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和尚被殺之後,如果師長在的話,能攔得住李雲龍嗎?


《亮劍》劇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魏大勇—魏和尚,其表演者名叫張桐,我自認為他時整部劇中表演最初彩的一個角色。先說一下他的表演:

  首先他在山本的日本特工部獨鬥4個鬼子特工逃出魔窟,其表演的鐵骨錚錚與民族大義很是精彩很是解氣。其次它在答應李雲龍坐李的警衛員是的果斷與質樸。第三,每次李雲龍給小鬼們講故事時,和尚的臉上總是露著一種特別的笑容:驚奇、興奮、羨慕、敬佩,演的是淋漓盡致。第四,解救李雲龍突圍的整個過程果敢,機智,一氣呵成。最後,他面對數個土匪的自信,蔑視的目光能深入你的內心很震撼人,最後他背後早黑槍撲地而去,表演的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很成功、相當的成功……當時我這個爺們哭了,說得比較簡單,箇中滋味您自己體會吧。

  是英雄就應該戰死殺場,魏和尚身懷絕技卻遭暗算而死未免有點壯志未疇的感覺,使人感到惋惜。這個人物的設置,以及作者對他的刻畫,那是一個絕。雖然他的死那麼得讓人悲痛。這一點從李雲龍繳老戰友孔捷的械可見一斑。當時李雲龍與孔捷對峙時,我心裡想孔捷要是攔我就要把你給斃了,分不清好壞了。即使師長在,也不會反對李雲龍出兵的,我想很多觀眾當時也由於我同樣的想法吧。李雲龍為其復仇在我看來就是恩怨分明,疾惡如仇,李雲龍不愧為一個男子漢,這也是李雲龍內在精神的體現。 倘若當時他放棄為魏和尚報仇,那他的形象也隨之黯然失色。




熱劇達人


你好,就像李雲龍的性格可能攔不住。新二團團長孔捷攔的結果呢,直接給綁了關到屋裡。師長來了,頂多給李雲龍說,八路軍是有紀律的。不能意氣用事。但是李雲龍的脾氣大家看了好多遍的吃瓜群眾都清楚。

李雲龍長征期間沒東西吃都敢縱兵搶糧。更不用說從鬼子包圍圈裡揹回自己的兄弟。魏和尚跟進李雲龍圖啥,哥們義氣。不然魏和尚早都當連長了。

一個人的脾氣是很難改的,比如:攻打山崎大隊時政委趙剛沒有領到作戰任務,獨立團當預備隊,李雲龍對著趙剛就呲牙咧嘴的嚷嚷。當孔捷進來抱怨沒有領到作戰任務,坐冷板凳。李雲龍又開始說孔捷,“你孔二愣子,吹鼻子插大蔥裝什麼酸秀才,扁擔倒了不識一個字”。這就是最真實的李雲龍。

黑風寨已願意加入八路軍,他們看到穿著八路軍的軍裝,還殺了魏和尚。把頭砍下來掛在樹上,這樣的部隊收編了以後也是禍害。

李雲龍是一投倔驢。八匹馬都拉不回來。所以別說師長來了。就怕副總指揮來了。他毛病犯了誰也擋不住。這也在情理之中。過命的兄弟,被土匪砍了腦袋。是誰都咽不下這口氣。謝謝!!






紅臉濤哥


答案是一定的:別說是師長,就算是旅長在場,或者哪怕是一個電話,李雲龍報仇這事都別想通過這麼血性的方式進行。


原因只有一個:八路軍有鐵一樣的紀律,雖然李雲龍在劇中被描寫成一種經常違抗命令的形象,但大家可以先看下劇中明確描繪的李雲龍3次違抗命令的情況:


一、長征時違抗上級命令,縱兵搶糧

這個沒有具體劇情,只是來源李團長的口述,雖然團長說自己是保留了革命的火種,護住了紅軍的有生力量,但是個人認為實際上的行動並沒有描述的那麼過火,可能是有目的的強行徵糧,到不了“搶”這個級別,因為這種違背群眾政策的行為,肯定會有比較嚴重的後果,因此個人且當這是李團長的浮誇吹噓。


二、蒼雲嶺突圍戰,違抗命令正面突圍

這個是正面描述過的劇情,上級要求李雲龍從最薄弱的環節進行突圍,但李雲龍根據自身優秀的戰場解讀能力,選擇從正面突圍(過),並且一炮幹掉了坂田聯動的指揮部(功),雖然看起來功大於過,但是上級直接給與了大過處分:直接讓丁偉取代新一團的團長位置,發配李雲龍前往被服廠出任廠長,軍令如山在這段劇情上是毫無保留的展現了。


三、虎亭伏擊戰,拿首長指揮部做賭注

這次確實是豪賭,原因是李雲龍判斷敵人的動機就是直接進攻本方總部,而精銳部隊的出發點就是虎亭據點,為什麼敵人會如此大的陣仗投入戰鬥,李雲龍將本方指揮部作為誘餌(當然為了總部的安全,只留下了一個營的兵力,其他的還是全部調回了總部由趙剛指揮),決定親自留在前線一趟究竟,最後釣到敵方觀摩團的大魚,來了個全殲,但是其實本方指揮部也是損失慘重,如果山本一本的部隊最後不選擇撤退,獨立團估計會被打光,雖然這次的功勞巨大,但是最後也只是功過相抵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違抗上級命令的事情在劇中基本不會有好的結果,李雲龍為魏和尚報仇, 揚言要屠寨,但是整個黑雲寨在之前已經被孔捷收編,而二當家山貓子是犯過在先,在明知被收編的情況下還要在幹一票搶上一劫,好死不死殺了魏和尚,而李雲龍這次算是收住了,最後只是安排了二當家,所以最後才被降為營長,如果真的是屠了寨,估計接下來都翻身不了了。


如果當時旅長和師長在場,李雲龍是斷不會做出公然違抗命令的舉動的,他應該會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去處理掉二當家,大家也不要說李雲龍不會這麼慫,給大家送上幾個秒慫的瞬間,感受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