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給小人推薦一本什麼書可以讓小人讀後變成君子?

手機用戶5183475759


小人不才,斗膽試答。出題的君子,本意應該是說推薦一本什麼書,能讓學識、眼界…小的人,變成學識、眼界…大的君子?孔老夫子喜歡禮樂,希望一些地位低下讀不起私塾的小人們也能通過學文、崇禮、守孝、知義,重仁,和那些地位高貴有德的君子們一起來讓世界變美好~沒有權錢利益的爭鬥,沒有領土紛爭的廝殺,天下太平,一片祥和。那時的小人和君子在他老人家眼裡並無褒貶,管你君子小人有錢無錢,一律不收學費,給他些臘肉,他也願意教。種田耕地,買賣交易,騎馬射箭,他不教,專教人《詩》《書》《禮》《易》《樂》《春秋》,放在今天,像我這種學識低的小人若想學冬夏,他老人家肯定會先來三戒尺,然後拂袖吹須懶得多說。一本好書可以有令人茅塞頓開,化腐朽於神奇之功效。想不通的看不開的,或許書中的一二句話說進你心裡,立刻就通明瞭。我想推薦的一本好書就是比《老》《莊》更通俗易通的古藉《菜根譚》,失意的得意的都可以從中領悟,有所收穫。



愛4121314


如果真有這樣一本書就太好了,小人讀後就變成了君子,立地成佛,世上就沒有爾虞我詐,坑蒙拐騙,殺人放火,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何樂而不為?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因為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有好就有壞;有正義就有邪惡;有小人就有君子,且相互聯繫,相互統一又相互獨立,在特定的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不可能讓世人都成君子而杜絕小人,因為人非聖賢,既可成君子也可成小人!又怎能指望讀一本書就可以都變成君子了呢?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當然,我並不是說讀一本好書對小人就沒有影響!我只能說讓小人變成君子是個系統的工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國家的法律,法規及一些鄉規民約等,這就是度量小人與君子的一把尺子。只有用法律、用制度約人,才能多君子少小人,小人得到懲罰,君子能安身立命。

榜樣的力量無窮,記得在雷鋒時代,有多少人做好事而不記名,成為一時美談!與論的作用功不可沒,歷朝歷代,都是把那些英雄大書特書,這樣就可引導人們向善、向美,君子就大行其道,小人就門可羅雀!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一代明君李世民,若無玄武門之變,安有他立身之地?也許唐代的歷史就會改寫!君子在遇到危急時不防採取小人的手段,只有讓小人有切膚之痛,才能讓君子揚名立萬!這方面大家不妨看看馮道寫的《小人經》一書,只有瞭解小人的伎倆,才能防治小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這也是一柄雙刃劍,好自為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君子寧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小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大是大非關係著國家民族命運的事情面前,我們要當君子挺身而出,遇到一些不文明現象和有違社會公德的事情面前,我們要當小人予以制止!

一本書讀不出君子,但好書可以修身養性,可以讓人曉人情、明事理,是君子還是小人自有公斷!


奇異門



達摩克利斯之劍211


很多人覺得沒有,但是其實是有的。

前提是你要讓小人看懂。五代十國的權臣馮道就寫過一篇《枯榮賦》,可以讓小人醍醐灌頂。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諡號文懿。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圓通卷一:

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雖說善惡有它的定義,但具備真正智慧的人在做事時,絕對不會被善惡的觀點束縛)。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天下事都有它的自然規律,聰明的人不會去違背自然規律)。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道理是圓融的,什麼是圓融?就是通達的去順應變化)。惜名者傷其名,惜身者全其身(珍惜名聲的人名譽反而最容易受到損害,愛惜自己的人則可以得以保全自己)。名利無咎,逐之非罪,過乃人也(名利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追逐名利也不能算是什麼罪過,以此來批評別人只是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同而已)。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尊貴的人其實沒什麼值得尊貴的,老百姓也沒什麼低賤的,尊貴還是低賤並不足以稱道於世)。君子無得,小人無失,得失無由心也(社會地位高的人不一定能得到什麼,老百姓也不一定會失去什麼,得失跟思想境界其實毫無關係)。名者皆虛,利者惑人,人所難拒哉(名譽都是虛的,只有利益才能真正誘惑人,這是人難以抗拒的本性)。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成功富足了的人可能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失敗貧困的人肯定會淪落到小人之列)。君子無及,小人乃眾,眾不可敵矣(社會地位高的人永遠是少數,老百姓永遠是多數,多數人的力量永遠不能輕視)。名可易事難易也,心可易命難易也(名譽是過眼雲煙很容易發生變化,不要異想天開去改變客觀現實,思想境界可以發生變化,但隨著因緣果報流轉的命運卻難以更改)。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社會地位的高和低沒有什麼兩樣,如果被名利束縛著活得很累,就不如做個小老百姓去過自由自在的日子)。

