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真的無人超越古人?還是我們過分侷限於古人的書法美學範式?

千千千里馬


書法不能說一代不如一代,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她是不斷髮展的,一代有一代的特色,我們不能說宋尚意就比唐尚法差,也不能說《祭侄文稿》就比《蘭亭序》要差。



縱觀整部書法史,從張芝、鍾繇時代到清代,書法都是在繼承中創新,一步一步發展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一位舉大旗的領軍人物。如書法發展到宋初,算是萎靡不振,直到歐陽修提出尚意的指導思想,再經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的實踐,才構成輝煌的宋代書法史。再比如南宋書法啃著北宋尚意的老本,也算是直走下坡路,到了元初,更是一闋不振,直到趙孟頫提出復古大旗,元代書法才算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今人依然在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如追求展廳效果和視覺效果的巨幅作品等,都是前人未曾探索過的。如今,流派紛呈,如學院派書法、現代書法、醜書、展覽體等等,當然有些勢必會被淘汰,但它依然今人的不懈探索,我們應該在精神上給與肯定。

當代也需就是缺少一位力挽狂瀾領軍人物,將當代書法領向一條正確的道路。當代書法只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就可以和古人並駕齊驅。


古風書法


首先是知識結構,清以前凡以書名於後世者,多知識淵博,且以傳統國學為主,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高極的有周易,諸子百家經典等等,這是指文人雅士,而官居高位者,除了用這些基本的知識獲得功名外,還需要輔以文史類的資料性書籍治國理政。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知識的時候,除了超強記憶的大腦,文房四寶必不可少,也就促使了書法藝術的熟能生巧。而今人知識較之古人更加多元化,硬筆,電腦,手機,將取而代毛筆,所以書法更接近於一種文化符號,而早己不是主體工具。況今人能熟讀經典的有幾位,能以毛筆代現有工具的有幾位?我們不可能擁有古人的文化鋪墊,永遠也寫不出那個韻味。

其二,付出不夠,儘管古人亦未必天天寫字,但較之今人,天壤之別,永遠也超不出古時名家之技藝。

悲觀麼?我們無法改變。





讀書耕田人王七


我認為,我們在書法藝術方面應該做到既不要薄古厚今,又不要薄今厚古!

如果談技法,談氣息、意境,我們今人絕對跟不上古人!

書法家孫曉雲說:過去所有的文人、所有的讀書人,首先要過書法關,而且所有的精力都要投入進去,字如其人,非歷代志士高人不能為也。書法是至高無上的!

我們跟古人完全不能同日而語,時空完全不一樣。現代考試要求年輕人會計算機、會外語、會開車,沒有要求會書法。但如果是上小學、考初中、考大學乃至考公務員,要求過書法這一關的話,你看大家會不會去寫字?但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以書寫為尚了,科技發展太快,書寫速度太慢。從衡量標準上看,古今根本不同,如果我們還在非常傳統古老的條件下談論書法的繼承和創新,我就覺得完全不是在那個點上。時代已經起了根本性變化。

從這一點說,我們不得不認可!

但是,今人又是不必妄自菲薄,過於厚古薄今!

今天的書法環境是展廳,只要你寫到一定程度,一定是通過入展來成就自己!這就是我們與古人不同之外。古人是書齋式,不可能過大幅!今人不同,大幅到幾十米都沒有問題……

看了沙孟海先生的書法,才真正發現,書法在當代還是大有可為的空間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沙老,當代書法家對書法構成上點、線、塊、面對比基本上是無意識的,沙老通過榜書做到了,而且對比強烈,空間感、現代感極強。

古代書法沒有重視塊、面的對比運用!

再看現在的展廳書法,有幾幅不是把點、線、塊、面對比綜合運用的!

同時,既然是展廳,創作的形制已經非常重要……

今人的書法發展空間依然很大,劉洪彪先生說“字古式新”是有道理的!







陳天哲


有人問我,當代書法真的無人超越古人嗎?還是我們過分侷限於古人的書法美學範式?

