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較內向,怎麼引導孩子?

20快樂17


首先來判斷一下你的孩子是

真的內向嗎,還是隻是表面內向呢?



第一,他是不是愛自己玩耍,不太合群?

第二,他雖然做事很認真,很細緻,卻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交談。

第三,常常容易害羞,經常躲在人群后,甚至做事畏縮,常常擔心這擔心那。

第四,不太願意接受別人的命令,喜歡獨來獨往。



如果以上你的回答都是“是”的話,那要引起重視了,孩子出現了內向的特徵。


當然,孩子可能在某段時間內有點內向,而不是天生的內向氣質,你要反省下自己,是不是平時對孩子關心的少了,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家長們如果任孩子這樣發展下去而不及時加以引導,那麼日後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許多孩子看上去不願意與人交往,其實這只不過是表象。


絕大多數孩子的內心還是非常願意與人交往的,只是害怕不被接納、不被信任、不被認可。



因此,不敢與人交往,並且因為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所以人際交往效果較差。這個時候,孩子非常需要家長給予他們一些幫助。


具體怎麼做呢?


你可以嘗試以下3個有效方法:


01 給孩子創造表達與展現自己的機會


對於內向的孩子,需要父母不斷地引導他們去表達自己,找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說話,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集體活動,比如參加班幹部競選、參加演講訓練班,等等。



有的父母對這一點的理解可能有一些偏差,給性格內向的孩子報書法、樂器類的班。


這些課外班的內容都是練得多、說得少,結果常常是孩子的這些方面技能提升不少,但仍然不能好好表達。


02 多些時間陪伴孩子,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有的孩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在課堂上不敢大聲發表自己的想法;怕被小朋友拒絕,所以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


這時候,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比如,平時爸爸媽媽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讀書,在這些過程中給予孩子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孩子安全感充足就更有勇氣表達自己。


03 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平時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週末也可以帶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


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同伴交流,爸爸媽媽還可以事先在家裡陪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訓練,教會孩子與同伴交往的一些小技巧。


有研究表明,與比較小的玩伴交往更可以建立孩子交往的自信,增加他們成功與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給我點個贊哦。

如果還有疑問,可以繼續在評論區留言,提出你的建議和問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孩子的乾貨,歡迎你關注我,孩子的成長路上,我陪你一起。


畫荻教子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說自己童年陰影之一,就是每次客人來家裡都要被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愛說話。”於是默默的被家裡人定義成“內向的孩子”。


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些片段,大人們的聚會總是吵吵鬧鬧,好不容易等到要回家了,爸爸媽媽為了讓我表現的有禮貌,讓我跟每一位大人都要說再見,於是大家滿臉笑意的看著幾歲大的我站在門口跟他們一個一個的再見:“爺爺再見,奶奶再見,大姑再見,大姑爺再見,二姑再見,二姑爺再見......”直到所有人被我再見完,我才能離開。


大家都誇我有禮貌,可他們不知道這一過程對當時的我有多煎熬,恨不得早點說完後,趕快拔腿就跑。不知道有多少個孩子像我一樣,被家長期望的更外向一點,更活潑一點。內向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需要提高,但不是被推被逼,家長累,孩子更累。


內向者領導力的思想領袖珍妮弗·康維勒在《內向者的溝通聖經》中提到:“內向不同於害羞。害羞是害怕和社交焦慮造成的。儘管二者有些類似的表現(比如說,迴避公眾演講),內向是一種偏好,不應該被看成是個問題。”

哲學博士Jennifer B.Kahnweiler也認為:內向者的一些關鍵特性

:比如注重深度、清晰準確的表達、習慣孤獨等,使他們更易成為卓越領導者。


正因為這樣,你會發現其實內向的孩子內心會更有力量。


01

內向的孩子會更善於傾聽。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中提到“因為內向者注深度甚於廣度,並且擅長傾聽,他們可以在這項傾聽優勢的基礎上,展開談話瞭解到別人真正的興趣。”


如果孩子真正對別人感興趣,那麼他交到的朋友會比總是比你試圖讓他交朋友來的容易的多。所以在社交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真誠和好奇,會讓他更有人格魅力。


他們和別人相處,也更容易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這種真正與另外一個人同在是有效領導力的標誌之一。這樣,他長大後更可能贏得尊敬和信任,他們可能不會人際關係八面玲瓏,但會擁有長久的深厚友誼。