聞達卷二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做官或升職的標準,根本不是以善惡或忠奸來決定的)。悅上者榮,悅下者蹇(jian、跛意、不順利)(能和領導搞好關係的,日子必定過得很滋潤,處處為老百姓著想的,困難肯定不少)。君子悅下,上不惑名(品德高尚的人能讓老百姓高興,可領導會因此而不高興了)小人悅上,下不懲惡(喜歡討好領導的人,群眾可能會反感,但這樣的反感並不能對你有任何損傷)。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老百姓喜歡道德高尚剛直不阿的人,可領導會把喜歡諂媚、順應的人當做忠誠)。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道德高尚但不懂得去順應領導,領導就會懷疑你的忠誠;但是當你無原則的去順應領導,老百姓就會拋棄你了)。

上疑禍本,下棄譭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領導懷疑你的忠誠是災禍的根本,老百姓拋棄你對名譽有影響,所以功成名就的人都難免名聲不好,就是他們把實際利益看得比名聲重要)。富貴有常,其道乃實(富貴的規律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福禍非命,其道乃察(其實禍福並不一定是命中註定的,關鍵看你是否有觀察和判斷的能力)。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就不要受那些虛名的束縛。善於去觀察判斷,就不要以奸詐為恥辱)。無羈無恥,榮之義也(有沒有名聲的羈絆和恥辱感的束縛,就是能不能顯貴發達的根本原因)。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要是真想追求名聲就不要去當官,因為好名聲不是當官可以得到的)。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想當官就別管什麼名聲,因為道德高尚跟榮華富貴是矛與盾的關係)。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追求道德高尚就必須講究人格定位,追求榮華富貴的人沒有這種道德理念,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

解厄卷三

無憂則患烈也(什麼都不勞心,大煩惱就會上身了)。憂國者失身,憂己者安命(不過,為國家勞心的人,有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只為自己操心的人,卻能快樂地安身立命)。禍之人拒,然亦人納;禍之人怨,然亦人遇(災禍之事不是人想要的,但有些災禍之事的確是自找的;雖然每個人都討厭災禍之事,但每個人都難免碰上)。君子非惡,患事無休。小人不賢,餘慶弗絕(雖說道德高尚的人不做壞事,但災禍之事接連不斷。而人品低下的人不幹好事,卻能夠快快樂樂左右逢源)。上不離心,非小人難為;下不結怨,非君子勿論(因此,如果讓領導對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肯定做不到。但是要想讓老百姓不怨恨自己,沒有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的定位談都別談)。禍於上,無辯自罪者全。禍於下,爭而罪人者免(所以,領導要找自己麻煩的時候,就不要去為自己辯護,這樣才能保全自己。但如果是出了事故可能會追究責任時,就只能搶先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才能不承擔責任)。君子不黨,其禍無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要知道道德高尚的人不愛拉幫結夥,所以災禍之事一旦發生,願意伸手拉一把的人非常少。而因為小人善於交結,有一大幫朋友,所以發生災禍之事時不乏盡全力幫忙的人)。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諒矣(從某些方面來說,不講道義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實際的不利,而有了災禍之事沒人幫忙可就必然倒黴。因為做道德高尚的人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別人選擇去做小人,的確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交結卷四

