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管理法》第二次審議加強藥價監管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進行第二次審議。在這次審議會議上,針對藥品價格虛高和供應短缺問題,有的常委委員、部門和地方提出,應採取措施加強藥價監管,保障藥品供應。

針對新增相關規定還包括:一是國家對藥品價格進行監測,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加強藥品價格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藥品價格違法行為,維護藥品價格秩序;二是國家實行短缺藥品預警和清單管理制度;三是國家鼓勵短缺藥品的研製和生產,對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品及原料藥予以優先審評審批;四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對短缺藥品採取適當的生產、價格干預和組織進口等措施,保障藥品供應;五是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履行社會責任,保障藥品的生產和供應。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國的醫藥分銷改變了原來行政分配方式轉向由市場主導的分配方式。藥店、醫院等醫療服務提供機構和患者不僅可以從上游節點獲得藥品,同時還可以跳過上層批發商,直接至上層批發商的批發商或是製造商購買藥品。整個醫藥供應鏈變的靈活而複雜而且鏈條成員面臨的競爭加劇了。

經濟體制改革後醫藥供應鏈結構情況

《藥品管理法》第二次審議加強藥價監管

進入2018年,我國醫藥行業呈現出向榮的趨勢。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醫藥行業實現累計主營業務收入18393.80億元,同比增長13.50%,增速較去年同期增長1.4個百分點,累計利潤總額增速達11.5%。

2011-2018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藥品管理法》第二次審議加強藥價監管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佈《2019年中國藥品流通市場分析報告-行業供需現狀與投資商機研究》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藥品流通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呈現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升級的發展態勢。中國醫藥流通行業整體保持持續增長,但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總體運行呈現緩中趨緩的態勢,根據測算,2018年藥品流通市場規模達到21800億元左右。

2006-2018年醫藥流通市場規模及增長預測

《藥品管理法》第二次審議加強藥價監管

隨著國際國內醫藥產業鏈合作逐步深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不斷完善,供應鏈服務持續創新,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藥品流通行業將迎來新的更大發展空間。同時,隨著疾病譜變化、人口老齡化加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保健意識增強,全社會對醫藥健康的需求將不斷提升,藥品市場銷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