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退地補償的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農民為什麼要退地?其實就是我們經濟發展了,大部分人開始轉移到城鎮裡去了,土地閒置甚至荒廢,不僅資源浪費,連本身土地的價值也這麼白白流失,所以這退地補償還是好處比較多的,一方面除了可以有效的集中土地資源上項目,也可以改善居住條件以及提高村民收入。

對於退地補償,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在有條件的地方穩妥推進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試點。但暫時還沒有正式出臺退出土地給予補償這一政策,只是個別地有試點,目前國家進行的農民有償退出土地承包權試點情況來看,主要是分兩種方法退出的:一種是永久性的退出土地承包權,另一種是長期性退出土地承包權。

農民退地補償的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那兩者有什麼區別嗎?補償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的永久性的退出土地承包權是指將本輪土地剩餘承包期限內的經營權轉讓給農業大戶或村集體。即土地承包到期後,農民也不再可以重新承包土地,直接一次性賣掉土地承包權,簡單的說如果同意,給你5萬元一畝的補償數額,以後就沒有這個土地的使用權了。而長期性退出土地承包權,至少在名義上還有承包土地的權益只是暫時的放棄土地的使用權或者是經營權,這種方式下補償則是按照年度每年進行補償,比如每畝每年800元左右。

雖然試點沒在我們地區,也還沒推廣實行起來,但如果政策真執行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如果給你兩個選擇,每畝土地給予5萬元的補償,或者每畝地每年給800元的補助,你怎麼選擇?

農民退地補償的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第一眼看著,應該是覺得5萬一畝退出有利,但如果仔細去分辨起來,其產生的效果可能完全不是這樣的。

首先你先看自己以後在不在農村生活,如果不想在農村發展的人,建議選擇高價一次性退出,農民到城市發展,退出土地還能享受到城市購房的補貼。

繼續在農村生活的人,選擇按年度補償,畢竟到時沒有了土地,想再用土地種植植物或者其他作物都是很難的了,花費的可能更多,所以最後留有自己迴旋的餘地,這細水長流性的補償更加恰當。

農民退地補償的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認清形勢,選擇性退出

農民退出耕地得到5萬一畝的補償,如果一個農民家庭有6畝地,那麼他就能得到30萬的補償。但接下來的生活模式只能是一切購買得來,那這樣下去,幾十年之後5萬一畝至少要被退回大半。且這種影響是持續的,自己的子孫後代都不會再擁有土地了,對只退出耕地還生活在農村的農民,這絕對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當然,如果是地也退,戶口也打算遷去城裡的農民來說,5萬/畝就比800元/年更為有利。

農民退地補償的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800元一年,不退出耕地,只是耕地出租,這農民可以隨時不再出租的,(只要合同規定的期限過了)就可以拿回土地,這種方式對想一直在農村生活的農民來說肯定是最為有利的,而這樣的方式對子孫後代獲得耕地也不會造成影響。

土地改革催生農村賺錢新項目,點擊“瞭解更多”搶佔家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