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鹹用也(具備真正智慧就不會拒絕好人,也不會疏遠壞人,因為這兩種人都可以幫助你成就事業)。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一般說來,都會拿順應自己的人當朋友,拿反對自己的人當敵人,其實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因為由於時間、地點、需要的不同,朋友和敵人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貴以識人者貴,賤以養奸者賤(用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別人,肯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樣的道理,用輕賤的心態去對待別人,日後難免遭受別人的輕賤)。貴不自貴,賤不自賤,貴賤易焉(如果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不自重,如果貧賤的人也不自己看不起自己,時間長了,貴和賤就該互相掉換了)。貴不賤人,賤不貴人,貴賤久焉(如果尊貴的人永遠不會看不起別人,如果潦倒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去尊重別人,貴賤就有可能這麼一直延續下去)。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如果有人希望別人愚痴而自己聰明,但他還是成天裝愚痴給人看,這樣的人可能是城府極深)。人忌人明而自愚,智無潛藏,其害無止(如果有人不滿意別人比自己更有聰明才智,就自己耍小聰明,這樣的人純屬自己找不自在)。明不接愚,愚者勿長其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和愚痴的人交朋友,因為和愚痴的人交朋友,絕對不會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智不結怨,仇者無懼其智(但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去跟別人結仇,因為一旦結仇,他們不會因為你有智慧就怕你)。君子仁交,惟憂仁不盡善。小人陰結,惟患陰不制的(道德高尚的人用仁義與人交朋友,而且還惟恐自己做得不夠盡善盡美。道德不怎麼高尚的人與人交往喜歡耍陰謀詭計,因為不耍陰謀詭計,目的就達不到)。君子弗勝小人,殆於此也(那些講究道德底線的人,一般鬥不過那些沒有道德底線的人,而且常常要吃他們的虧,就是因為如此)。

節儀卷五

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外表一幅真人君子道貌岸然的作派,而內心全是陰謀詭計的人,就是真正的小人)。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做事手段並不比喜歡耍陰謀詭計的人差,但內心卻有著慈悲情懷的人,才配稱之為真君子)。德高者不矜,義重者輕害(道德高尚的人以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的定位為底線,所以就不知道保重自己。而看重仁義的人因為太重仁義,所以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以及可能面對的傷害)。人慕君子,行則小人,君子難為也(人們都仰慕道德高尚的君子,但其行為又都是小人所為,這是因為做君子會非常非常累,很難做到)。

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同樣的道理,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憎惡小人,實際上做的事卻不仁不義,因為做小人會非常自在)。難為獲寡,無羈利豐,是以人皆小人也(這樣一來,道德高尚的人因為道德高尚而守窮,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因為無所顧忌佔盡便宜,所以,大家都沒有道德底線而去做小人了)。位高節低,人賤義薄(有人說社會地位越高,氣節越低,這是因為要保住地位。而人貧窮了,也就顧不上義氣了,這是因為首先要活下去)。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壞其身(道德高尚者最受不得誹謗、屈辱,而道德不怎麼高尚的人,他所追求的卻是身體感官上的快活,最怕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君子避於亂也,小人達於朝堂(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受到屈辱就躲起來隱居去了,道德不怎麼高尚的人卻會因此而顯達於朝廷)。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的確,人格操守的氣節比不上金錢實在,所以,人窮了便講不起氣節)。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同樣的道理,義氣也沒有活著重要,所以,為了活命也就沒有辦法不做小人)。不畏人言,惟計利害,此非節義之道,然生之道焉(這樣一來,就會不管別人怎樣說,而自己的利益存亡才是硬性指標。真的,這不是講不講氣節仁義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

明鑑卷六

福不察非福,禍不預必禍(生在福中不知道珍惜就不是福氣,福氣也不會長久,但如果禍事來臨還不知道躲避,那就肯定要倒黴)。福禍先知,事盡濟耳(假如福禍都能提前預知,就可以平平安安地過日子)。施小信而大詐逞,窺小處而大謀定(小事情上講信譽,就能使大陰謀得逞,多注意細節,大決策就能搞定。)事不可絕,言不能盡,至親亦戒也(凡事不可做絕,凡言不能吐盡,即使是至親好友也要小心)。佯懼實忍,外恭內忌,奸人亦惑也(心裡有氣也要忍著,假裝畏懼,心裡在恨也得藏著,假裝恭敬,如果能這樣做,縱是喜歡耍陰謀詭計也會被迷惑)。知戒近福,惑人遠禍,俟(si、等待機會)變則存矣(知道假裝畏懼就可以得到好處,懂得假裝恭敬就可以遠離災禍,這樣的人再遇到什麼變故都沒有危難)。私人惟用,其利致遠(只要跟用得上的人都套交情,就可以長遠的對你自己有利)。天恩難測,惟財可恃(別指望永遠得到領導的保護,因為在利益面前誰都靠不住)。以奸治奸,奸滅自安(用惡人去整治惡人,壞人被治服後,整治惡人也知道了厲害,照樣也就變老實了)。伏惡勿善,其患不生(治服惡人以後,就再不重用被治服了的這個惡人,這樣他就再也幹不成什麼壞事了)。計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謀,愚者當戒哉(計策不管用就不能一條道走到底,自己沒有聰明才智就不要去耍陰謀詭計,不是特別聰明的人切記切記)。

