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女人不敢問老外要車要房,更不敢要一分錢彩禮,甚至還要倒貼錢?

強勢文化傳播工作室


我很少會發表自己的言論,因為個人的言論是片面的。但是今天看到這個標題,我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標題有嘲諷中國女性的意思。為什麼會問“敢不敢”?你難道不知道中國自古就有陳世美嗎?你難道不知道當今社會陳世美越來越多嗎?你難道現在還孤陋寡聞不瞭解東西方文化嗎?請你把標題改為“為什麼嫁到國外的中國女性不會向外麵人要房要車要彩禮”?因為外國大部分男士很有家庭觀念,很有責任感,他們除了工作,會用大部分時間呆在家庭陪伴家人。你以為中國女人很物質嗎?她們只是看到了太多的陳世美缺少安全感而已。中國男人們,請好好反省自己吧!


滄海一粟79183927


哈哈,不是不敢或敢的事,這叫入鄉隨俗。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我家小孩就是嫁給德國人的,他們生活是AA制。有一個家庭基本支出的帳號,各自打入自己收入的一半。剩餘一半個人自由支配。中國人確實不習慣這種方式,而且按德國人的方式,我似乎是虧大了,一分彩禮沒收到。孩子五歲起,我一個人爹孃全包了,一路護送她拿下兩個碩士,也算是含辛菇苦了。按中國現狀確實有點虧。好在我什麼也不缺。不過,覺得沒有見到一場中國式婚禮有些遺憾。那種教堂婚禮‘個人說不上是什麼感覺,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據小孩說,除了土耳其和越南,中國是第三多的移民。移民的總體老度很一致,就是入鄉隨俗。我對德國有一些自己的瞭解,德國人可不是什麼人能隨便改變的。題主用不敢這個詞多少給人突兀感,不算恰當。不過,這正是一部分人的用詞習慣,這可能和教養有關,年齡有關。幹什麼老是含著個鬥字在言行中呢!想突出點什麼呢?或許僅,是為了加重點語氣以便引發讀者興趣。在社會上混,這樣會得不嘗失,會暗自損傷自己,是對自己的一種貶低。令人產生不愉快的心理,你一開頭就己經輸了。應及早覺悟為是。


秋歌988


作為一個嫁了外國人,一分錢彩禮沒要,倒貼房子車子嫁妝的女人,我覺得這事我最有發言權:

第一,不敢要車,是因為車在發達國家很便宜,便宜到小餐館服務員可以毫不費力的買新車、供車、加油、說走就走。所以不敢要車,因為完全划不來開那口,掉價!首付兩千刀,月供500刀,一部日本新車開走,是個正常人誰會在意那點錢?

第二,不敢要房,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很少買房,工作在哪就去哪生活,沒有戶籍制,孩子讀書也不用買房子,房產多了一年的房地產稅很是一大筆支出,有些有錢人一輩子住賓館都不買房的。房子就是一切這種生活只是中國特產罷了,無知、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拿個七十年產權的破房子說事,很搞笑!

第三,彩禮。彩禮這事...我想說,我寧願倒貼給外國男人幾十萬嫁妝嫁了,也不願意要回家幾十萬彩禮嫁中國男人!因為我不想伺候中國式多管閒事的公婆!我不願意天天洗碗做飯還要看人臉色伺候人!我不樂意帶孩子帶到抑鬱症而男人遊手好閒打遊戲卻沒人管的了!我不想天天和不長進窮的只會滿嘴酸話、抱怨、買個東西都要逼逼半天的男人吵架!我絕不接受家暴或者被家暴後行兇者還能逍遙自在的混狡辯過去!我更不想生孩子打不打麻藥、保大保小這種要命的事讓別人做主!

總之:婚姻和生活,自己不能事事做主的話,要房要車要錢有什麼用!人生苦短,是過得幸福自在的人感慨時間流逝太快,過的一塌糊塗跳了樓的那些女人才不會感慨人生苦短呢!女同胞們,保重吧!


愛吃的女漢子來了


為什麼有些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女人不向老外要車要房,更不要一分錢彩禮,甚至還要倒貼錢?是的,反正我是沒聽說過中國女人嫁給外國人還要車要房要彩禮的事。那為什麼一提到嫁給本國的男人,就開始要車要房要彩禮了呢?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崇洋媚外的心裡,也許女人心裡沒有認為自己是崇洋媚外,但其實她們的行為就是崇洋媚外,外國人在她們眼裡,外國的月亮總是會比中國的月亮圓,連男人都比中國男人是高上一個臺階的,在這種心理驅使下,還要什麼房要什麼車?要什麼彩禮?只要外國男人稍微用一點手段,我們的很多女人都會趨之若鶩的撲上去,恨不得倒貼錢讓外國男人收了自己。


