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書籍有沒有版權?

農村一山貨


版權問題關乎著作者的利益,因此很多平臺都有著明確的保護機制,那麼中國古代的著作經典那麼多,為什麼就沒有人申請版權保護呢。

其實古代的書籍是有版權的,但是因為現在人不瞭解古人,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眾所周知,現在的人寫文章無非是為了名利,所以才會杜絕抄襲,為了自身的利益。古人寫文章則是為了天下的蒼生,為了能夠傳承中華的文化,所以只要抄襲不出現錯誤,那自然是越多越好了,所以也就很少出現追求版權的問題了。

孔子在《論語》中就這麼說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孔子非常謙虛,他說要保留和弘揚傳統的文化,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繼續流傳下去,如果沒有自己的創作,就不會增加自己的個人意見。說到這裡,肯定有不少的“大師”“專家”“學者”覺得臉紅了,因為孔子都不敢隨便說自己是原創,但是現在的很多人隨便寫一篇文章,都聲稱自己是原創,這種度量和孔子比起來,實在是不敢恭維。


我國的第一部歷史文獻《尚書》,第一篇就是從《堯典》開始的,難道在堯以前就沒有歷史了嗎?當然有,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是從黃帝開始的,而黃帝到堯這個階段就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按照舊的說法,我們的中國歷史是有十二萬年之久的,但是後來學了西方的文化之後,中華文化卻變成五千年了,後來更是有三千年之說,實在是夠諷刺的。

孔子將堯之前的歷史刪除,正是因為之前的文獻不夠,自己也不敢輕易的杜撰,這正是表明他做學問的態度。


古人寫文章雖然不申請原創,但是別人也會進行抄襲,不過那時候人們認為抄襲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就和偷盜差不多,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會引用。比如他們引用孔子的話,就會加上“子曰”或者是“借某某人之句”,如果他們沒有說明的話,老師或者家長都會責備,因為這是對做學問的人的一種侮辱。

但是現在人只要是能賺錢,就根本不去管什麼禮義廉恥了,你如果不申請原創的話,別人還會覺得你傻呢。


中國古代的書籍有沒有版權的問題上,佑子可以告訴你是有版權的,但是因為當時的人尊重知識,所以版權之爭才會很少,讓現在的人懷疑沒有版權。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人心不古”了。


奔跑的佑子


這個真的不太清楚,但是好像著作權有70年限期。


影逝-



lu開疆


當然是有的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