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合”什麼?怎麼“合”?

《打手歌》中有“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黏連隨不丟頂”的句子。對“引進落空”人們的解釋很多,也比較容易理解,而對“合即出”的解釋卻不多。中國武術講究“合”,有內外相合、內三合、外三合等技術要求;陳式太極拳名家陳照奎也說過,在推手中,“誰能合,誰能贏”。

這裡的“合”與“引進落空合即出”中的“合”意思是否相同?它們有什麼區別?我們就“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合”字,請名家老師做一番闡述。


練太極!“合”什麼?怎麼“合”?


吳文翰:對雙方優劣勢態轉化點的把握謂之“合”。

“引進落空合即出”這句話有三個意思。

首先是“引進”,其次是“落空”。

就是讓對方進來,不與對方頂抗。但是光引進還不行,還必須使對方落空,這樣才能達到目的。一般對方進攻的勁力都是對著自己的身體的,希望通過打擊你的重心,使你跌倒。

所以,你必須要使對方的來力落到空處,打不著你的重心,破壞不了你的平衡。

第三個含義就是我們要重點講述的“合即出”。

這裡的“合”是引進落空後,讓對方所處的劣勢與我所處的優勢相合。太極拳的基本戰術是後發制人,被攻擊者往往是從劣勢轉化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然後反敗為勝。

如果對方進攻的優勢沒有減弱成為強弩之末,我還沒有處於優勢地位,這時是不能反攻的,勉強反攻,就會造成兩力相抵,結果是力大者勝。


練太極!“合”什麼?怎麼“合”?


所以,這裡的“合”字就是反攻時機的恰到好處,也就是對方的優勢正好轉化為劣勢,而我正好從劣勢轉化為優勢。在這樣一個轉折點上,我才能轉守為攻,把對方發放出去。準確地把握這個轉折點,是非常重要的,早了不行,對方還有餘力,還能抵抗;晚了也不行,對方會有所調整,你也不能很好地獲得進攻效果。

所以,把握住這個轉折點,就是“合”。這個“合”不僅是勁路上要合,時機上要合,距離位置也要合。

總之,“合”就是對我從劣勢轉為優勢,對方從優勢轉為劣勢這樣一個轉折點的把握。把握好這個轉折點,也就是相合了,這時快速出手,就能戰勝對方。

當然,高手在實戰中,這個轉化是非常快的,“引進落空”與“合即出”幾乎是一個動作,也就是所謂的“化打合一”。我們在分析太極拳的化與打時,把它敘述成了上述的兩個過程,這只是為了敘述上的方便。

▉那麼,我們如何做到“合即出”呢?

首先,必須下功夫練拳,而且是在太極拳理論的指導下練拳,對太極拳十三勢“捋擠按,採肘靠,進退顧盼定”要熟練掌握,打下很好的太極拳基本技術基礎。

其次,要多實踐。這裡的實踐不僅是單獨練習套路,更重要的是練習知彼的功夫——推手。要多推手,多在老師指導下練習散手,還要和拳友多切磋,多研究。

“引進落空合即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實戰中要能做到這一點,必須經過平時千百次的實踐,使自己的身體形成正確的條件反射,才能做到“我也不知玄又玄”的神明境界。

練太極!“合”什麼?怎麼“合”?

過去的太極拳高手,都不是僅僅自己練拳,他們師兄弟之間經常互相交流,經常實踐。實踐出真知,經過不斷的實踐積累,才能真正把太極拳功夫練上身。

當然,太極拳練習者多如牛毛,但是成為高手者則如鳳毛麟角。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多是以健身為主,研究技擊的人是很少的。其他的項目也是如此,普通練習者很多,真正能攀登到高峰的很少。

所以,我們一般的太極拳習練者也沒有必要練出這樣的神明功夫。即便是想追求這樣的功夫,真正成功者也是少數。

另外,這個“合”字與“開中寓合,閤中寓開”“內三合”“外三合”的“合”,意思是不一樣的。開合的“合”是指動作、內氣、意識的收縮、團聚,“內三合”“外三合”的“合”是指動作、神意的互相配合,互相協調。

“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合”是指敵我雙方的“合”——合什麼呢?

就是對敵我雙方優勢轉換的轉折點的把握。把握好了,就是合住了;沒有把握住,就是沒合住。引進落空,是先決條件,沒有引進落空,就沒有後面的“合即出”.但是,即便是引進落空了,你自己卻沒有調整好,比如站位、勁力等沒有處於合適的優勢地位,也就是沒有合住,你也還是不能“合即出”——把對方乾脆利落地發放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