我們眼裡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一些所謂高素質女人,對外國男人毫無抵抗力,曾經出現過多起外國男騙子,對我們中國女人騙財騙色,一騙就是好幾年且好幾百萬,心裡做著白日夢,死心塌地以為自己遇到了白馬王子,等有一天能終於醒了,才發現自己被人騙的一無所有了,人家一開始就是套路自己,轉來轉去才發現還是中國男人實在。


詩詞公寓


嫁給老外的女孩,沒聽說過哪個要過彩禮。原因不外乎家長的認識發生了改變。

1)遇到外國女婿,家長一下就變得會理解了,認識到國家文化不同,國外是沒有彩禮的;2)覺得外國月亮圓,即使不要彩禮,女兒能攀上外國人,也算一種給鄰居炫耀的資本,可以不用拿彩禮去攀比;3)還有一類女性和家長,足夠優秀,不會在乎彩禮,即使女兒嫁到國內,也不要彩禮,何況國外。

對於第一、二種家長,估計廣大男同胞恨得牙癢。國內的女孩都被帶走了,經濟上還要便宜老外。沒辦法,誰怪這類家長的短視呢!中國地大,往往出個省,在國外就能當出個國了。此類父母能理解國外文化差異,唯獨不能認識到中國地緣導致的文化差異。

有什麼樣的父母,女兒也好不到那裡吧。

當然如果父母能在老外面前也提彩禮,順道讓老外認識認識下中國的文化傳統,那大夥就給點贊👍👍



貓眼觀生活


當然不敢了。

簡單問你,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老公或者老婆願意帶你去他的國家。那裡一週只要工作三四天,一天只要工作四五個小時。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不需要各種考核競爭。

還有雞蛋幾毛錢一斤,也是大米幾毛一斤,話費,油價。。總之物價都極低。房子工作幾個月就能首付,兩三年就能買得起一套。

問你你會蠢得要求對方買好房子車子嗎?這不是搞笑嗎?

同樣的,這時候你的女友,或者說男友和你說。親愛的,你留下來。我們一起努力,為房子還款還到八十歲!到時候我們就幸福快樂了。

另一邊是一個老外,他也說,嫁給我,到這裡來。只要有五萬塊錢,我們就能擁有自己的小院,而且不用擔心有人來強行拆遷,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那個時候,你選擇誰?


繁花若雪風自搖


你是用農村某些奸懶滑饞的窮屌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事兒。

很多城市女孩兒無論是嫁給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不要彩禮,甚至還貼錢裝修。前提是你的生活質量和經濟能力,你覺得這些女孩兒會嫁給農村窮的掉渣,麻木懶惰的遊蕩漢嗎?這樣你還不如多睡一會,七仙女嫁你家去了。

彩禮作為中國傳統,有存在的基礎,你狗屁不是,啥都沒有,還靠相親處的女孩兒,人家憑什麼不要彩禮,你給個理由唄!你長的帥到臉可以當卡刷了還是壯到套上犁一天耕上20畝地?比你強的光棍多的是,誰給你的信心反駁彩禮?你應該慶幸還有一個女人問你要彩禮,而不是在這裡嗶嗶嗶。

少做夢了,能嫁給外國人的女孩子即使不嫁國外,輪八百遍也輪不到你,還是拿點彩禮看看隔村阿花能不能看上你才對。



隔壁老王A0A


凡是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女子,直叫人惋惜,可嘆。心裡總有酸澀之感:1,中國男人千千萬萬,光棍都3600萬,優秀者亦無數。尤其受過高等教育之女性,枉了國家培養,連人帶學識全都去了國外,更可憐其老父老母,難得一見,真乃不義不孝不忠不仁亦不善。社會上流行些什麼攀比,喜好洋屁的呆痴者真乃害人,嫁給洋人的中國女子,不向外國人要車要房亦不要彩禮,甚至倒帖,說什麼隨鄉入俗,請問:為什麼不按中國人的風俗辦事呢?至少一個家庭之組成男女共成,女方家長真乃大套,高風度呵,但是,只怕上街買菜還會與農民大媽嫂子,叔伯們爭斤爭兩哦。恐怕多半是被洋風洋氣洋派頭的高大威猛大塊頭洋乾兒子給震懾住了吧,多半不敢開口要彩禮錢了吧。別忘了,幾文錢亦會難倒英雄漢喲……建議國家立法:中國女子外嫁到外國去者,須徵收一百萬人民幣婚稅。以此全部稅收獎勵外國女子嫁到中國來,建議每一箇中國男子娶一個外國女子進來者,國家獎勵5萬元人民幣……國家之所以稱之為國家,就是一個很多人很多人組成的一個大家庭,因此,大家都應該彼此關注,彼此關心幫助才對,是吧?!中國都3600萬光棍了,許多女子競以遠嫁外國人為榮!這是什麼樣的思潮?!這是何等之精神頹廢了。清朝時,民國時,毛澤東時代,從未有過嫁給外國男子為勞的社會現象,家長們居然還大套,什麼不要彩禮了,(要是嫁與中國男子,定會說其女十月懷胎,一把屎一把尿等等等等了)根本原因是崇洋思想作怪。反正,凡是一箇中國外嫁外國者,在中國就一定多增加一個光根漢,中國男人便少了一個機會。所以,外嫁不要彩禮者,國家應幫他們要,幫助中國光棍漢。


