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虹專訪:商業本質與商業之美

4月22日,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辦的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拉開帷幕。國內外商業領袖及各界精英匯聚古城敦煌,以"贏在商業本質"為主題,共話企業發展核心原則和未來趨勢。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秘書長程虹在繁忙的年會期間接受了百度百家號《洞察》的採訪,談了她對商業本質的看法:商業不是科學,它是門實踐學科。創造客戶價值,並實現自願的公平交易是長久以來的商業本質。而一個好的商業決策,應該是建立在商業常識上的一種動態平衡。

談及影響力投資的時候,程虹提出影響力投資一定不會成為財務回報的負擔,但是用創業的方式來做影響力投資,在還沒有獲得資金和資源優勢的情況下,過多專注投資的影響力部分,可能會陷入一個概念遊戲的風險。

在程虹看來,職業、事業的終極PK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能力。她支持女性企業家向男性企業家學習,但同時不要忘記,女性特徵的柔和、圓潤是女性領導力中獨有的優勢。

程虹專訪:商業本質與商業之美

(程虹在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

以下為程虹的採訪實錄:

商業的本質

洞察:運營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十多年,您自己的心路歷程有沒有什麼變化?

程虹:從2005年籌劃至今,我參與創辦俱樂部已經14年。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這件事情上,一定是有一些心路歷程的變化,但是這個過程好像是一個特別無聲的變化。

最早我也是個媒體人,在那個內容為王的年代,媒體人天然有一些驕傲。從媒體人的身份轉到俱樂部,在當時的心態來看就是一個無冕之王變成一個服務員。如何讓自己從一個傲嬌的問題發現者和點評者,變成一個解決問題、提供服務、為別人創造價值的秘書長,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真正促成這個轉變的是我對企業家精神和市場經濟的理解。企業家精神需要承擔責任,需要為別人創造價值,需要推動技術進步,市場經濟需要公平自願的交易環境……洞見這些道理讓我心甘情願地接受了服務員秘書長的角色,愉快地工作至今。工作對我而言已經不是目標,而是樂趣。

我曾跟朋友開玩笑,這些年自己好像已經鍛鍊成"雌雄同體"了,我蠻享受這種狀態。一方面,我還是一個很女性化的女性,我非常享受作為一個女性在這樣一個工作平臺上天然所擁有的那種柔軟、溫暖、鼓舞的東西,我始終認為從女性領導力的角度看,女性特徵都應該成為女性領導力最顯著的特徵,而不是男性特徵。

另一方面,因為跟這個時代商業上最成功的一群男性在一起工作,他們的思維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使我思維的開合度更大,思維的邏輯也會越來越像他們,解決問題和看待問題時的維度也會更高,這都是我十多年來從工作中得到的巨大價值。

洞察:您覺得商業的本質是什麼?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程虹:創造客戶價值,實現自願的公平交易,這兩個是商業的本質。第一條更多的是指一個企業的內部能力,第二條則是整個社會商業運行體系的環境,它一定是自願的公平交易和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如果這兩個基本規律,企業家能推動其實現和優化,這本身就是在承擔一個巨大的社會責任。

洞察:您理解的商業本質是否發生過變化?

程虹:本質是規律,規律接近真理,真理不會在幾十年那麼短的時間週期之內發生根本變化。規律的變化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週期,我們還未曾經歷。

商業不是科學,它是個實踐學科,我覺得它的規律變化的時間週期也會很長。至少在目前中國商業發展的40年裡,甚至在全球一兩百年的商業週期裡,我們還看不到對於商業本質顛覆性的改變,商業規律還是要創造更好的客戶價值,實現公平交易。

洞察: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客戶價值,我們瞭解到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在做一些社會公益的事情,是否會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匹配的情況?如果遇到需要二擇其一的狀況,您會怎麼處理?

