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願對考生有什麼好處?

智者三問


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是高考志願的一種新方式,2008年教育部在安徽省,湖南省,江蘇省,遼寧省上海市與浙江省六個省份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的試點改革。
經過這一年的實踐證明,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有效降低了考生志願填報的風險。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09年教育部又新增了福建省,貴州省 海南省,湖北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西省,四川省,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十個省區實行改革試點。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進一步在全國推廣。
2010年廣東省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2013年山東省與黑龍江省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2014年遼寧省實行全面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2015年甘肅省和北京市正式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
平行志願即在普通類院校各錄取批次分別設置了一個平行院校志願和一個徵求平行院校志願。提前錄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願均包含一二三三所院校或一二三四五五所院校,也有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所院校,2016年河北省本科二批和三批合併報名。新的本科二批報名院校為十所。
專科各批次平行志願均包含一二三四五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願中有六個專業志願和一個專業服從調劑志願。在每批次平行志願錄取結束後,省招辦將即使公佈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專業及人數。
未被錄取的考生須按照省招辦處規定的時間,自行前往市,縣,市,區規定的地點填報徵求平行院校志願。徵求平行院校志願包含一二三三所院校志願。
省高校錄取工作已全部實行網上錄取。錄取工作全部依託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先進的網絡技術使高校招生錄取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公開。透明與高效。考生檔案的投放完全由計算機控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從技術手段上保證了錄取的公平公正。
在長期的錄取工作中省招辦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制定了嚴格的紀律要求。省級監察部門的同志參與招生錄取的全過程,同時邀請新聞媒體的記者到現場採訪。隨時進行監督。這些措施和辦法都切實地保證了錄取的公平與公正。
過去,每批次設置四個院校志願和一個服從調劑志願。投檔時第一步省招辦根據考生志願分學校排序,比如在本科第一批院校錄取時,同時將所有第一批志願填報南京大學的考生排序,將所有填報東南大學的考生排序第二步再從高分往低分順序向學校投檔。
第一批志願錄取結束後,在將為錄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願院校分別排序然後從高分往低分投檔,以此類推。由於每批次考生只能選擇一個第一志願其他志願錄取率相對較低。考生如果第一志願報考的學校不能錄取。
所填第二第三或其他志願院校已錄滿那麼該考生只能降低到下一個批次中錄取。個別者考生甚至因此落榜。所以,怎樣選擇第一志願一直是考生和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
平行志願投檔對於考生來說,擴大了考生的選擇範圍,降低考生填報志願的難度。有效提高考生的錄取率。
對於高校來說,生源素質更加均衡,也解決了以往投檔中一部分高校生源爆滿而另一部分嚴重斷檔的問題。有利於順利地完成錄檔的工作。進一步提高了錄取工作的公平與公正性。

交大升學規劃小博士


  高考平行志願的優點是相對於順序志願而言的。

 一、平行志願與順序志願模式比較

  平行志願的規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順序志願是按“志願+分數”(志願優先)的模式投檔。兩種志願模式對比之下,平行志願的優點是很顯而易見的。

  通過上圖,很容易發現平行志願相對於順序志願的優點:

  順序志願模式下,考生第一志願只能填報1所學校,對於考生而言是非常難以定位的,選高了怕滑檔(達不到投檔線),選低了吃虧(浪費分數)。

  平行志願模式下,上面問題就不存在了,第一志願可選6所學校(各省可填院校數不同,本文以6個為例),為了防止吃虧考生可以用兩個學校衝一衝,為防止滑檔可以用兩個學校保一保,中間選兩個穩當的。這樣即使錄取分數有較大波動,只要6所學校的梯度得當,都不會發生高分低就、高分落榜這兩種極端的情況。

  而且平行志願分數優先的原則,在考生可選多所學校的情況下,高校錄取分數趨於扁平化,出現錄取線爆冷等大小年的現象比順序志願模式下大為減少,更有利於考生合理定位志願。

 二、平行志願的投檔模式

  要充分利用平行志願的優點,就必須熟悉平行志願的投檔模式。下面以實例分析:

  上圖,某省二本理科有5萬考生填報了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模式,該批次投檔前考試院會先將5萬人按成績從高到低排序,並從第1名考生開始往後依次檢索,第5萬名的考生是最後一個被檢索的。在此規則下,高分的考生可以優先被投檔。

  而具體到每一個考生的6個院校志願中,檢索方法是:先檢索排在最前面的A志願,如A未滿額則投檔到A(投檔後就完成對該生的處理,不再檢索後續的B、C等志願),否則繼續檢索B,如B未滿額則投檔到B,否則繼續檢索C,以此類推。如果考生6個院校志願都投不出,則考生本批次落榜。

  在熟悉了上述投檔規則後,考生要合理根據規則填報志願,如6所院校要按預估投檔線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列,形成梯度;切莫將高分學校放在後面,形成志願倒掛。