謗言卷七

人微不諍,才庸不薦(對職位比自己還要低的人,沒必要給他提意見,同時,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也不要給領導推薦)。攻其人忌,人難容也(如果想攻擊別人,就找到他最遭人羨慕、嫉妒的那一個點,這樣的話,所有的人容不下他)。陷其窘地人自汙,謗之易也(或者想辦法把他推到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別人就會替你攻擊他,這是最簡單也最行之有效的誹謗辦法)。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奇也(再就是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因為他們早晚會攻擊他,而且別人還不知道跟你有關係,這應當說是算一個誹謗人奇招)。究其末事人未察,謗之實也(再就是把他幹過的那些別人不知道的小事情,挑出毛病來公諸於世,也是個行之有效的毀謗辦法)。設其惡言人弗辯,謗之成也(再就是到處散播他的種種壞話,而且真真假假的讓他無法分辨,這也算是可以使毀謗直接成功的辦法)。謗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惡稍減也(遇到誹謗能選擇沉默,當事情慢慢清楚後,別人的厭惡或許能稍微減少一些)。謗而強辯,其事反濁,人怨益增也(如果遇到誹謗強行爭辯,那麼只能是越描越黑,結果是別人的怨恨和厭惡越來越多)。失之上者,下必毀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如果領導對你的的印象不如以前了,同事們就可能開始對你不滿。換句話說,如果同事們都對你不滿意了,那麼領導也該產生懷疑了)。假天責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藉助領導來攻擊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藉助同事們的輿論來討取領導的信任,這樣的辦法,任誰都得上當)。

示偽卷八

無偽則無真也(沒有虛假,也就沒有真實)。真不忌偽,偽不代真,忌其莫辯(其實真的並不怕假的,因為假的無論如何也真不了,怕的就是真真假假摻合在一起無法區分清楚)。偽不足自禍,真無忌人惡(如果虛偽得不能到位,就會自己惹禍上身,但如果真誠要是到了無所忌諱的地步,卻也是件讓人討厭的事情)。順其上者,偽非過焉(順應領導的意思去行事,哪怕是假裝的也沒有關係)。逆其上者,真亦罪焉(但要是悖逆領導的意思行事,儘管是真誠的,到頭來也是惹煩惱上身)。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提什麼要求千萬別說的太直白,要學會曲裡拐彎的用點技巧才容易成功)。

