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票開搶!首屆中國鋼琴音樂周與你不見不散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星海音樂學院

首屆中國鋼琴音樂周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本屆音樂周為公益學術活動

全程免費,入場票需預訂

活動日程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01

2019.5.6(星期一)

1

9

:

0

0

開幕式音樂會

《張昊辰演繹中國鋼琴協奏曲》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交響樂廳)

演出嘉賓

鋼琴家:張昊辰

張昊辰

繼2009年獲得了第十三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後,張昊辰通過他對音樂的深刻感觸、超凡的想象力以及華麗的技巧俘獲了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亞洲觀眾的心。2017年,張昊辰榮獲久負盛名的艾弗裡·費舍爾音樂職業大獎,是為對其音樂潛力的極大認可。

張昊辰在許多世界頂尖的音樂節和系列音樂會均有亮相,包括在BBC逍遙音樂節上和餘隆執棒的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與慕尼黑愛樂樂團在已故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帶領下的門票全部售罄的慕尼黑、中國巡演,在指揮大師瓦萊裡·捷傑耶夫特別邀請下參加的俄羅斯莫斯科的復活節音樂節,與悉尼交響樂團及著名指揮家大衛·羅伯森的中國巡演和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及指揮托馬斯漢格布洛克在東京、北京、上海三地的巡演。

2018/19樂季,張昊辰在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首度合作之餘,還將與費城交響樂團進行亞洲巡演,並與國家愛樂樂團(華盛頓)、香港管弦樂團、聖安吉洛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斯波坎交響樂團合作。獨奏音樂會的演出包括在柏林、巴黎、馬德里、琉森、布魯塞爾等地。

2017年2月,張昊辰最新獨奏會專輯由BIS唱片公司錄製發行,其中曲目包括舒曼、勃拉姆斯、雅納切克和李斯特的作品。在之前的樂季中,張昊辰在亞洲的亮相包括了一系列獨奏音樂會及在中國大陸、香港與日本的協奏音樂會。2017年10月,在卡內基贊克音樂廳的首秀後,張昊辰緊接著與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上演了協奏曲。

張昊辰已經與費城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太平洋交響樂團、堪薩斯城市交響樂團、西雅圖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悉尼交響樂團、日本愛樂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華沙愛樂樂團、臺灣愛樂樂團及香港管弦樂團有過合作。同時,張昊辰還舉行過許多鋼琴獨奏會,例如斯皮維音樂廳音樂會、拉霍亞音樂協會音樂會、波士頓名家系列音樂會、CU藝術家系列音樂會、克萊本系列音樂會、克蘭納特中心音樂會、沃爾夫泰普發現系列音樂會、堪薩斯里德中心音樂會以及UVM藍恩系列音樂會等系列演出。

與此同時,張昊辰還是一名活躍的室內樂音樂家,他與上海絃樂四重奏、東京絃樂四重奏、布倫塔諾絃樂四重奏等室內樂團合作,還與青年藝術家包括小提琴家本傑明·貝爾瑪、大提琴家奧赫裡恩·帕斯卡有合作演出。近期,他被美國的眾多室內樂音樂節邀請出席,其中包括聖塔菲室內樂音樂節和拉霍亞夏日音樂節等。

2009年,張昊辰在範·克萊本鋼琴比賽中的實況錄音經樂滿地唱片公司發行,並廣受好評。同時他還在彼得·羅森關於2009年克萊本比賽的獲獎紀錄片《德州驚喜》中擔任重要角色。

張昊辰畢業於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期間一直跟隨著名鋼琴教育家加里·格拉夫曼進行學習,畢業後定期跟隨鋼琴家安德里斯·哈弗裡格進修。此前,他曾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2001年,11歲的張昊辰考取了深圳藝術學校,師從但昭義教授。2019年1月,張昊辰被聘為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

(向下滑動顯示)

02

2019.5.7(星期二)

0

9

:

3

0

專家研討會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1

4

:

3

0

音樂會

《馬思聰鋼琴作品講演音樂會》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廣州藝術博物館

演出嘉賓

講解:蒲方

演奏:張奕明、趙瑾

蒲 方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現任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音樂史學會、中國音樂評論學會、馬思聰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等

