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使木版年畫適應大眾的生活與審美情趣,這是保護木版年畫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作為過去老百姓迎神祈福最常用的物件兒,年畫各地都有,而且題材多樣、地域特色鮮明。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老北京年畫《平安富貴》

現如今,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民俗社會文化生活的百科全書。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老北京年畫《福祿壽三星》

根據清乾隆、光緒年間的文獻記載,貼門神和喜慶年畫是北京年俗的主要特點。北京過年時,大街上臨時搭建的畫棚裡售賣木版年畫和紙馬。楊柳青年畫因為受到宮廷的垂青,挺進北京市場,所以北京的年畫主要來自天津楊柳青,被稱作“衛畫”。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老北京年畫《五子奪蓮》

北京早期的年畫以木版水印為多,但到了20世紀40年代,以前表現美女、娃娃、民俗、古代人物、戲曲的木版套色年畫,大部分被價格便宜的膠印年畫所取代。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老北京年畫《天賜黃金》

那時,人們喜聞樂見的年畫中,木版印刷的多數與“神”有關,如門神、灶王、財神等。膠印年畫則題材廣泛,內容繁多,如表現吉慶的有“吉慶有餘”、“花開富貴”、“五子登科”等;表現故事內容的有“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許仙送傘”、“二十四孝全圖”等;另外還有表現民間趣味的“老鼠娶親”、“圖畫歇後語”等。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老北京年畫《五穀豐登》

年畫中有一種叫“戲出”的,也深受老北京百姓喜愛。“戲出”年畫是按戲劇場面繪畫,有具體戲名。一般選取某出戏某一折中的主要人物,表現某一情節某一場景。流行的有“霸王別姬”、“戰長沙”、“三盜九龍杯”、“空城計”等等。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到了20世紀50年代,老北京人過年貼年畫的習俗仍在。但年畫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畫法上還吸收了國畫、油畫、水粉畫以及攝影等藝術形式。

木版年畫有大大小小几十個產地,其中著名的有: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等地。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懸掛著的年畫、剪紙處處散發出傳統味道

居住在北京的木板年畫愛好者張闊先生今年55歲,他從事年畫將近10年。他說,按生產的技術上說它屬於過去的雕紋印刷之中的一類,也被民俗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從小喜歡木匠活的張闊從選木料到製作木板,

然後刻版,最後印製年畫,都是自己動手

製作木板年畫首先要設計圖稿,然後是刻板畫匠把圖案刻在做好的木板上,最後是印刷工作,複雜的年畫還要進行多色套印。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繪製設計稿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牽紙上版,用擦子擦印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刻板

在北京楊梅竹斜街,張闊十幾平米的工作室顯得有點擁擠,兩張大大的工作臺幾乎佔了整個屋子,可就這樣老張也很滿足,因為這條街聚集了不少手藝人,找個聊得來的人方便。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老張的工作室

2003年,近五十已經自己開飯店的張闊偶然旅遊時接觸到木版年畫,勾起他學木匠手藝時師傅講過的北京木版年畫的回憶,可一聊起來別人竟然不知道北京還有年畫。

回京後,張闊又找到當年的師傅仔細瞭解了北京木版年畫的情況。“人家說北京沒有也對,因為已經幾十年沒有人做啦。”師傅的一席話讓張闊心裡不是滋味,從此他便開始鑽研老北京木版年畫。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不同型號的刻刀

一發不可收拾的張闊最終把飯店盤了出去,一心撲在木版年畫上。做版沒問題,當年木匠手藝的底子信手拈來,刻版也還行,麻煩就在找不到北京年畫的資料,又不知道該請教誰,只能每天泡圖書館查資料,終於在2006年刻出了第一塊版,成功的印出老北京年畫。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張闊老師即興作品《吉祥獸鹿回頭》

刻版用的木材要用梨木,紙張要用熟宣,十年來張闊為了木版年畫耗光了積攢的老本。剛開始全家都反對,後來老伴也逐漸被張闊感染喜歡上了木版年畫,經常給他搭把手。“靠這個掙錢不太可能,可就是喜歡。”這就是張闊堅持了十年的理由。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木版年畫製作流程需要的一些工具

(木板雕刻版,棕刷耙子,膏藥油,宣紙)

隨著對老北京木版年畫的研究,張闊對傳統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也想讓現在的年輕人能通過自己的木版年畫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瞭解。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 2016年1月18日,木版年畫大師在平安里地鐵站現場表演年畫創作,吸引了上百名乘客駐足圍觀

應時而變,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創新,使木版年畫適應大眾的生活與審美情趣,這是保護木版年畫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雕版研習 | 中華一絕,木版年畫


秉承傳承並非固守理念,在傳統年畫固有藝術風範、人文內涵、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做自然延伸和形式創新,賦予木版年畫新的時代內涵和生命力,才能讓傳統文化永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