她遭遇的各種不幸:經濟的壓力、老公的不體貼、孩子體弱多病,還時不時告訴我們,“我點燃了炭火”、“還有一扇窗沒封死,我得去封一下”,雖然這頭的我們如坐針氈,但還是隻有傾聽,全身心地去傾聽,並試圖理解她訴說的遭遇的各種不幸,甚至對於她“自殺”的行為,也沒有做過多勸阻。終於,凌晨1點多,來訪者說,“我覺得太難受了,我是不是應該去把窗戶打開一點點?”收到這句話,我們知道來訪者又有了生的渴望。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在TED上有個演講,美國警察凱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的故事。

金門大橋是全世界自殺事件最多的地點之一,在凱文的巡警生涯裡,他曾經救下過 200多人。有一天, 凱文又接收到無線電消息,說橋上的人行道上有個人可能想自殺。他騎著摩托車,看到了一個年輕人準備跳河。他勸住了他,在之後的一個半小時裡, 他在那裡一直聽年輕人講述自己的抑鬱和絕望。最終,那天夜裡,這個年輕人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後來凱文問這個年輕人:是什麼讓你回來,並且再給希望和生命一次機會?年輕人回答說:因為你聽了。

對,只有這簡單的五個字,“因為你聽了”;只有這一個動作,“聽”。

3.

抑鬱,不是絕症,抑鬱症的治癒率達50-60%,所以不必把它想得那麼可怕,但一定要重視它,若放任自流,它會變得日益嚴重,甚至最終導致自殺。作為家人朋友,我們為他們能做的最有價值的事,就是第一時間學會傾聽。

然而,傾聽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寫道:“傾聽一個處於痛苦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但如果你掌握一些方法,再多加以練習,傾聽也並非那麼難,或者說,在傾聽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拿產後抑鬱來說,作為丈夫或者家人,如果新媽媽對你說,“寶寶晚上總是哭鬧,很煩。”那你會怎麼回應呢?通常我們的回應方式可能是:

回應1:“那有什麼辦法,哪個當媽的不是這樣過來的!”回應2:“忍一忍,這個階段是這樣的,過段時間(等寶寶X大),就好了。”回應3:“就你嬌氣,這點苦都受不了。”

但是,這樣的回應方式,當事人聽了都不好受。

如何做呢?

傾聽首先意味著全心全意的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創造了條件。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盧森堡博士在他著名著作《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哪些行為會妨礙我們體會他人的處境:

  • 建議 “我想你應該……”
  • 比較:“這算不了什麼。你聽聽我的經歷……”
  •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 回憶:“這讓我想起……”
  • 否定:“高興一點。不要這麼難過。”
  • 同情:“哦,你真可憐……”
  • 詢問:“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辯解:“我原想早點打電話給你,但昨晚……”
  • 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那樣的。”

所以如果當一個人想要你瞭解他的處境,你首先需要避免以上幾種錯誤的回應方式

女子攜3子跳橋身亡:看見抑鬱,即意味著治癒

心理諮詢中,我們經常講到一個3F傾聽,這是一種共情式傾聽,其實,它也非常適合我們的日常生活。3F傾聽就是要聽到訴說著所講的事實(Fact),還要聽到背後的感受(Feeling)和需求(Focus)。運用3F諮詢,一方面,他讓我們知道聽的時候要聽出哪幾個要點(事實、感受、需求)才能給出更好的回應;另一方面,他也使我們傳遞給訴說者這樣的信息:我是和你站在一起的,你是被理解的、被支持的、安全的。

3F傾聽如何做到?

第一,你需要區分觀察和評論,才能提取事實

這裡有兩層含義:

1、區分自己的觀察和評價

生活中,我們太習慣評價了,“她太嬌氣了/矯情了”、“你太懶了”。我們先評論了,就很難看到客觀事實了。

2、區分訴說者的觀察和評價

“婆婆太挑剔了”、“寶寶太淘氣了”,這是訴說者的評價,不是事實,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她的觀察。“婆婆做了什麼”“寶寶有些什麼表現”,這些才是事實。

第二,體會感受,表達感受

我們習慣評價卻不習慣表達感受,這和我們的含蓄的文化有關,也和我們更重視事情的是非對錯有關。然後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我們需要重視訴說者的感受,“我回來得晚了(事實),這讓你失望(表達對方的感受)”。“媽媽說你奶水不夠(媽媽的這一行為是事實,注意“奶水不夠”不一定是事實,在這個句子中是媽媽的判斷),這讓你很擔心(感受)”。

第三:積極地洞察需求

人的行為背後總是有原因的,訴說者說這些是在表達怎樣的需求呢?他想要我怎麼幫助他或者希望我怎麼做?我們需要具體而清晰地反饋訴說者的需求。“寶寶昨晚哭鬧了好幾次,你沒睡好(事實),這讓你感覺很累、心裡比較煩躁(感受),你是希望寶寶下次哭鬧時,我來帶是嗎?”、“媽媽又做了雞湯(事實),這讓厭煩(感受),你希望她做點其他湯是嗎(需求)?”

另外 ,我們要相信訴說著背後的需求是積極的,不是拿來指責你、為難你或者他人的。當我們幫他表達出一個積極 的意圖時,他就有可能轉向積極的一面,採取積極的行動。

最後,針對產後抑鬱,心理學家總結 10句要說和10句不要說,已發表在我的微頭條,歡迎關注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