博士,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現任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音樂史學會、中國音樂評論學會、馬思聰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等。主要教授《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公共課程及承帶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已有多名學生的論文在全國獲獎。1994年率先在全國藝術院校開設《中國鋼琴音樂》課程,致力於中國鋼琴音樂研究及推廣工作。曾先後在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發表過論文數十餘篇,並參加教育部重大課題研究,以及《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等書的編寫工作,還參與各類與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及中國鋼琴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演出、藝術講座等。如《輝煌——中國鋼琴獲獎作品音樂會》(2008)和《新霓裳羽衣舞——蕭友梅作品音畫展》(2009);《長青——杜鳴心教授作品音樂會》(2009)、《奉獻——徐振民教授作品音樂會》(2010);2012年主持復原排演了民國歌劇《荊軻》獲得成功。2013、2014年先後在清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育英貝滿老校友合唱團合作舉行了多場《仙樂風飄——黃自及近代優秀聲樂作品賞析》藝術講座。2015年參與策劃編輯出版了《百花爭豔——中華鋼琴100年》系列樂譜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以及《正義之聲——抗戰歌曲100首》(新聞出版總局及中國唱片總公司)。2017年先後三次在中央音樂學院及北京大學主講了《民國鋼琴作品系列音樂會》等,收到了較好的反響。

張奕明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張奕明是一位鋼琴以及早期鋼琴的演奏家。他頻繁地在費城,芝加哥與中國各地演出,近年來比較重要的演出包括在芝加哥古典音樂電臺(WFMT)的兩次直播獨奏音樂會,在芝加哥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和伊利諾伊州最大的圖書館Harold Washington圖書館的專場音樂會等。國內方面,2016年以來他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處開過獨奏音樂會以及舉辦講座。2017年,張奕明主要進行民國時期(1912-1949)華人鋼琴作品的研究和演奏。除了在中央音樂學院開了兩次民國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以外,他還出版了專著《民國鋼琴志》,編了《民國鋼琴散曲集》。此外他還在上海音樂廳的音樂午茶演奏了貝多芬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

張奕明的文章頻繁地出現於《鋼琴藝術》,《愛樂》,以及《音樂愛好者》等雜誌。作為汪立三研究的專家,張奕明已經在國內外開過多次汪立三專場音樂會(包括2014年五次演奏汪立三全部鋼琴作品的系列音樂會). 除此之外,他首演過多部汪立三作品,在《鋼琴藝術》發表過5篇關於汪立三的文章,錄製了汪立三鋼琴作品全集(共三張唱片,將由Naxos公司發行),在國內外多家藝術院校進行講座,2015年在國際現代作品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s)發表了一篇論文, 並與上海電視臺合作拍攝紀錄片《尋找汪立三》。目前,張奕明是葛甘孺室內樂組合的鋼琴家, 這個組合專門演奏作曲家葛甘孺的作品。除了葛甘孺以外,他還與作曲家郭祖榮、鄒向平和王阿毛進行合作。

作為一個音樂翻譯者,張奕明曾經翻譯出版的著作有:車爾尼的《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正確演奏》、長笛家格拉夫的《長笛基礎練習》、《音樂演繹》以及《歌唱著的長笛》等。他翻譯出版的樂譜包括亨利版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貝爾格的鋼琴奏鳴曲、Durand版的德彪西鋼琴作品等。目前他正在著手進行鍵盤音樂第一手資料(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早期)的整編,註釋和翻譯工作。

在獲得鋼琴演奏博士學位的Temple大學,張奕明曾師從Harvey Wedeen(鋼琴)和Lambert Orkis(早期鋼琴,現代音樂以及室內樂)。

趙 瑾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趙瑾,香港籍,鋼琴演奏專業博士,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有“鋼琴才女”之美譽。

趙瑾出生於昆明,三歲隨父母移居香港。自幼跟隨原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主任馬思蓀、音樂家馬思聰之女馬碧雪學習鋼琴,音樂天賦逐漸顯露。

