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不接,姨不送",農村婚禮上的這種說法,誰知道是怎麼回事

Hello,大家好,我是三農小編—小二黑。

小編作為一個住在城裡的農村人,現在在生活中仍然保持著在農村的生活習慣,爺爺奶奶現在也和自己樓上樓下,老一輩人就更講究這些了,尤其是過年的時候,講究就更多了,例如我們常說的福字倒著貼,就是福要到了的意思,大概是諧音,新年討個好彩頭。

農村的婚喪嫁娶也有著很多的講究,有些是我們年輕人也不知道的,所以每每這個時候都要請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來主持,就是怕年輕人在禮數上做的不周到,被別人笑話。好了,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個農村結婚時候的小說法,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大家依然在遵守,那就是"姑不接,姨不送",這個你們知道麼?

在農村結婚的流程大概是從早晨的接親、中午的婚禮、午後的酒席和宴席後送孃家人回家,這麼幾個流程,但小編剛剛提到的說法中,說的就是女方的姨是不可以在送親隊伍裡的,而男方的姑姑是不能出來迎接新娘的,這是什麼風俗呢?

在婚禮上,迎接新娘的肯定是新郎最親最近的人,用以表示對新娘的熱情和尊重,按道理來說,姑姑雖然與新郎沒有直接的血脈關係,但也是非常親近的人了,為什麼就不能迎接新娘呢?這個主要原因是農村的一個意識問題,他們會認為姑姑已經出嫁,嫁夫隨夫,已經不算是本家人了,如果再去接新娘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所以出現這麼一個習俗。

同樣的道理,新娘的姨也嫁為人婦,也不算是自家人,所以也不能送嫁新娘。當然,這個只是一個習俗,一般我們會發現新郎的父母也是不會去接新娘的,畢竟是長輩,如果去了有失身份,還是讓年輕人都過去接吧。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農村很多傳統都被遺忘了,在婚禮上的習俗也越來越少,逐漸的被西方的婚禮方式所取代,沒有了那麼多講究。你們那裡還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麼?還有什麼有趣的習俗,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直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