程虹:這個還是跟時間維度有關係,如果時間維度很短,短到一個月、一週,那企業做任何一個決策的時候,可能都會面臨兩難抉擇,甚至是零合決策。沒有任何一個決策是最好的或最糟糕的那麼顯而易見。所以在一些短的時間週期裡,企業在做一些兩難決策的時候,一定會面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邊際摩擦。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時間軸抻長一點,長到一年、五年、十年,四十年的時候,我們看今天中國商業的發展,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好像並沒有那麼對立,它一定是一個圓融統一的整體。這告訴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有包容的態度,有相信商業本質的能力。

一個好的決策,一定是一種動態平衡的決策,決策的難度也在這個地方。如果非要看一個瞬間,它是更傾向於企業自身利潤的追求,還是更傾向於外部社會責任的追求,那一個瞬間的切片,我們確實能看到一些取捨。但是這些瞬間切片的意義不大,我更願意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週期裡看企業這種組織怎麼做好它的決策,怎樣把握企業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平衡統一,這需要學習,需要試錯,需要天長日久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智慧。

這些年大家普遍關注利益相關者關係,企業都已經明白,如果你只傾向於一部分利益相關者,最終那部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是無法保證的,因為它打破了一個平衡,不可持續。對於企業來說,股東、員工、社區、政府、媒體、客戶都是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構建了一個企業360度的關係網絡,決策者需要在一個動態平衡中建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只要它是動態平衡,它今天做這個決定往哪邊偏一點,它明天一定會做一個決定往另一邊偏一點,只有這樣的企業,長久利益才能最大化。

洞察:在一個切片或者一個瞬間,企業的取捨我們可以判斷,如果在一個無限延長的時間維度來看,企業的行為到底趨向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如果這二者能統一在一塊,您覺得是什麼評價標準?

程虹: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一種動態平衡。如果企業總是在考慮股東利益做決策,我覺得這種企業可能兩年時間都不到一定會出現戰略上的偏差。社會是一個多元的構成,在社會群體的構建裡就已經包含了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程虹專訪:商業本質與商業之美

(從左至右:宋亮、馬雲、程虹、王旭東)

影響力投資的回報和風險

洞察:您覺得影響力投資會不會加重企業的負擔?

程虹:影響力投資的關鍵是投資,影響力是它投資的一個特徵。無論什麼樣的投資,當我們把它放到整個資本和產業的市場裡頭去看,實際上是沒有辦法讓一些投資者獲得它前頭修飾定語的先天優勢。最終,影響力投資和其他所有產業投資一樣,都是在一個市場裡頭的玩家而已。那這又是一個關於投資商業本質的問題,投資究竟在投什麼?投的是企業的競爭力水平和獲利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結論很顯然,影響力投資一定不會成為企業的負擔,前提是要遵循投資的本質規律。

洞察:一旦說到投資,就意味著這個事情具有一定的風險。投資不一定得到的都是正向收益。那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能去鼓勵企業家去做影響力投資?

程虹:企業家是人群中更理性更自信的一部分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會遵循商業本質做事情,不是容易被鼓勵和影響到的人。最終影響他們的是市場和商業的基本規律,不是什麼人,不是什麼政策,也不是什麼概念。

洞察:投資者希望投資有正向回報,影響力投資最後是否一定能得到一個正向的回報?

程虹:我對影響力投資非常讚賞和尊重,是因為特別希望看到有一些錢願意花在有更大社會價值的地方,他們願意更多地去關注一些社會底層的人,願意用一些產業的方法更好地改變一些底層人群的生活,解決一些社會和環境面臨的問題。

但商業邏輯還是一樣的,從資本投向這個角度來看,你只不過是去切了一個更為細分的市場。你要在一個你專注的市場裡獲得競爭力,投後管理的那個部分尤其又回到了商業的本質。你是否能夠幫助這些人拿出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使得他們也可以在一個公平交易的市場上換回相應的收入。

所以,影響力投資目前這個階段我覺得會適合一些比較大的財團和企業,因為他們有更冗餘的財務力量和更大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更雄厚的資源實力,使得對於底層的商業模式和商業人群的解決方案變得更為穩妥。我持謹慎態度的是,一些用創業的方式來做影響力投資,或者還沒有獲得資金和資源優勢的情況下,去專注投資的影響力部分,這可能會陷入一個概念遊戲的風險,值得警惕。

洞察:您覺得影響力投資是一個風險很大的事情?