1999年,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後,以獎學金進入全球頂尖的伊斯曼音樂學院,經周廣仁教授推薦,師從美國李斯特鋼琴協會主席萊瑞思教授。畢業後考入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攻讀碩士,隨後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音樂學院深造一年,2006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音樂學院攻讀博士。2009年回國受聘於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教學與研究工作成績斐然,為學院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及拔尖人才指導老師。

趙瑾的演奏技巧準確自如、乾淨利索、音樂表現鮮明、有說服力。——周廣仁(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鋼琴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教授)

我很欣賞她對每部風格各異的新作品的獨到的詮釋。—— 陳怡(美國國家文理科學院終身院士、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趙瑾對中國現代鋼琴藝術的熱忱與奉獻是中國當代青年鋼琴家的表率。——周龍(第95屆美國普利策音樂獎得主、著名華裔作曲家)

就像要延續我們的生命一樣,藝術家只有肩負著傳承本土文化的重任時,她才更具價值、更能表現出對民族、國家、世界和生命的愛! 趙瑾博士就是一位用真誠、執著、火熱的心,去傳承中華文化、謳歌民族精神的鋼琴家!—— 張朝(國家一級作曲、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作曲教授)

(向下滑動顯示)

1

7

:

0

0

講座

《鋼琴教師、演奏者從事中國

鋼琴音樂研究的心路歷程》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講座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嘉賓

代百生

代百生

代百生,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副教授,音樂系主任,德國法蘭克福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博士。1991年開始高校教學工作,曾先後任教於武漢音樂學院、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現有學術兼職包括國際音樂教育協會(ISME)會員,亞太音樂教育協會(APSMER)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學分會理事。

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及“鋼琴音樂與鋼琴教育研究”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已出版中、德文學術專著4部,包括以德文在歐洲出版並全球發行的博士論文(2006)、《中德當代學校音樂教育與音樂教師教育比較研究》(2014)、《中國鋼琴音樂研究》(2014)、《鋼琴教學法》(1998);主編、參編鋼琴教材4套8本、音樂論文集3本,發表中、英、德文音樂學術期刊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00餘篇 。

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研究報告:基於中文論文的研究(2017版)》中,代百生榮列一級學科“藝術學”第23名及二級學科“音樂舞蹈”第11名,是澳門地區唯一當選的學者。

講座簡介

分享講者作為鋼琴演奏者、鋼琴教師投身於中國鋼琴音樂研究的各種感受與反思。從文化母語產生的喜愛聽喜歡彈以及鋼琴教學的需要,及至碩士畢業舉辦中國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後一些討論的激勵,促使其跨入音樂學術領域時將中國鋼琴音樂作為自己畢生研究的對象。在文獻梳理以及具體研究中所發現的問題與思辨,到一種研究思路的成型,研究框架的設計,作為鋼琴教師與演奏者從事中國鋼琴音樂學術研究中的各種酸甜苦辣、成敗得失一一道來。中國鋼琴音樂研究不應該只是音樂學者的任務,更呼喚中國廣大的鋼琴教師、鋼琴家乃至作曲家們的積極參與,他們豐富的藝術實踐與創作感性經驗與學術研究的理性認識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鋼琴音樂研究的發展。

(向下滑動顯示)

1

9

:

3

0

音樂紀錄片

《尋找汪立三》首映式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汪立三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汪立三( 1933.3.24-2013.7.6 )作曲家,原籍四川犍為,生於武漢。1948年入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 1951年考人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1959年在佳木斯合江農墾局文工團工作,1963年起先後調到哈爾濱藝術學院音樂系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系任教。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他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及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併兼任中國音協常務理事和黑龍江分會主席、黑龍江文聯副主席。鋼琴曲前奏與賦格套曲《他山集》作於1980年,被認為是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的一部復調音樂代表作。他的主要作品還有鋼琴曲《蘭花花》《小奏鳴曲》《幻想奏鳴曲“黑土”——二人轉的回憶》《夢天》《秦王飲酒》及鋼琴組曲《東山魁夷畫意》等。

(向下滑動顯示)

03

2019.5.8(星期三)

0

9

:

0

0

大師班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授課大師

但昭義

但昭義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但昭義,中國著名鋼琴教育家,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深圳藝術學校終身教授,四川音樂學院鋼琴藝術研究院院長,教學能力規範標準起草人,四川音樂學院/深圳藝校教授、冠軍教練。