充滿激情、活潑可愛的孩子雖然一開始總是招人喜歡,但是他們的這些性格特點本身並不能帶來持續的發展或者有意義的改變。而那些觀察入微並能做出及時反饋的孩子往往會令人難忘,如果加以鼓勵和肯定,一定可以更大的發揮他的優勢。

還記得曾經我們班上有一個4歲的小男孩Sam,眼睛彎彎的像條小魚,很可愛也很文靜。不像別的孩子下課後就像上了發條樣的瘋跑,他總是話語不多,自己安靜的玩玩走走。


有一次我上課嗓子啞了,他下課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臺旁邊,把我泡著胖大海的杯子遞給我,讓我喝水。至今我還記得當時內心的觸動,一個才4歲的孩子觀察竟然可以如此仔細,讓我無論相隔多少年想起來心裡都是感激。


02

內向孩子觀察會更仔細,也會更敏感。


所以他們不會大大咧咧想說就說,會時而停頓,時而思考,時而沉默。停頓和思考還能幫助內向型孩子避免說錯話。他們會對周圍環境敏感,能洞察細緻入微的變化,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和理解別人。在內心平靜時,內向型孩子能夠獲取更深刻的智慧。他們會慎重地選擇正確的措辭。


就像那句雞湯文說的那樣“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用一生的時間來閉嘴”,內向孩子本身就能夠對自己的話語更謹慎。


我們會發現,我們越來越欣賞的不再是在公開場合裡孩子表現有多麼活潑,才藝有多豐富,而更多的是在私下裡細節中被那些表現得紳士懂禮、懂得付出的孩子感動到。而這正是內向孩子的外在行為的體現。


03

內向的孩子會更享受孤獨,更樂於獨處。


有心理學家專門做過研究:喜歡單獨訓練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精湛技藝,這些技藝包括體育方面、樂器演奏,或是學生的課業考試等等。


單獨訓練保證了在集體訓練時無法達到的練習強度,被訓練者的精神也更加集中,因此結論是:人在單獨工作時會更有成效,而那無疑是性格內向的人所喜歡的方式。此外,頭腦風暴並不是產生“好主意”的唯一的方式,獨立思考的效果有時候可能會更理想。


04

如何更好的發揮內向孩子的優勢,是我們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我們可以參考《內向者的溝通聖經》中的4P來引導孩子的行為:


準備(Preparation ):讓孩子無論處在公眾場合還是單獨溝通都要做好準備工作,形成習慣,這將有助於他應付各種狀況的信心。


展示 ( Presence ):展示就是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專注於當下的人和事,運用優勢去觀察到別人的需求然後做出相應的回饋,不僅對孩子的社交有幫助,對於他個人內在力量的建立也大有裨益。


推動 (push ):這裡說的推動並不是強硬的推動,而是鼓勵孩子去做有挑戰性的事情,只要去面對挑戰,孩子真正的潛力才會被激發。比如公眾演講等等。


練習 ( Practice):創造機會,不斷提高。讓他利用享受孤獨的力量去練習需要提高的技能,從他的興趣愛好出發,鼓勵他,陪伴他,這樣孩子終將有所成就。


生活的秘訣其實就在於把自己放在合適的燈光之下。有效利用孩子的稟賦,去讓他做自己喜歡或有意義的事情。接受自己,找到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這是無論內向孩子還是外向的孩子都應該做的事情。


Cissy育兒思考


內向的標準是什麼?不願意跟陌生人說話?不肯跟小朋友一起玩?

當年小傢伙剛出生沒有多久,我和他爸就找了許多書學習,看多了,我就一種感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100%相同的兩個孩子,包括生病。

真的,若是有經驗的媽媽大概會發現,新生嬰兒在出生之後,許多視頻 、書上也好,都會提到要注意新生嬰兒的臭臭,看是不是稀了,還是變稠了來判斷小孩子的身體狀況。

不好意思,沒有100%的標準,你家的可能稠一點,我家的可能稀一點,沒辦法比較。那怎麼比呢?

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他以前是什麼樣子?他有沒有什麼跟平時不太一樣的反應?