 三、平行志願的風險

  平行志願模式雖比順序志願更合理,但其仍然蘊含風險,考生須注意防範。平行志願模式下,退檔意味著落榜,這就是最大的風險點。

  順序志願模式下,考生第一志願落榜後,仍然有機會參加第二志願的錄取(雖然第二志願錄取幾率會降低)。

  平行志願模式下,退檔即落榜。考生雖然可以填報6所院校,但卻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如果考生被投檔到A,但由於其成績不達所填報專業錄取線且不服從調劑,或不符合院校對於單科成績、身體條件方面的要求,將會被退檔。一旦被退檔後,不會再投檔到後續的B、C等志願,考生只能等待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

  以上是關於平行志願的簡單分析,供考生、家長參考。

  我是從事招生考試管理的教育工作者,前期也發表了很多關於志願填報的文章,在高考結束後志願填報期間將繼續分享有關知識,歡迎考生、家長朋友關注!


高考志願梁老師


身邊很多的老師都說:“挺過高考這個獨木橋不算是結束,能夠順利度過之後的志願工作才算是十二年寒窗真正意義上的結束和成功”,現在回頭想想還真的是有道理。哈哈有點扯遠了。下面我們進入正題吧!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國家對目前的高考制度正在進行一系列的修改,除了高考科目方面外,其中對考生影響最大的就數“高考志願規則”的轉變了。最明顯的就是以“平行志願”代替“以往的順序志願”,截止到2017年全國已經有28個省級單位實行這種錄取方式(只有內蒙古自治區、江蘇和青海還未全面實行)。從平行志願在各省級單位實行的效果來看,普遍的家長和考生看好並更青睞這種錄取方式。


那麼實行平行志願這種方式相對以往的順序志願能夠給考生帶來那些的好處呢,相信看完這篇回答你會對平行志願的規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首先說說平行志願的定義和具體的錄取規則

平行志願是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錄取原則執行的,即是將本省的所有參加高考的考生按照文理科分類進行成績高低排位,然後以這個排序對考生自己所填報的志願院校同時進行投檔,考生一般可以填報3-11個志願(因各省而異,廣東2018年是可以填11個的)。假設考生填報的志願分為ABCD... ,一旦該考生的A志願院校成功投檔,那麼下面BCD...志願將被作廢,如果A志願不成功,則會進行下面的B志願,以此類推。直到所填報的志願都投檔結束,

如果不幸,都沒有成功,那你就要進入徵集志願的環節中(也就是補錄),一般這種概率很低的。

這裡穿插下關於平行志願中出現的總分相同的處置辦法,當出現總分相同的情況,錄取系統將會對這部分考生的語數外三科總分進行排序,如果這麼巧,語數外總分也相同,那麼則會對這部分考生的志願全部投檔,由志願院校決定。


那麼現在接著說說關於平行志願具體會有那些優勢,當然這種優勢肯定是相對於之前的“順序志願”而言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NO.1 有效降低考生面臨的不確定風險

相對於平行志願,順序志願是採用“志願+分數”的錄取原則,它本身是相當看重第一志願的重要性的,倘若出現本年某一高校報考人數猛漲,則今年該院校的提檔線會變得很高(也就是所謂的大年),而且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是比較高的。所以考生能夠被順利目標院校錄取,不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分數,還很考驗與自己分數相近的其他考生的志願情況,具有一定的賭博色彩。而且強調第一志願(只能夠填一所大學),一般情況下,第一志願未被錄取,作為保底的第二志願也很難再被錄取(因為此時院校從其他考生的第一志願中招滿學生)。所以順序志願無論是在風險還是難度都是挺高的。

而對於平行志願來說,它主要是依據分數優先的原則對所有考生進行排位而且對考生的排位進行同時投檔。實行這樣模式對於考生來說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即便A志願沒能夠順利錄取,也會對下面的志願進行投檔,不會像順序志願那樣強調第一志願的重要性。能夠有效提高考生的錄取成功率,降低不確定風險。也能保護高分段學生的利益。<strong>

NO.2 減少考生被退檔的可能性

前面也說到順序志願看重第一志願,而這時考生的成績並不具備錄取該院校的絕對優勢,又對該校本年的填報志願預估不準確,即便是擁有不錯的成績也同樣是很可能第一志願宣告失敗的,進而進入到第二志願,但是第二志願具有更大的可能失敗,就算成功被第二志願的錄取,也是高分低就。所以無論是這其中的哪種情況,對考生的心理打擊都是巨大的,而且實行這種錄取模式,考生的復讀率也是很高的。