從事鋼琴教學五十餘年,總計有26人在國際鋼琴賽事中獲獎70項,其中26次獲得第一名。他的學生李雲迪、陳薩、張昊辰先後在“肖邦”、“利茲”、“克萊本”等世界頂級鋼琴賽事上斬獲大獎,在中國鋼琴教育史上具有歷史意義。之後,他的又一批學生左章、薛汀哲、潘林子、古靜丹、杜天奇等又相繼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

(向下滑動顯示)

1

0

:

3

0

講座

《中國鋼琴改編曲演奏體會》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講座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嘉賓

鮑蕙蕎

鮑蕙蕎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鮑蕙蕎是中國最著名的鋼琴家之一。

她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並保送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後又考入碩士研究生班。先後師從著名鋼琴教授朱工一及蘇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鋼琴教授塔姬雅娜·彼得羅芙娜·克拉芙琴柯。她從中學時代起就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演出。大學時代又多次在國內外鋼琴比賽中獲獎。

她除在中國許多城市舉行音樂會外,還出訪過30多個國家,舉行音樂會、擔任評委及講學。

她不僅歷任中國幾乎所有重要鋼琴比賽的評委或評委會主席。還應邀在美國、英國、以色列、西班牙、韓國、格魯吉亞、南非、墨西哥、羅馬尼亞、智利等國家擔任過十餘個重要國際鋼琴比賽(如利茲國際鋼琴比賽、魯賓斯坦國際鋼琴比賽、首爾國際鋼琴比賽、吉娜·巴考厄國際鋼鋼琴比賽、

哈恩國際鋼琴比賽、e-國際鋼琴比賽等)中擔任評委。

從1970年起,直到退休前,她一直擔任中國交響樂團鋼琴獨奏家。是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並曾被中國文化部評委“優秀專家”。

她錄製過20餘種CD及錄像。1992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

她著有《鮑蕙蕎傾聽同行—中外鋼琴家訪談錄》(已出版三集)。並主編及親自參於編撰《新思路鋼琴系列教程》(已出版18集)。

退休後,她致力於教學工作,多名學生在國際、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現受聘為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客席教授。

她曾擔任第五、第六屆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顧問。

從2007年起,擔任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中國國際鋼琴比賽”評委會主席。

(向下滑動顯示)

1

4

:

0

0

講座

《“西而化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講座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嘉賓

高為傑、高平

高為傑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高為傑 作曲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漢族,1938年5月生於上海。196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先後受教於鄧爾敬、章純、俞抒、丁善德、鄒魯等教授。曾任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及《人民音樂》《中國音樂學》編委。1983年創建中國第一個現代音樂團體“作曲家創作探索會”並任會長。

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特聘研究項目主持、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首屆外聘聯繫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延邊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兼聘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聘教授、天津音樂學院榮譽教授、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創作——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顧問以及《中國新音樂年鑑》《人民音樂》《中國音樂》《愛樂》等刊物編委。作為作曲家,高為傑的音樂作品曾在國內外演出、出版並獲多種獎項。

作為教師,高為傑在近六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大批音樂人材,其中很多人都已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曲家、理論家或教師。

高為傑2008年與2014年於北京成功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2010年舉辦從教50週年師生作品音樂會,均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在理論方面有《和聲力學研究》,《曲式分析基礎教程》,《論音階的構成與分類編目》,《音級集合的配套》,《音樂名作賞析》,《20世紀音樂名著導讀》及《曲式與作品分析基礎》等專著與論文百餘種。

2008年7月,被評為北京市高校名師。

曾應邀出訪新西蘭、韓國、法國、英國、美國、荷蘭、墨西哥、新加坡及臺灣、香港等國家與地區參加學術會議、音樂節、講學、擔任國際比賽評委及演出作品。曾多次應聘擔任全國音樂創作評獎評委、“金鐘獎” 評委及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廣播電臺、四川省廣播電臺、廣東省廣播電臺以及《美國之音》廣播電臺、法蘭西廣播電臺、羅馬廣播電臺和英國BBC廣播電臺都曾為他作過專訪及作品播放節目。傳略載入英國劍橋《國際音樂與音樂家名人詞典》(第17版)等辭書。