不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

這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但是標準其實就是這樣。

所以當有人發現自己的孩子好像有了生病的徵兆,跟誰誰說的生病徵兆很像之類的,就以為是什麼病的話,那麼我只能說——STOP,請問他跟以前有什麼區別嗎?

像我家的寶寶,他從小臭臭都比一般的要濃稠,按這樣的說法,我是不是得帶他上醫院?

當然沒有,他一直很健康,是那種特別省心的天使寶寶,半夜哭鬧的事情用手指頭都能數清楚。

很早就不用尿布溼,還不會尿床等等。

但你能說別人家的孩子用尿布溼上幼兒園,都那麼大了還尿褲子就不正常了?

當然不可能,只是個體差異而已。

生病如此,性格自然也是如此。有的寶寶比較安靜,有的寶寶比較鬧騰,跟性別無關,也年紀也可能無關,但有可能跟家庭環境有關。

鬧騰的小孩子是可能小時候,也就是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用這一行為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回應; 也有可能父母本來就是開朗的人,遺傳的; 也有可能他感覺自己被忽略了,想要引起你的注意……

而安靜的小孩子,尤其是那種說話晚的小孩子,很可能就是他還沒什麼特別的反應,做為父母你已經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了,不等他表達出來,你就已經幫他弄好了。

不好意思,小孩子其實也會“偷懶”,我只需要嗯一下,你就懂我的意思了,那我還需要開口說話嗎?

所以,他安靜,有可能是因為這個,“懶”習慣了。

還有可能就是家裡一直比較安靜,長輩都安靜,各弄各的事情,家裡很安靜,他出去之後也會習慣性地保持安靜。

長輩在他安靜的時候,誇他“乖”,他也會理解成這是一個正確的行為,他應該“保持安靜”。

比如小孩子喜歡玩積木,其實也很安靜,但是這是內向不?

不絕對,或者他只是喜歡這種思考方式,其中有他自己的樂趣,跟有的大人喜歡玩電子遊戲,有的大人喜歡看電影一樣。

見到長輩,不太愛開口,這也完全不是小孩子的錯。

請問,他知道該怎麼稱呼這位長輩嗎?你有提醒小孩子長輩來的時候,他應該怎麼說話嗎?他知道在長輩來的時候,他應該給予什麼樣的反應嗎?

亦或者,有沒有長輩來的時候,看到他在旁邊安靜的玩,“誇”他好乖,而父母也回應了,不等小孩子有所反應,塞喧就已經過了這一節。

而小孩子:“……”哦,沒有我的事啊,那我以後 是不是隻要這樣可以了?

沒有任何絕對的因素,所有的都是相較的。他對某些事情的反應,有可能是他性格的反應,也有可能是他最初第一次遇到類似事件時,他所接觸到的反應是這個樣子。

小孩子有可能是用以往的經驗來就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經驗,茫然失措,只能做一些會讓自己覺得比較自在的事情——比如家裡有了陌生人,他需要搭積木,才會讓自己有安全感或者比較自在。

私以為——不要急於給小孩子下任何定議,你可以通過鼓勵、表揚的方式讓他有更多嘗試,但一定不要不停地在小孩子的面前說:你怎麼這麼不愛說話?你怎麼這麼不愛乾淨?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等等。

他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哦,原來我不懂事啊!原來我不愛說話!原來我不愛乾淨!原來……

你是無意的,但他以為“我是這個樣子”,就按著這個樣子去做。我覺得,這一點有點小孩子是白紙的感覺了,大人怎麼下的定議,小孩子說不定就以為自己是這個樣子,朝這個樣子“努力”了。

攤手+無奈。


會講故事的餘漫


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要過於緊張,不要急於去改變孩子,而是要多對他進行引導。

一、態度平和

父母對待孩子要平和,如果大人發脾氣,孩子會感到緊張和害怕,讓他失去安全感。

二、多表揚孩子

孩子內向主要是因為不自信,所以父母對於孩子做的事情要多鼓勵和表揚,培養他的自信心。

三、讓孩子多表達

內向的孩子不願意說話,其實他們的的表達能力不差,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多表達自己的看法。

四、不要催促孩子

內向的孩子凡事都要多思考一下,比其他孩子慢半拍,所以大人不要催促他,給他足夠的時間。

五、尊重孩子

父母要多尊重孩子,不要限制和約束孩子,以免孩子變得更加懦弱。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的個性,天生的因素影響很大。生活中常見一些小女孩,性格特別內向,怕生,不敢主動與別的小朋友打招呼,如果碰到陌生的大人,更是老遠就躲開了。