程虹:看誰來做。同樣一件事情,誰來做決定了它的風險係數。

洞察:您說的一個比較大的財團或企業是否有個門檻或標準?

程虹:我覺得還是需要實力。這很難定義,所謂門檻就是這件事和這個投資人的一個加權平衡,這倆都是變量,所以很難清晰定義一個門檻。總體而言是投資人對這件事情的掌控力、動員力與運營力,管理和運營最關鍵。

審美能力是終極PK

洞察:您覺得審美能力對於企業家的意義是什麼?企業家如何去培養這種審美?

程虹:我挺喜歡討論審美能力的。我一直認為職業事業的終極PK挑戰的是一個人的審美能力。

第一,無論你受的教育好還是不好,當你工作過10年、20年以後,你會發現學校最終給予你的東西是判斷力,這個東西再加上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以及你後天的所有經歷,疊加出一個人最終的判斷和取捨能力。我把它綜合起來叫做審美能力。

第二,其實每一個人做的一些重要的決定和判斷都是兩難的。你做決定的依據是什麼?這不是一個簡單量化的東西,否則它就不是一個難的判斷了。我想說的是一種生命之美,一種大美,但是它的根本還是對藝術美的欣賞能力,這會慢慢變成你的一種內涵,變成你的血流,變成你的氣質,變成你怎麼樣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化解每一個矛盾、面對每一個困難和挫折,甚至面對每一個巨大的成功,這個是審美能力。或者是個哲學問題和價值觀問題。

再有就是一個人對職業和事業的追求,如果你只是簡單的說我有專業能力,我有管理能力,我覺得都是在術的層面,我看到超越這些層面的人,他們都是對於美的欣賞和不止地追求。馬雲曾經在CCTV做節目的時候說:我不認為阿里巴巴是我做的一個企業,阿里巴巴是我要花畢生精力去打造的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像馬雲這樣影響全球影響未來的企業家,他做企業很多戰略決策的時候,我覺得他是從生命維度,國家維度,甚至是地球維度人類未來來做判斷。他的戰略出發點已經完全超越企業發展戰略,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情懷。他在大家還看不清楚數據價值的時候就進入大數據;大家開始看清楚數據價值的時候,他進入"雲",進入算法;大家開始討論上雲的時候,他開始進入人工智能,組建達摩院……這完全是對生命之美和人類未來的探索和追求。

程虹專訪:商業本質與商業之美

(照片描述:程虹與柳傳志)

再說柳傳志,他從來都認為企業家分為兩種人,一種是一棵健壯的小草,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斷生長,日子過好了,他就會停在那裡。但是另外一類人註定是一棵樹,還是一顆種子的時候他就有樹的願望,長到兩米的時候,他想的是怎麼長到三米,怎麼一直往上長。他到達一個山頭,就會馬上發現下一個更高的山頭,這跟他創造了多大的成就和獲得了多大財富沒有關係。他這輩子就註定是要一直往上長……柳總講的這個也是一種生命之美,一種不停生長的生命之美。

還有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他92歲去世,90歲的時候我見到他,我們跟他有一個小範圍的座談。整個座談我一直在聽,我發現九十多歲的老先生思路如此敏捷和清晰,表達如此精煉。在最後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我說佩雷斯先生,您覺得什麼是年輕?他說:無論你多大年紀,你先去數一數你過去獲得的成就,然後你再去數一數你對未來抱有的夢想。如果你的夢想比你的成就還多,就說明你還年輕。這是一種讓人備受鼓舞的生命美學。

洞察:

您覺得企業家們如何去培養這樣的審美能力?

