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這一角色會有什麼影響?

林道銳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個性缺陷(自卑、自控能力差等)等問題,嚴重的還會有性別認知障礙、身體發育障礙等問題。

情緒不穩定和自控能力差是現在孩子最常見的問題。

1、忙碌、冷漠的父親: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根源

3歲以前,母愛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獲取最初的力量。3歲以後,父愛讓母親和孩子的自我慢慢分離,孩子開始獨立、學習怎麼跟自己相處。

如果父愛“如山”,一動不動。爸爸越冷漠,孩子就越失控。如果爸爸只在孩子失控的時候才給到反饋(無論是責罵還是安撫),孩子就會誤以為這種方式才能引起爸爸的注意。

而長期失控的孩子,情緒也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2、孩子自控能力差,是父性沒有發揮作用

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所以即使一個母親再嚴厲,孩子的內心都不會有壓力。但父親的愛是有條件的。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親的愛是稀缺的,需要孩子用他的行為去交換。

所以當父親給孩子制定規則時,往往效果更好,孩子也容易遵循。孩子在自律和剋制後收穫父親的愛,就會自然明白自律是好的,也能掌握自控的能力。

3、極端的情況下,父親還是影響到孩子“愛的能力”

父親缺位的孩子,一輩子都在尋找“父親”。

孩子的本能是尋找愛,不是尋找人。

所以,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親不是特定的一個人,父親必須要是一個足夠好的角色。這就意味著,如果陪伴不夠、關心不足,父親就是名存實亡。


——by 胡慎之


胡慎之心理


作為情感領域的心理諮詢師,接著胡老師的回答,繼續講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角色的人,進入到親密關係後會如何?

同樣也是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在情感關係中會體現在:

1、情感暴力

父親角色的缺失會導致情緒的不穩定,在情感關係中會顯得比較敏感,你會發現他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生氣,生氣之後的應對方式也各有不同,既有語言、肢體的熱暴力,還有冷漠、迴避的冷暴力。

這源於兒時的情緒就一直被忽視,導致他們缺乏處理自我情緒的能力,會通過其他人、事、物的方式來發包轉移,以宣洩自我的情緒,並不是通過坦誠、直接的溝通來表達。情緒是得到了處理,但同時也破壞了情感關係。

2、不遵守情感規則

容易出現劈腿、婚外情、濫交等行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愛,也是一個孩子在母愛中得到無條件的滿足,形成基本安全感之後,要進入到社會,發展出適應社會規則的階段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支持性力量。父親通過和孩子的互動教會孩子,社會是有規則的,只有遵守社會的規則,才能取得認可和成功;社會也是充滿競爭的,有競爭就會有挫折和失敗,但這並不意味這未來是沒有希望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價值的。

沒有經歷過這些的人,他們只會用跟母親“討價還價”的方式,投機取巧地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價值,較少通過承擔責任和功能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滿足。比如,不遵守情感規則,儘可能多的發展情感關係。

有人可能會問,那失去父親的人、父母離異的人要怎麼辦呢?

我們這裡說的父親的“角色”,更多的是這個角色的“功能”。一個成熟的人身上會同時具有“母性”的力量,即溫柔的、包容、接納的、善解人意的;同時,還有“父性”的力量,即勇敢的、果斷的、競爭的、負有責任感的。不僅僅特指生育孩子的父母親本人,所以孩子同樣可以在自己的養育者身上汲取“父性”與“母性”力量的養分,成長為獨立自主的人。

——By 情感諮詢師 樊菁怡


樊菁怡


最明顯的時候出現在談戀愛和結婚的時候。男孩缺少父愛,不知道怎樣做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擔當,對男人的概念比較模糊分不清。對女孩來說,不停的戀愛分手,心目中的異性比較模糊,確定不了自己想要的那個男人是什麼樣的,。結婚後,男孩不知道怎麼做好一個丈夫孩子爸爸的角色。女孩不知道怎麼和老公相處,對個人來說影響都是深遠的。


大象跟哥走不迷路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親代表的是剛強堅毅,沒有父親的陪伴。如同一人走夜路,內心恐慌不安。

長期缺乏父愛,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對異性的排斥不信任。時間久了,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但又不願意相信別人會真心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