可是,我們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落落大方,能主動地多交朋友。比如我,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內向,去小賣部買點東西,全靠眼神。儘管和老闆彼此都非常認識,但是我從來沒有開口說過要買什麼東西,每次只是盯著一件東西看啊看,老闆就在櫃檯裡邊猜啊猜。猜中了,我就付錢。拿著東西回家。小時候,父母也從來沒有要改變我內向的個性,我一直到工作很多年後,才慢慢變得習慣於社交,主動與生人交流。


我覺得,對於內向的孩子,父母不僅要鼓勵他走出去。在各種事情上,都要給予他信心。可以多和同事朋友的孩子約著一起出去玩,一回生二回熟,小朋友之間見面多了,自然成了好朋友。有了成功的交朋友經驗,自然會更擅長與自己的同齡人交流。

如果孩子表現出抗拒,也不要在語言上數落他,比如“你不能這麼害羞啊”“你要主動打招呼啊”等等。這些要求對於本就內向的孩子來說,只會造成更大壓力。試著讓外向的小夥伴主動來邀請自家的內向寶貝,交換玩具,遞一下食物,慢慢熟絡起來。更多正面的提示,比如,“上次和你一起玩的小哥哥很喜歡你哦,他最近在問,什麼時候能再和你一起玩。”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他會更有信心去主動社交。

如果要帶上孩子見親戚、朋友,建議提早一到兩天告訴孩子,你會見到什麼人。這個人和爸爸媽媽是什麼關係。你應該怎麼稱呼。他有什麼特點。也許會送你一個禮物哦。讓孩子在心裡已經形成印象,等到見了真人,問候親戚朋友,也就沒有那麼難了。


anniejuly


內向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容易害羞、膽怯的性格特點,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因為這是正常的表現,和人的開心、憤怒一樣,內向的孩子更應該被家長多理解。

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為孩子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家裡來客人了,家長可以刻意安排孩子去招呼客人,或者是請求孩子為客人表演一段才藝等等。

如果孩子是在不願意說話,家長也不要強求,要在其他方面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才是改善孩子內向性格的最好途徑。比如我們可以先讓孩子與熟悉的人相處,在慢慢轉變至同學朋友,最終實現孩子很好的與陌生人相處的目標。

要多為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比如週末帶孩子去郊遊,讓孩子去問路,或者是帶孩子去遊樂場玩,遊戲中的孩子更容易放鬆防備,也就能更好的與人相處。

孩子之所以內向,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外界生活了解的不多,生活閱歷不足,所以也就沒有足夠的話題去和別人溝通。所以家長要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下班回到家都和孩子聊一聊今天發生的有趣事情,先讓孩子說,家長去認真聆聽,孩子說完之後家長再說自己的事情,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也能增長孩子的見識。

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鮮事物,多接觸同齡的小夥伴,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這樣孩子容易有依靠感,也就能逐漸消除內心的害羞與膽怯心理了。

超級育兒經,帶您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幫你掌握最好的育兒方式!


超級育兒經


內向的孩子在社會上容易遇到挫敗感。

孩子內向有先天因素,更多的是後天形成。風風火火的家長帶的孩子多是大嗓門,風風火火的家長上班交給傳統老人帶的,性格相較之沒有前者外放。

而家裡成員單純的,外交不多,家長話少,喜歡強迫孩子的,孩子大概率內向。

多去遊樂園都不能有明顯的改變,因為每次身邊的小朋友都是陌生人,每次都面臨打破陌生的心理挑戰,內向的孩子更多是自己玩或依賴家長。

入托入幼上學上興趣班,遇到溫和固定的同學和善於引導的老師,性格會逐漸開朗起來,會模仿融入他人的社交方式。如果在霸道同學那遇到挫折,老師家長沒有發現或疏於心理疏導的話,除了內向還會有更多的心理傷害。

集合熟悉合拍的同學夥伴放學後玩一玩,對社交能力和促進性格開朗有很大提升。家長的作用是告訴孩子社交禮節,人情世故,挫折疏導和為孩子尋找集體玩耍的機會。



快樂學習漫畫


很多人可能認為孩子的性格就是天生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活潑,有的人天生就內向。其實孩子除了長相是天生的,沒辦法改變,其他都是後天養成是可以改變的,但是我們必須找準原因,對症下藥。

造成孩子內向、膽小懦弱的性格原因很多,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出去玩,不讓孩子多接觸年齡差不多大的夥伴,從而讓孩子不合群。父母的過分嬌慣,使孩子缺少了鍛鍊的機會,或者父母脾氣太大對孩子太過嚴厲,苛刻那麼孩子整天都會過得戰戰兢兢。



那麼對於內向、膽小的孩子應該如何去引導呢?