但是平行志願首先在選擇的院校上就擁有更多的名額,能夠明顯降低退檔的概率,而且對所填報的院校進行同時投檔,考生只需要依據自己的成績排位,填報與之相匹配的院校,有極大的概率會成功被錄取。所以無論是錄取到那所高校,考生的心理落差也不會有順序志願這麼明顯。


從實行平行志願的實際成效來看,它能夠讓考生和高校達到雙贏的結果。而對於考生來說,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成績的優勢,抹去一定程度“運氣”的色彩,確保能夠錄取與考生成績相匹配的院校,提高考生的錄取滿意度。降低大規模的高分低就或低分高就的情況,維護錄取的公平性。

但是平行志願還是會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服從調劑”的問題上,因為如果一旦被目標誌願提檔,但是因為不服從調劑而退檔,是隻能進入到補錄環節的(原因是當你被提檔的時候,後面的BCD..志願已經被作廢)。所以這是需要留意的。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平行志願的優點就是不同的人之間是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

高考成績出來後,全省考生的成績電腦排序。你排在第幾名可以看得很清楚。平行志願填報的過程中,對某個人來說是先遵循志願優先的原則,而對於所有的考生來說則是遵循分數優先的原則。

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比如說你自己在某一個批次報考了五所院校,志願從一到五排列,投檔掃描的時候就是按照你的志願來掃描。以江蘇省的高考分為例,假如考了367分,你的第一、二志願分數不滿足,而第三志願分數滿足了,你的檔案就會被投到第三志願,不會再投第四、第五志願。倘若有另外一個人,他的分數是365分,他所考的第一志願跟你的第三志願的學校一樣,他也是按照順序原則,在這樣的情況下,是遵循分數優先的原則,先錄你再錄他,雖然他是第一志願,你是第三志願,但是,因為你的分數高,自然先投你的檔。

平行志願最大的缺點是隻有一次投檔機會,若被退檔本批次就不會再投了。

還是說你考了367分,而你報考的學校錄取分數線是364分,正常情況下你是可以錄取的。但是,因為你要挑選專業,對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選擇了不服從調劑,而你報考的那些專業錄取分都在367分以上,那就意味著你將被退檔。退檔以後同批次還有一次補錄的機會,但是那樣的機會就相對少很多,而且因為好學校一次報滿的多,補錄想要進好一點學校幾乎沒有太大的可能。所以也有的學校會承諾,填報我們學校,只要專業服從調劑,確保投檔者全部錄取。畢竟每個學校都有冷門專業。而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比如說364分,可能就是那些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所以,你如果確定要上某所學校,就選擇專業服從,如果不服從,那退檔的風險就太大了。


蘇小妮


高考平行志願對於各位考生而言真的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報考政策,這大大的增加了考生報考投檔的幾率,估計考生順利被第一志願錄取的幾率已經達到了90%,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大大的減少了往年那種低分被好學校錄取,高分意外報考低分院校,說白了就是高考平行志願可以讓考生的分數找到最合適的大學,減少了撿漏的機會。

什麼是高考平行志願

投檔原則:分數優先,遵循志願。

投檔辦法:考生在報考結束後,系統會按照上線考生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對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願進行檢索,當然雖然是平行志願,但是檢索原則也是按照abcd四個志願順序進行檢索,先檢索考生報考的a院校,如果成績符合那麼就投檔至a院校,如果不符就繼續檢索b院校,依次類推,只要被檢索的4所或5所院校中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投檔後由院校決定錄取與否。

注意——平行志願也要有梯度

大家不要認為現在報考是平行志願就隨便報考學校了,這樣很可能造成分數與學校不匹配或者是不能被志願錄取的情況,選擇的幾個志願仍然是要按照從高到底的梯度依次選擇,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增加被錄取的概率。

分數相同如何投檔

每省參加高考的學生少則幾萬,必然會出現大量學生分數相同的情況,這時如果分數相同,該先投哪個的呢?

一般來講,理科和文科著重點不同,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理科考生的分數排序依次根據數學、理綜、語文、英語成績,文科考生則以語文、文綜、數學、英語成績為依據。

感謝大家的關注,我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誰不曾彷徨


對於河南省的七個錄取批次,既有順序志願也有平行志願。比如,提前批實行順序志願,由一個第一志願,四個平行第二志願構成,即1+4模式。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實行平行志願規則。



平行志願規則可以概括為,位次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這個在之前的問答中我們講過。平行志願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高分考生,降低了落榜風險。



但是並不是說平行志願就沒有落榜。以河南2017年理科為例,一本計劃8萬5,實錄6萬2,有一萬八左右的學生一本落榜。所以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慎重。

那麼如何填報,注意衝穩保。學校可以適當去衝,萬一有小年的學校。分數相當的學校穩,也需要有保底。另外一定注意學校的要求,有沒有身體條件限制,有沒有單科限制等等。最後一定切記服從調劑。



十年寒窗,希望同學們都能進入自己理想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