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了解二戰的朋友都知道中途島戰役,美海軍以弱勝強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由此拉開了反攻的序幕;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役進行的同時,日軍卻輕易攻佔了阿留申群島,成為二戰期間,軸心國侵佔美國的唯一領土。
該群島是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島鏈,該地原屬沙俄,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是美俄之間距離最近的地方,駐有美海、空軍基地,地理地位十分重要。讓人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被佔領一年後,才被收復呢?下一步盟軍的反攻方向在哪裡?
東京大本營的決策。
一是,該島並不是必佔的目標。按照發動中途島戰役計劃,為了吸引美軍注意力,將其一部分兵力引開,從而減輕中途島方向的壓力。於是,派出包括2艘輕型航母在內的特混編隊,負責奪取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
並在戰役正式發起前一天開始行動,吸引和迷惑美海軍主力。誰知攻擊很順利,僅三天攻佔全島。從這個角度看,此戰只是佯攻,美方並沒有上當,日方卻分散了大量兵力,2艘航母沒能參加中途島海戰,成為其戰敗的原因之一。
二是,該地沒有什麼價值。他們之所以在沒有完全佔領中國的情況下襲擊夏威夷,就是為了南進,獲得東南亞地區的橡膠、石油等資源。而阿留申群島緊挨北極圈,常年氣候嚴寒,沒有什麼資源。
更何況,北太平洋地區,島嶼較少,海上的風浪也比較大,各島嶼間的距離也比較遠,補給很困難。雖然戰爭初期,聯合艦隊的勢力十分強大,但要與美方作戰,後勤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他們一直沒有以此為跳板,對美國本土發動進攻的根本原因。
那為什麼美軍也沒有及時發動反攻呢?
首先,和他們對手的想法一致,補給困難。美軍當時是以夏威夷為中心作為後方補給的基地,而阿拉斯加地廣人稀,阿留申距夏威夷又很遠,不利於補給工作。同時,該地區氣候比較惡劣,海上風浪較大,不便於戰術展開。
其次,與其戰略構想衝突。華盛頓的目的就是為了切斷日方的補給線路,而對方的補給線就是從東南亞一帶經過南太平洋,再到達他們的本土。所以,從南面進攻就等於“包餃子”,以“時間換空間”,待其國力耗盡之時,再進行最後的致命打擊。
其實,通過破譯密碼,美軍完全掌握對手佔領阿留申群島的企圖,清楚他們的戰略方向不在北面而是南面。另外,從實戰角度出發,佔領該地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反而還能牽制一下他們的注意力,何樂不為呢?
當然,雙方實力決定了不能這樣做。雖然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整體上戰爭潛力並沒有受多大的創傷,但太平洋艦隊主力卻遭到了重創,與當時強大的聯合艦隊去直接比拼,他們還是沒有十足的把握。
因此,只有從南太平洋一步一步的,逐島爭奪的去掐斷他們的經濟命脈。就像下圍棋一樣,慢慢地蠶食對方。如果從北太平洋進攻,不會對他們的“生命線”構成威脅,從戰略對決角度來說,不對路,不針鋒相對。
直到一年後,日美雙方在太平洋中部展開激烈的島嶼爭奪戰,海、空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拼耗。日軍漸漸地喪失了戰場的制海、制空權,所謂的“防禦圈”也在不斷地收縮。最終,美軍首次採用越島戰術,僅用19天便收復了自己的領土。
北太平洋的威脅已消除,局部反攻即將開始。
就在美海軍血戰貝蒂歐島時,美英中三國首腦在埃及首都開羅,商討如何聯手打擊日本?然而,該會議整整開了五天,“各懷鬼胎”的三國首腦,為了各國的利益,彼此討價還價。
羅斯福竭力主張儘快收復緬甸,以保證中緬的國際交通線,增強中國抗戰的力量,使之成為最終打敗日軍的重要戰場。其實,他這麼冠冕堂皇的說法背後,就是要在中國戰場牢牢拖住日軍,不能讓他們有機會到太平洋戰場去“添亂”。
他的想法,蔣介石心知肚明。反正中國的抗戰一直在進行,這是一個很好的“順水人情”。於是,滿口答應的同時,趁機獅子大開口,要求美國提供十億美元的貸款和每個月一萬噸的補給。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是,“老奸巨猾” 的丘吉爾則極力反對收復緬甸。他認為保證陸地交通線困難重重,趕走日軍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況且,這個東南亞叢林國家,沒有什麼價值,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海上交通線上。
其實,他真正的意思是,不希望由中美兩國來收復緬甸,應該由英國人去完成收復緬甸的使命,因為在那裡有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利益。丘吉爾的這種伎倆,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最終,三國還是達成了一個協議,一方面加大對緬甸的進攻;另一方面分兩路在太平洋地區向東京進發,加速戰爭進程。消息傳來,美海軍總司令金上將提出直接攻擊馬里亞納群島,使用新型B-29“超級堡壘”戰略轟炸機直接轟炸東京。
這個建議遭到麥克阿瑟的堅決反對。他認為沒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持,僅靠海軍的力量向日方本土推進,將會遭到巨大損失,甚至有可能導致失敗。讓人倍感意外的是,一貫和“麥帥”不合的尼米茲,此次也破天荒地贊同了他的觀點。
得知這兩人站到一起,金上將十分生氣,立刻寫信斥責尼米茲,對他這種“叛徒”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經過深思熟慮,尼米茲也改變了原先的想法,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日方海軍大本營——特魯克港,
號稱“日本的珍珠港”。
這一天,包括9艘航空母艦在內的70艘艦艇組成的特混艦隊,在嚴格保密下,悄悄來到特魯克港海域。而此時的特魯克港大部分日軍飛行員請假外出,疏於防備。正是偷襲的好機會。
早晨6點50分,第一攻擊波的150架飛機陸續起飛。接下來幾乎是偷襲事件的重演。三波空襲過後,共擊毀各種艦艇47艘,戰機近300架,擊斃近2000人,可謂戰果輝煌。
尼米茲終於用他的實際行動,一雪前恥。完成了他當初出任艦隊司令的誓言,“就是讓他們也親身感受一下,被偷襲的滋味。”
與此同時,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也和他的前任山本五十六一樣,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喪生。接替他的,是以大嘴毒舌聞名日本軍政兩界的海軍大將豐田副武。一場號稱史上最大航母的決戰,即將拉開帷幕。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閱讀更多 白楊樹下談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