我認為這個觀念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具體的說,我們的書法,甚至是其他的藝術,到底有沒有超越前人,能不能超越前人?其實從不同的角度看,我們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

正如前面書友所提到的那樣,我們從古代書法的審美範式的角度來看,當前的書法的確是大大的退步了,而且退步地非常厲害,但是如果我們從藝術發展和創新的角度來說,那麼結論就大大的不同了。

第一個角度:從傳統的書法審美範式來看

要說清楚這個角度,我們就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傳統的書法審美範式。

我認為,對於書法來說,傳統的審美書法方式就是一幅書法作品,無論是從法度上還是從形式上、內在風格上,都遵循書法所要求的一切。

具體來說,古典書法審美所要求的一些東西,主要包括在具體的筆法、結構、章法上應該符合古代書法家形成的規範。

從他的面目風格上來說,一定要儘可能的接近於傳統的審美偏好,也就是說不能夠太過怪異和前衛,應該趨於保守,其實說白了,就是將王羲之為代表的帖學書法的傳統審美方式作為正統。

所以我們會看到,即便是像顏真卿那樣的書法,也絕對不會對於帖學書法的風格絲毫不涉及。

顏真卿的書法,實際上是有王羲之書法風格的影子,他本身就是學習王羲之的高手,再加上融會貫通其他碑學書法的一些東西,因此能夠創造出一種看似迥然與傳統書法風格不同的東西,但實際上他們內在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這樣說來的話,以我們所說的傳統書法審美範式的標準來看當今的書法,實際上是不符合這些標準的甚至是大大的違背了這些標準的。許多展覽體、許多前衛的書法藝術,他們都沒有遵循上述的這些規則。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質疑當前書壇的原因了。

第二個角度:非傳統的角度來說

從非傳統的角度來說,當前的書法實踐實際上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前人未取得過的成就。

比方說在書法的普及上。傳統的書法主要是作為一種科舉考試的工具來出現的。或者說是傳統士大夫的一種專屬技藝。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接觸到書法藝術了。

這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而且我們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書法研究以及實踐的科學體系,無論是在高校還是研究機構,這些努力其實都應該被我們所看到,而不應該被抹殺掉。

所以,當今書法當然有超越前人的地方。

另外,對於一個藝術門類來說,真正的墮落和退化,是固守一種風格,甚至是以一種風格為天然正確,那麼這就是比較可怕的事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千人一面。人人寫的都差不多,那實在是可怕的事情。假若這樣的話,那麼即便是人人都寫得字像王羲之一樣好,恐怕這才是真正的倒退。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無定法,只有認可度。漢魏晉出現的一大批書家如蔡邕、崔瑗、張芝、劉德升、鍾繇、衛瓘、索靖、王羲之、王獻之…每一種書體都有代表人物的精彩呈現,至唐已造極,總體已難超越。書法美學是發展的而沒有一成不變的範式。這個殿堂從來有共識,也有個性化張揚,有二王,也有後來的米芾、王鐸。書法的美學精典總結,即便如王僧虔、孫過庭、張懷瓘這樣的書評大家也不能囊括所有,仍有精粹的新認知。

書法的個性化張揚是書法美學得以拓展的動力,能站住腳的要經得起歷史檢驗評說。曹操旗下有一大批書家今人聽來名頭都響噹噹,但當時曹操獨愛梁鵠,八分書精典,據說操將其書懸掛帳中以便每時欣賞,而今天幾人能知梁鵠名號?再如宋人尚意皆知,米芾對唐人書法多有不屑甚至輕謾,而蘇軾雖不循法卻尊重唐人之法,蘇軾和米芾的書作同樣達到個性張揚,唐宋書法美學認知在各自境界中展示到極至,對後學都影響廣泛。

今日時代已不比古時書法生髮的土壤,卻仍不乏偏愛者,有天稟個性的書法家時有出現,勤奮的書法人仍在努力實踐中,只要不扼殺個性,書法前景總有可盼。至於今人書法能否超越古人,很重要嗎?本人以為今人寫出今人的特點就足夠了。





手機用戶山丁子


我認為今人在書法上已無法古人,原因有比下幾個方面。

一,古人寫毛筆字是從小開始。貫穿一生都積累。甚至受到家族幾代人的文化薰陶,但是成為名家的也寥寥無幾。而我們今天學書法,哪怕你是從小學書法,也只是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學習,太多了就耽誤了其他了。