拒忌明也,婉之無失(同樣的道理,拒絕什麼要求也別有什麼說什麼,委婉點兒照樣能達到目的又不會得罪人)。忠主仁也,君子仁不棄舊(所謂的“忠”,主要指的是“仁”,道德高尚者自然“仁”而且不忍棄舊,當然也就是“忠”)。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懷恩(所謂的“仁”,主要指的是用行為來感恩,而沒有道德底線的人絕對不會通過行為來感恩)。君子困不惑人,小人達則背主,偽之故,非困達也(有道德底線的人儘管陷入困境也不會耍手段騙人,沒有道德底線的人一顯達,就會揹著領導耍花招,這是做人虛偽不虛偽的原因,跟困境或顯達沒有關係)。俗禮,不拘者非偽;事惡,守諾者非信。物異而情易矣(如果是虛禮俗套,不去遵循也不算是什麼虛偽。但明明不是什麼好事,還說一不二的也算不上什麼誠信。所以,具體問題得去作具體分析)。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窮人背也(用心計來進行管理,什麼時候沒有心計使用了,別人也就不服你了)。伏人懾心,其志無改矣(其實,收伏人首先要收伏其心,只能是用道義將他們懾服住,讓他們的志向不會改變,目的就達到了)。上寵者弗明貴,上怨者休暗結(如果自己被領導寵信,就一定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但如果自己被領導瞧不起,可千萬別私下拉幫結派和領導作對)。術不顯則功成,謀暗用則致勝(不顯山不露水的權謀手段才容易成功,因為搞權謀手段要知道不用則隱蔽,用則致勝)。君子制於親,親為質自從也(其實每個人都有弱點,道德高尚者的弱點在於他們珍愛親情,把他們的親屬搞定了,他們也就曲從了)。小人畏於烈,奸恆施自敗也(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就不一樣,因為他們害怕比他們更狠更毒的人,以狠毒制狠毒,他們也就服了)。理不直言,諫非善辯,無嫌乃及焉(有道理也不需要爭個輸贏,給領導提意見更不需要爭辯,因為,只要不遭人討厭目的就能達到)。情非彰示,事不昭顯,順變乃就焉(其實不管是什麼態度或是做什麼事情,都沒必要先弄得路人盡知,只有順應形勢等緣分到了才可能成功)。仁堪誅君子,義不滅小人,仁義戒濫也(“仁義”二個字,不知道拖累了多少講究道德底線的人,對不講道德底線的人卻不起任何作用,所以,“仁義”一定不能隨意濫施)。恩莫棄賢者,威亦施奸惡,恩威戒偏也(因此,好處別忘了那些講究道德底線的人,懲罰也別忘了那些沒有道德底線的人,獎懲我們都要按照遊戲規則來)。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善於觀察才能去了解別人,善於思索才能去理解別人)。知人不懼,知心堪御(只有瞭解了別人你才能無所畏懼,也只有理解了別人你才能知道怎樣去進行提防)。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藏才隱智,不懂得藏才隱智會給自己帶來煩惱)。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不僅僅需懂得藏才隱智,還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久而久之,別人對你的嫉恨之心就會慢慢消除掉)。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做君子的可以在小事上糊塗一點沒有關係,但在大事上絕對不能糊塗的這個道理)。小人慮於近,不慮於遠(小人們一般都在眼前的事情上患得患失,未來的事情就會考慮得少)。設疑而惑,真偽可鑑焉(一旦掌握了這個規律,再找些機會看看他們的反應,這樣就可以知道誰真誠誰虛偽,誰君子誰小人了)。附貴而緣,殃禍可避焉(然後,要認準有前途的人,去把關係搞牢固一點,以後的禍事就自然避免了)。結左右以觀情,無不知也(再就是多結交可以結交的朋友,並注意各種消息,這樣就沒有不知道的內幕了)。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如果能夠做到時時如同身處險境並常心存憂患思識,還要放棄不可能實現的妄想,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左右逢源了)。


八國柱慕容信


既然邀請我了,那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什麼是小人?我理解的小人就是:格局小、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善妒、等等... ...。好了,瞭解了什麼是小人,我們再來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人是環境的產物,從小生活在什麼氛圍下的人基本就會有那個氛圍的特點,一個人之所有會是“小人”一定是從小的環境造成的,那些性格逆勢基本會跟隨一個人的一生很難改變,除非是走進職場以後遇到了強烈的震撼然他或者她自己頓悟到自己的逆勢,才能幡然醒悟。只是這樣的震撼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的啊!

所以,要想靠一本書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逆勢,我覺得可能性非常小,這就是我的回答!

【各位看官,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能入您的法眼,記得關注我哦,謝謝】


莫家林老師


小人,是最廣大的普通勞動人民的古名。君子,是帝王官紳貴族階級。小人成為官紳君子者,歷來少之又少。豈能全部成為官紳君子。在殷朝及周初,君子的職責是為小人服務。《尚書》中就有“相我受民,庶獄庶慎”,“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之語。更有開明君子輔助小人百姓的光輝事蹟的記載。要說推薦書,我倒想給當代的官紳君子們推薦幾本書:《尚書》中的立政,無逸。《周易》中的觀,解,剝,渙,臨,否,泰。《史記》中的殷本紀,周本紀,魯周公世家。讓那些君子們好好讀一讀,中華民族真正優秀的文化精華,牢固樹立為最廣大的小人百姓服務的好思想。堅決克服掉君子獨大,輕慢小人的剝削階級思想。


