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等待〕離題了的“自我評價”

〔星曆丁亥廿七〕

時間過得真快,從學校出來到了新的公司,馬上就要通過試用期了,老總讓我寫自我評價,寫著寫著,卻成了下面的文字……

〔獨自等待〕離題了的“自我評價”

很多事都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多少總會有失客觀性。我很希望自己做的事別人去評價,不過自我評價也許能反應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吧。

也許該用些總結性的話來開頭:從困惑到清晰,從漫無目的到計劃明確。

如果一個人能活八十年,在那已流逝的三分之一的歲月,我的人生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所謂成功,可能是很專注的原因,單獨做一件事常常會比別人做得稍微出色點。其實終究是失敗的,因為缺乏具體的計劃,到頭來什麼事也沒有真正做成。也許,最初擺在每個人前面的是條三岔路:政治、學術和經商。

政治,一直不怎麼喜歡。高中很好的入黨機會,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沒想到的是,上大學後,竟也興致勃勃地跑去參加黨小組會議,不過實在受不了大家口是心非的高談闊論,所以到現在還是無黨派人士。

學術,很多人認為是我該走的路。小時候每當談到理想的時候,經常會脫口而出要成為一名科學家。很多大門一直朝我敞開著:母校的導師很想讓我留校;上北大的博士等於不用考;甚至一時興起,想讀與自己專業毫不相干的微電子,也有老師願意幫忙。可是很多事一眼能看到頭的時候,卻又覺得沒意思了。也許鑽研學術真的該出國吧,可窮人的孩子這方面有著先天的劣勢。不過,知道了如今低得可憐的回國率,就不再羨慕那些所謂的“佼佼者”了。

經商,二十五歲前從未考慮過。可能是自私的原因,經常想到的是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像很小的時候,在書後面悄悄寫著“為自己而讀書”,不小心被老師發現了,不知所措的時候反而被表揚了一通……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還會以此自豪。其實,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不重要,關鍵是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每次回家,看到的總是家鄉貧困落後的現狀,與繁花似錦的北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算以後有幸能成為北大鼎鼎有名的教授,對家鄉落寞蕭條的局面也只能望而興嘆。其實現在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不少從家鄉出來的知識分子在北京過著錦衣玉食般的生活。那麼,我以前的苦苦追尋的東西是否真正有意義呢?我很迷茫。

〔獨自等待〕離題了的“自我評價”​也許成為一個生意人,在這個世界裡能做些更有意義的事。這個想法產生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終於有一天,它給了我離開象牙塔的勇氣。

臨走的前一個月,和老闆說了我的決定。他問:“是不是找到新的工作了?”

“沒有……”我支吾著。

“哪有你這樣的,大家都騎著馬找馬。”

我笑道:“騎得累了,想下來自己走兩步。”

那以後的幾天,小馬哥都沒來實驗室……交接完畢的那天我對自己說:

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個生意人,一個真正的生意人。

〔獨自等待〕離題了的“自我評價”​也許,運氣還不錯,走路的時間並不太長,就找到了一匹好馬,說不定還是匹“千里馬”。騎在馬上唯一不和諧的就是那股“書生氣”,不過那已經是骨子裡的東西,想扔都扔不掉。

〔獨自等待〕離題了的“自我評價”【獨自等待·奇星亮的故事·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