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書看的時代,你看過什麼?

今霄無眠


在沒有書看的時代,一九六六年6月至一九七八年八月是這個時期嗎?回答:讀過《三國志》《三國演義》《二十四史》《史記》《中國通史》《東周列國志》《五經四書》論語中的一句話經常免勵自己“君子坦蕩蕩,小人悲切切。《齊民要朮》裡面有句話,經常掛在嘴邊“工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四大名著》《聊齋》殘缺不全的,《笑林廣記》武俠類《荒江女俠》等,新書有《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苦菜花》《平原槍聲》《平原游擊隊》《烈火金剛》《我們村的年青人》《紅旗譜》《播火記》太多了,還有毛澤東選集一至六卷,特別是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課《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記憶猶新,老三篇至今能訟。《矛盾論》《論游擊戰》的理論非常深刻。還有毛澤詩詞能訟三十二首之多。


手機用戶54921457926


沒有書的時代,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從古到今,從甲骨到竹簡到帛書,再到造紙印刷術的發明以後,到現在的紙書。書是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是,不同的時代,讀書人的待遇不同,能夠讀到書的人數不同。過去,讀書人少,書更少。一個讀書人能有一本可讀的書,那是一種高雅的享受,身份的象徵。一個普通人,就是大字能識幾籮筐,想搞一本書讀,也是一種奢望。像孔乙己那樣的讀書人,他的書,可能就是靠偷得來的,但他不承認,“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縱觀歷史,讀書人最多,並且人人有書可讀的時代,還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掃盲運動,到如今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國家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讀書。從毛主席親自題寫新華書店,到大城小鎮設立人民文化館,文化站,國家讓每一個人有書可讀。

只是,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物質比較匱乏,圖書數量有限,品種比較單調。遠遠不能滿足文化人讀書人的閱讀需要。到了七十年代,手抄本小說出現了。

那時候,我正讀初中,雖然已經恢復了高考 ,但在農村,考學的壓力還是沒有的。大家都想看一些書本以外的東西。正好,同學裡有一位學霸,父母是機關幹部,家裡有許多報紙雜誌。於是,他天天從家裡帶《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等等給我們看。

有一天,他帶來一大疊稿紙抄的東西,給我們看。並且囑咐說,可別叫老師看見了,否則會被沒收,還要挨批的。於是同學們像搞地下工作一樣,抄本傳到誰手上,誰就偷偷摸摸的看,深更半夜地抄。等傳到我手上的時候,我才看清它的本來面目--《一隻繡花鞋》作者張寶瑞。複雜而鮮明的人物刻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正反兩面的鬥智鬥勇。引人入勝,扣人心絃,讓我一下子愛不釋手。我懷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用兩個半夜把它讀完了。儘管裡面有許多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但絲毫沒影響我的熱情。讀完好幾天,我還沉浸在小說描寫的情景中。我當時就覺得,這是我有生一來讀的最好的書,最吸引我的書。

後來,又陸陸續續讀到了《梅花黨》《葉飛三下江南》《落花夢》。還有什麼《一百張美人皮》《少女之心》等。在這些手抄本小說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有清泉也有汙水。但是在那個精神食糧跟物質食糧一樣匱乏的年代,手抄本小說讓我們感到了“另類”的飽腹和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