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林清玄,為什麼要跟他告別

林清玄逝世,世上無清歡,唯有孤獨人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林清玄是誰?是小鮮肉嗎?還是最近的IP流量?

我不認識林清玄,為什麼要跟他告別

不,這位老人,臺灣知名作家,散文家,離開了我們,享年65歲。

你也許看過林清玄的散文,再次,中學的時候,也一定做過林清玄的閱讀理解,最不濟,哪怕沒讀過,也一定聽過《清歡》、《桃花心木》等爛熟於耳的名字。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林清玄,清淨且玄妙。他的作品裡,總是帶著佛法的清淨和道法自然,讓人讀來,宛如有涓涓細流淌過心頭,潤物無聲,又潛移默化。

我不認識林清玄,為什麼要跟他告別

他走上寫作之路。最初想當畫家,還曾獲得了臺灣兒童繪畫獎。後來去了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就開始認真寫稿了。寫報道,擔任編輯,創辦學報。17歲發表作品,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大獎,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出版作品百餘部,大多熱賣。

他不斷地去競逐。這個競逐,是在作品風格上的。他不斷在嘗試新的作品。35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35歲出山,寫成身心安頓系列,40歲完成菩提系列。佛、道、清淨、自然,是他作品永恆的主題。赤子之心,是他不變的情懷。

我不認識林清玄,為什麼要跟他告別

他的晚年很淡默。忽然間冒出條消息,林清玄逝世,讓人不知所措。甚至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反應過來——林清玄是誰?對於不關注他的人來說,他可能就是鉛印的一個名字,在網絡時代,他可能更是一道數據,消逝的更快。對於更多人來說,可以發一篇悼念文章,表現出一種跟風的哀悼,甚至,今天可能淘寶上林清玄的作品集會熱銷、斷貨。然而,明天,書架上的書依舊佈滿灰塵,浮躁的心依舊在湧動。我們不配告別。

他的一生很清玄。很多人甚至可能會把他跟一位歌手林志炫搞混。但是他就淡泊明志,就這樣,享受著人間的清歡。蘇軾說:“人間有問是清歡。”我相信,不品鑑風月,不故作深沉,在清淡的人生裡,他享受著最純粹的人間滋味,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里,這是一種奢望。物慾橫流固然沒錯,精神生活建立在物質生活的基礎上,出世、或者聖人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心靈,能否讓他放個假,在紛繁雜復的信息流中靜下來一次。

我不認識林清玄,為什麼要跟他告別

為什麼要讀林清玄?我想,讀他,是在喧囂浮華的當下,去尋找一個心靈的棲息之地。讓心靜下來,讓溫柔的文字,去拂拭歲月的浮躁。

文章很散,不適合發成自媒體,去吸引眼球。但是,對於這樣一位散文家,我想用這樣散亂的方式,與他告別,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開始告別,我們無從告別。我們都是世界上孤獨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