秋風5447


傳統的大多中國女性,甚至近長兩輩的女性仍然遵從“夫”即是“天”的傳統。有吃苦耐勞的美德,但也有逆來順受的保守陋習。

自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也極其需要確立中國女人“半邊天”的地位。這是新時代思想的進步,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石。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夫妻同心同德,小家庭的日子舒服,大家庭的發展就和諧,這是極其美好的願景。(題外:作為新時期的中國男人也需有三觀正確與時俱進的“包容”)

可惜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各種“去義務”式的女權運動的畸形傳播,佔了“半邊天”的某些女性卻沒能認識到“半邊天”的前提———“吃苦耐勞”,這一直是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半邊天”,也即“男女平等”的特別提出,是基於中國傳統女性吃苦耐勞的美德及對應的不合理社會地位,是為了新中國全社會不分男女齊心協力的美好建設。那些“去義務”的偽女權連“半邊天”的基石都不滿足,無臉皮而已。(再題外:佔了另外“半邊天”的中國男性,也應該與時俱進,某些想著復辟“夫即是天”的偽男權應該好好想想能不能做好你另一半的“天”)

有感而發,屁話有點多了。再想想,好像答非所問。再多扯幾句。

結論:對於這種脫離“新中國和諧建設”隊伍的,這種極少數的已經完全算不上中國“半邊天”的範疇了。她們好不好,幸福不幸福,僅關乎她們個人的家庭,與中國小家庭和睦,大家庭和諧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第九條 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第十條 中國公民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退出中國國籍:

一、外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外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ps:我覺得外嫁的應該算做她們足夠的“正當理由”,應特別加到上一條,予以強制執行。)

任何時代,狼群總會有白眼的,同樣地,騰飛的東方巨龍,偶爾舒緩筋骨,有點水漬和渣渣灑落出去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益處的。完。


其實我是接班人啊


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是,我們的社會對成熟女性不夠包容,滿大街還都是處女情結的直男呢,你讓真正在精神層面正在迅速成長的中國女性怎麼面對這樣的青蛙池塘啊?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是,許多離了婚的中國女性很難被審美狹隘的中國男性所接納,所以我在英國讀書工作時看到很多中國失婚女性包括單親媽媽在那邊重新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後半生的幸福。

並不是說國外男人一定好,但是從一個群體畫像來看,中國男人的確不懂什麼是親密感情,他們對感情對婚姻的理解非常的執拗和狹隘。對女性來講,不分中外,找男友找老公一定是奔著愉悅的感情去的。如果為了狹隘的民族主義非要找個中國男人嫁了,以後婚姻裡被打入冷宮天天以淚洗面的女人那才是真正地犯賤好不好?

何況,中國女人想通過生混血兒擺脫壓抑的東亞文化基因有錯嗎?婚姻對每個女人都是一次重生,有些女人就是受不了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婚姻觀對女性的壓抑,包括我一直非常堅定地想對我女兒說,如果中國男性再不成長,再沒能力與世界接軌,以後最好嫁個歐美國家的男人,東亞儒家文化圈浸淫中長大的男人在婚戀精神上非常的萎縮和保守。

我們那麼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是我們那麼憎恨中國傳統的婚戀觀,如果真得要在其中做個選擇,我們寧願忍受斷臂的痛苦。

被無恥的傳統婚戀觀摧殘了幾千年,中國女性活得太可憐了,所以才造成了哪怕是個小學畢業的老外只要白皮膚講英語就會讓一大批壓抑久了的中國女人撲上去,以期找到命運翻盤的機會。

中國女人餓得太久了,終於見葷腥了,當然姿態就不那麼好看了。

不想說他們很好,但想說咱們很壞!連叔說得對,中國的婚姻已從根兒上壞起!

在這個群體性的冷笑話裡,男人想撇清自己,怎麼可能?

我怎麼橫看豎看,這起老外視頻事件中,都像是中國直男想借此鞏固自己無恥霸權地位的一次欺騙無知少女愚蠢少婦的成功宣講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