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一千年前的一個80後

〔星曆丁酉臘月十四〕

篇外話:最艱難的一代

二孩開放後,突然發現80後真不容易,要養四個父母和兩個孩子。也許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出生的最艱難的一代……確實,每個年代出生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好處。50後、60後有財富平均、改革開放、創業黃金時代、福利分房,70後有公費教育、畢業包分配、低房價,90後、00後有享樂主義、個性人生。而80後有什麼呢?孤單童年,自費教育、高房價、就業競爭,好不容易長大了,又有二胎任務和養老壓力。

也許,80後這一代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的獨生子女(準確的講,77年到89年出生的人都屬於這一代)。有人說,再過十年,等到80後很成熟的時候,這個社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窮則思變,變則通。這幫受過高等教育但又整體感覺不得志的人群,其實會推動社會的變化。

嗯,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80後,一起自勉。

〔花非花〕一千年前的一個80後​常常會想,湖南人精神中的理想情節和家國情懷到底從何而來?

半夜裡輾轉反側,有點睡不著,突然間似乎明白了這份精神的源頭。它會不會來自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間?范仲淹寫的一篇《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是大多數人,也僅僅是讀過這篇雄文,並不太瞭解范仲淹這個人。

範公諡號文正,擁有古代文官最高的榮譽。以古人勤學為主題的典故里,“劃粥割齏”講的就是范仲淹。

〔花非花〕一千年前的一個80後​范仲淹的童年非常悲苦,早年喪父,母親拖著這個幼小的孩子一籌莫展。幸好,這對孤兒寡婦等到了幸福的降臨。不久後,范仲淹的母親改嫁到了一個富裕的朱姓人家。對方不僅接納了她,還毫無芥蒂地接納了她和前夫所生的孩子,而唯一的要求只是這個孩子要改姓朱,今後就當作朱家血脈來養育。

於是乎這個尚在懵懂中的范家孩子,從此就以朱說這個名字開始了新生。這個新的家庭看起來也很和睦,一切看起來都要變得美好了!

可是,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范仲淹,竟然對這個家庭有了一個極大的不滿——生活能不能不要這樣富裕啊?!

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年幼的范仲淹早早就認定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他堅信富裕、安逸的生活會消磨人的意志,而解決之道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討苦吃。

於是,范仲淹選擇到山寺裡寄宿讀書,刻意用苦行僧的生活標準來磨礪自己。他每天的伙食只有稀飯,而為了把稀飯當乾飯吃,他總是等稀飯晾涼、凝結之後用筷子劃成四塊,早晚配著鹹菜各吃兩塊,大約就像今天吃果凍一樣吧。所以流傳下了“劃粥割齏”這個典故,與懸樑刺股、鑿壁偷光齊名。

〔花非花〕一千年前的一個80後​這差不多算是勤學苦讀的極致了,但命運偏偏還要給他一點刺激——范仲淹意外得知自己不是朱家的兒子,這些年一直靠著繼父的接濟度日。

也許是范仲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那一刻起他便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靠自己的雙手搏出一片天地。不顧母親和繼父的苦苦阻攔,只帶著最簡單的行李辭家而去……後面的故事就不說了。

這個一千年前的80後,差不多影響了整個時代,他的思想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仍舊迸發著光芒。

最後,借學生時代的范仲淹贈給晏殊的一首明志詩做個結尾:“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PS:一個文明的重大轉折,總是由最艱難的那一代完成。

〔花非花〕一千年前的一個80後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花非花〕一千年前的一個80後​​【隨興而為·遇見美仁芯·花非花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