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有的家長常常會把孩子的行為不自覺的與心目中理想模式做對比。確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可是你們在高要求時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實際年齡呢?比如:有的孩子只有一歲多甚至幾個月,家長就要要求孩子自己能夠說尿尿,尿溼褲子了就要對孩子吼。這時候孩子大多數話都說不來,又怎麼會表達自己想要尿尿呢?如果尿溼褲子家長就批評孩子,那麼以後孩子即使有尿也不敢說了。



性子太急,對孩子缺乏耐心

由於家長急著要把孩子變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因此,當孩子只要稍微犯一點錯,家長心裡就會感到失落難過,就會心煩的去罵孩子。而沒有耐心的去教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並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爭取下次不要再犯。在家長責罵孩子時,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又錯了,反而變得更加小心翼翼,變得膽小。

對孩子約束太多

很多家長都孩子都是這也不準,那也不準,畫畫也不準,打球也不準,時間久了孩子有事兒也不願意和家長說了,想著反正都是不準。



讓孩子多與人接觸

有的家長覺得帶孩子出去麻煩,孩子又不聽話,一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見了,乾脆就整天都把孩子給關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這讓的孩子會缺少和同伴的溝通交流,慢慢的就會變得不愛說話。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集體場合去,也可以有意識的邀請一些孩子認識的小夥伴到家裡來做客,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產生交流。當然也要幫孩子結交一些新的小朋友,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開朗起來。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家長都是一次做不好就開始責罵,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看到孩子的進步,一次和二次的進步,給孩子鼓勵。這樣才能使孩子有更多的信心,才會敢說敢做,敢去嘗試。

大家好,歡迎關注“智慧麻麻”,瞭解更多的育兒小知識!

兜媽育兒園


孩子比較內向,怎麼引導孩子?

家長要選擇適合內向的孩子的活動

1、要讓內向的孩子們有機會接觸藝術、音樂、科學、文學和體育活動,這對他們是一種非常積極的體驗。

2、家長可以多多進行豐富孩子想象力的日常活動, 建議他們讀一些新的和不熟悉的東西,比如一本關於新主題的書。經常問孩子問題, 讓他們為熟悉的物品想出五種新的用法,玩一些創造性的文字遊戲和謎題,與其買一款新遊戲,不如讓他們自己製作一款。

3、在家裡跟內向的孩子相處有時是很有挑戰性的,內向的孩子把自己的房間視為避風港。給他們留出一些安靜的時間,讓他們獨處。

4、與孩子分享你作為父母的個性需求。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們什麼樣子。

5、家長不應該把內向看作是孩子的缺點,他們只不過比外向的孩子更難讓人摸清他們的優點和喜好,所以,別執意改變孩子,而是要互相適應,調整到最好。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孩子的性格確實是有內向的,有外向的,有活潑的,有就是慢的。如果是一個小學生,要是內向的話,我倒認為這樣的孩子智商會高一些。孩子內向還是外向一般都不會影響上學,只是我們家長要解決家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點,夫妻一定要和睦,不能經常吵架。第二,媽媽和孩子或者爸爸和孩子,一定要有經常性的交流。第三,一定要領孩子多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或者是其他的活動,不要總在屋裡待著,因為屋子是水泥的,那麼就隔絕了宇宙波和孩子大腦波之間的聯繫,只有到戶外,孩子大腦波才能和宇宙波協調,這樣對孩子大腦的發育是非常有益的。第四,激發孩子多種興趣。讓孩子喜歡看書,就讓他看愛看的書;還可以讓孩子養一些動物、植物;可以做科學實驗等,培養孩子多種興趣。不要僅僅讓孩子學習課本知識,反覆做題,這樣對孩子有危害。以上這幾點只是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