程虹:審美能力是不是可培養的?我不知道,至少我覺得是不會被培養的。審美能力是自己培養自己,自己更新自己的一個過程。

在做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之前,我做了十多年的媒體記者,有很多年我是一個曝光型的記者,是一個批評型、評論型的記者。那段時間我特別擅長"審醜",要被我抓著小辮兒,發現各種問題,就是那個時間的媒體流量。但是轉到俱樂部工作之後,我慢慢變成一個特別喜歡審美的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你發現每個人身上獨一無二的光芒和明亮之處,感受到喜悅的首先是你自己,你只不過是要勇敢或者是直接一點去把你這種對別人的欣賞和讚美表達出來。但是這個確實是中國人不太擅長的。我發現我對別人讚美之後,那些人變得更積極,我也得到了更積極的支持和反饋。

作為秘書長的這些年,比我第一段媒體工作的狀態要更好,真不是參加什麼培訓就可以讓你成為那樣的人,這個得自己去嘗試。至少對我來講,我覺得第一個階段我的那種發現問題的能力是我的一種嘗試,有了比較就會發現,發現美好的東西更有力量。可能工作經年以後我們從學校帶出來的技能快用完了,我們才真正開始用價值觀做事。

洞察:有沒有一些具體的事情,或者一個轉折點讓您的狀態發生轉變?還是說它就是一個思想觀念轉變之後,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

程虹:肯定不是一個頓悟,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個慢慢迭代自我更新的過程。不是一個點,但是我覺得從我女兒身上,我跟我女兒互動的這個過程,讓我一次又一次確認審美是一個更好的方法。作為一個母親面對自己未成年孩子的時候,首先你是基於深深的情感。但是在過程當中,你有時候也會著急,會愛的不行,又會氣的不行。

我發現跟小朋友互動的過程中,如果我欣賞她鼓勵她,她會變得越來越好。我批評她的時候,其實兩個人會陷入一種不那麼有效的關係。我記得我女兒還挺小的時候,我說我沒想到你是這麼棒的孩子,如果我早知道你這麼棒,我就想要七八個像你一樣的孩子,一個實在是太少了。然後她說,你真會鼓勵人。後來我發現這個方法挺好的,就常用了,就慢慢習慣了。

洞察:我覺得發現美,能把美表達出來其實是蠻難的,因為中國人比較含蓄,他很難去表達這樣的一種情緒。審美能力的確是很多人欠缺的,這也是我剛剛問的如何去培養審美能力。但是通過您的回答,好像這種審美能力只能是憑藉自己不斷的嘗試。

程虹:人的內心應該有一種基本的價值觀,或者說基本的態度,這很重要,我內心的基本態度就是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真善美。就像宗教無論通過什麼樣的一道門,最終到達的都是真善美,喚醒人內心良善的東西、仁慈的東西。

洞察:您覺得生活跟事業是分開的,還是可以統一在一起的?

程虹:一定是統一的,好的事業裡面一定有好的生活,好的生活裡面一定有好的事業。

洞察:所以您的生活跟事業是統一在一起的?

程虹:是的,我要它們統一在一起,而且我希望它們能夠越來越和諧統一。

但總有一些小片段是需要取捨的,如果我有一週是在度假,我會跟團隊說我在度假,會把工作的信息量減到最低,我就可以和家人有非常投入、高質量的相聚時間。但是這兩天我就是all in(全心全意投入)在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我家庭的微信群基本就不看了,家裡任何事情也不會找我,讓我有條件把年會這一週的工作時間的質量調到最高效。但是日常,我還是希望每天可以有七八個小時的工作,有兩三個小時陪家人,也能有一些私人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讀書、聽音樂、健身……我會讓自己工作和生活互相有交集,只有這樣才能跑馬拉松啊。

洞察:您覺得女性企業家在中國商業版圖,要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程虹:這個取決於每位女性企業家自己內心的決定,我們不好標籤化,更不好群體性標籤化。從實際情況來看,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裡面,女性企業家只佔5%。從另外一個高管學習平臺——土士學習聯盟來看,本土大規模公司的女性高管比例大概佔15%到17%。

程虹專訪:商業本質與商業之美

(程虹在土士聯盟的課堂上)

所以從企業家到企業高管,女性的比例並不高,我不想呼籲這個比例到底要變得有多高,我覺得取決於每一位女性遵從自己的內心來做一個自己最愉快、最enjoy(享受)的一個決定,順其內心是最好的。但是對女性領導力,我始終的看法是,女性一方面要向男性學習果敢、理性、判斷力,風險喜好,但是一定不要忘了女性的柔和、圓潤是女性領導力當中獨特的東西。這是男性所不具備的,他山之石一定要拿,但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能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