二,第二方面從文化道德修養方面來說。書法是一種文化修養的體現。古代書法家,肯定都是文化大家。而我們現在的所謂書法家又有哪位是文學大家呢?只不過是傳統文化的搬運工。在這方面最能體現的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毛體書法這是毛澤東的思想和文化素質的體現。

三,從書法家所處的環境來說 ,古代的人把書法當作一種生存技巧,以及一種情緒宣洩的工具,和成名無關。他們的成名是別人和歷史的認同。而我們現在所謂的書法家。生活在書法的名利圈中,首先自己就認為自己是個大家,然後又通過各種方法讓別人認可自己是大家。





森焰55


當然其中也是有創新的,比如“宋四家”,比如王鐸、林散之的狂草書法、清代的碑學書法,以及我們現代的“碑帖融合”,但是這些創新也僅僅是在風格方面,所使用的書寫的技法仍然沒有超越古人。這個就像現代的烹飪技術無論再發展,也少不了煮、炸、炒、煎、蒸、烤這幾樣技術一樣。

所以從技法層面上來說是很難超越古代人的,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書法的技法,中鋒用筆、側鋒、提按、轉折、頓挫古代人都已經有了,書法結構的規律古代人也已經總結完了,包括墨法和章法古代人的作品也已經涵蓋全面了,很難再有自己的突破。

但是,這並不是說書法就不能夠創新了,我們仍然可以根據我們時代的特點,寫出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書法作品,比如我們很難超越唐代詩歌的高度,但是我們現在也有很多非常好的現代詩歌。

在書法上,實際上我們也做到了,在章法形式、水墨的運用、碑帖的融合上做出了一些突破,這其實就是創新,就是書法的發展進步。


不二齋






為龍書法


當代確實很難找出超越古人的書法家了。這是現實。也很悲哀。可能是思維和思想潮流不在了吧。古代書法大家大部分都是貴族和官僚。這就決定了他們有機會有環境可以擁有所謂的個人思維想法。


古人的書法美學範式,只是一種自然形成的視覺感,並無太深厚的美學觀念。屬於自然常態。這就是天道哲學吧。也符合傳統文化理念。

再說點玄乎的,其實就是我們過分刻意糾結所謂的書法規則了。你想的,做的,那麼多,無非就是為了一個完美。有完美嗎?絕對沒有,有人說,學不會走就別跑,道理是有,但也是誤人子弟的一種說法,捷徑是不會允許你按部就班的。捷徑只有天賦者可以駕馭。

說句最直白的,我們崇拜古人沒錯,但是絕對是沒有自信的表現。參見米芾學書歷程即知。米芾是少有的二王級別人物。值得學習。


書法影響力


今人無法超越古人書法藝術,是過分侷限古人書法美學之內嗎?

命題頗高,今人超越古人,現在無法斷論,需要時間的考驗。

過分侷限古法美學,理解如下:

中華民族的文字演變史,也就是書法的淵源歷史,至今皆從源頭那就是結繩記事後開始鳥蟲意形象字,由此繁衍生息的古人,創造來自生活實踐,於是有了記載的歷史。

文字史貫穿發展繼承,隨機應變的褪盡落後的書寫形式,而今的繁體字變為簡化版,同樣道理,書法藝術的欣賞觀,美學原理的開放,全球的美學史皆在中國圖書架上,於是獨有的文字書法藝術,欣賞價值觀念,在意識形態各異的氛圍,令人眼花繚亂,少數激進者排斥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率先融合糅雜中外藝術的形體,名之曰:探索。

文字是中國在世界唯有者,書寫形式亦乃獨有,所以必須說中國的書法包容之美力,影響著世界。

至於如何過分侷限古人的美學,辯證的說,應該選擇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發展。不能過分窠臼其玄幻的迷信的美學。

因此很多人誤解了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不去擇取藝術的主流,而挖空心思找無實際意義的殘片,故弄玄虛,孤芳自賞。名曰探幽。

相信當今一定有超絕的書法藝術,與古人相媲美,歷史證明,以及根據發展的規律,會超越自我,超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