看透古今


我個人認為,首先是不存在這樣的一本書。其次我活了這麼大了,到現在也想不明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區別他們的標準是什麼?古代好象好說,凡統治者,上流社會都是君子,普通人都是小人。

後來孔孟聖人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又說"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真的是這樣嗎?且不說夏桀,商紂,隋煬帝。就說唐太宗殺死兄弟,逼父讓位,這不是小人行徑嗎?但唯其如此,才開創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年代——貞觀之治,成就了大大君子的事業。

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走別人的江山,這不是小人做法嗎?但只有這樣,才能結束分裂,開創大宋統一王朝。兩個朝代社會穩定,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成就了君子中的君子事業。這怎麼定義君子小人呢?

另外還有偽君子,真小人之說。曹操之於劉備應該是真小人吧,"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但其有些作為甚至連寫詩都那麼大氣,很有君子氣概。劉備自然是君子,但我覺的三讓徐州,又讓荊襄,最後卻奪走同宗劉璋的西川很有些偽君子的做法。

還有說法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也"。試問自古以來哪個進入統治階級的人物不是飽讀詩書之輩?到後來有多少人作出了小人行徑甚至不齒於人類的事。比如我們的周總理那是全世界公認的真君子,當然我們的絕大多數第一二代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真君子。但比如林彪怎麼說呢?說他是小人吧,他幹了許多的利國利民的大事,說他是君子吧,他又沒少幹陰謀詭計的事。所以君子小人也會轉化的。尤其是政治界,蓋棺方可論定。

從大概率來說,大多數能認定為君子的人是飽讀詩書,專搞技術等行業的人。比如科學家中兩彈一星功臣等的人。他們才是文質彬彬,不喻於利的,為國家社會埋頭苦幹的真君子。

至於我們普通人,我覺著不管大小,有貢獻於社會的人就是君子。甚至不危害社會,不危害別人就不是小人。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改變小人這樣的一本書是沒有的,有的應該是許許多多的書。一個好的文化系統,一個科學的教育系統,監督系統,法律法規系統。這樣才能君子越來越多,小人也會變成君子。


雲水閒人2


自古至今,多少感嘆,多少名言,可君子永遠是君子,小人基本永遠是小人,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和小人是兩個對立面,是一對矛盾,小人是相對於君子而論,似乎有除了君子就是小人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兩者有些本質的區別,志向和價值觀不同,人生目標和生活理念不同,金錢觀和道德概念不同,也可以說思維不同和追求不同,從而就有了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結局,君子和小人更多在古代封建社會比較明顯,古人以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面來教育人們要有君子之範行君子之事,不應該有小人之心而遠離小人之群。如果把所有的所謂的小人都改變了,成為了君子,君子又當何概念?

當今社會貧富差距比較大,人們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貧弱有時候讓更多的人無法行君子之事,也無法去追求更多精神方面的東西,每個人都是生活的締造者,人之初性本善,都向往美好,都希望自己成為君子,都反對小人,小人中也有小君子,君子中也有偽君子,不過君子所擁有的都是正能量,而小人所具備的都是有負能量的,君子小人都生活在社會中,而且都在影響和改變著世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普及,都會樹立更加君子化的三觀意識,會追求更加美好的君子價值,所謂的小人那將會被淘汰,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潮流,為了生存,自然而然就改變了,如果短時間內讓小人成為君子,一本書恐怕很難很難,當然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是少數而已……小人本來就是沒有文化而導致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唯有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是真正的君子之路。


黑白文章澤淵詩


山水好移,本性難改!小人可分幾種,不孝子孫,樑上君子,江洋大盜,背後捅刀,盜竊夜賊,奸佞賊寇,奸取訛詐。陽奉陰違,等等都可列為小人。"上古把平民百姓稱之為小人,把官宦之家稱之為大人。所以有“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民陽一君小人之道地”之分。至於看什麼書可使小人變君子還沒聽說過,既是有這本書也改不了天性。不然會有這麼多貪汙犯嗎,從遠古到當今社會,從官宦之家到平民百姓都有小人與君子,如果有書籍能改人性的話,可不都成君子了嗎!天下早太平了!


春華秋實1341548


君子小人的標準是四書五經定的,所以讀四書五經,依書行事,可今小人成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