高 平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高平作曲家、鋼琴家,生於成都。90年代留學美國,獲得鋼琴碩士、作曲博士學位。

他受諸多世界音樂名家及團體的委約寫作並得到廣泛的表演。作品曾在阿斯本,德累斯頓,惠靈頓等國際音樂節,及卡內基,林肯中心,聖彼得堡愛樂,國家大劇院等著名音樂廳上演。

高平的作品專輯《說書人—作曲家肖像》《鋼琴五重奏-梅蘭竹菊》由Naxos公司全球發行,獲大量好評。意大利PERCORSIMUSICALI稱高平作品“有眾多值得去發現的美妙細節…根據文字或單純的情感塑造出音樂形象的強大能力,這些品質讓高平成為近年來中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2017年,中國唱片總司出版和人民音樂音像出版社分別出版《窗外-高平鋼琴作品選集》、《清風-高平民族室內樂作品專輯》。

2016年初,受木心美術館館長、藝術家陳丹青先生之託,高平開啟整理與創編木心先生音樂遺稿工作,並於同年末在烏鎮大劇院舉行“木心音樂首演音樂會”。

高平現任首師大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和作曲系主任。高平曾在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音樂學院任教多年。高平受邀任新西蘭惠靈頓交響樂團(OrchestraWellington)2018音樂季駐團作曲家。

(向下滑動顯示)

1

5

:

3

0

講座

中國風格的理想與實踐

—— 鋼琴演奏技法心得漫談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講座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嘉賓

吳迎

吳 迎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吳迎,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原鋼琴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音協鋼琴學會會長。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1982年獲碩士學位隨後留學奧地利,師從世界著名鋼琴大師巴杜拉·斯科達教授;回國後在母校任教。1992年獲瑞士歌德基金會頒發的“巴杜拉·斯科達獎”。1994年—2004年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教授。1999年被授予“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

曾在英國BBC廣播電臺舉行實況轉播音樂會;在埃涅斯庫音樂節、肖邦音樂節舉辦獨奏音樂會,並應波蘭肖邦協會邀請在華沙肖邦公園舉行音樂會。近年來,還在捷克、羅馬尼亞、奧地利、西班牙、瑞士、希臘及國內各地舉行音樂會,並與國內外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錄有多張獨奏、重奏及協奏曲唱片。

曾擔任國內外重要鋼琴比賽評委。

(向下滑動顯示)

1

6

:

4

5

大師班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授課大師

崔世光

崔世光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崔世光,美籍華裔鋼琴家/作曲家,中國中央樂團鋼琴獨奏家兼創作組成員在職期間(1978-84)為中國音樂家小組成員,文化交流演出地包括蘇聯,東歐和西歐國家四十多個城市。

1984年赴美國留學後受聘Syracuse大學任教六年。曾在英國奧德堡音樂節、奧地利繆瑙中國文化研討會及因斯布魯克第17屆國際音樂教育大會、邁阿密全美音樂教師年會上作中國鋼琴音樂專題講座。1990年在《美國音樂教師》雜誌上發表文章介紹中國音樂教育狀況,是首次由中國音樂家向西方的專題介紹。鋼琴作品在形式與技法上以中西融匯著稱,演奏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唱片公司、香港唱片公司錄音/錄製唱片及磁碟發行。

(向下滑動顯示)

1

9

:

3

0

音樂會

《鋼琴的東方魂

——張朝鋼琴作品講演音樂會》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郎朗音樂廳)

演出嘉賓

講解:張朝

演奏:蔡曦

張 朝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張朝,中國當代最活躍的作曲家之一,世界著名音樂出版社德國Schott簽約作曲家,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倫敦聖三一音樂學院及澳洲鋼琴考級首次華人作曲家作品入選者,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北京“四個一批”人才、“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獲得者。曾應邀為盛中國、郎朗、李雲迪、韓磊等眾多著名音樂家作曲。其創作被澳大利亞ABC廣播電臺稱為“無與倫比的現代作品”。傳略及作品載入《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國交響音樂博覽》《中國鋼琴獨奏作品百年經典》等。

張朝作品曾獲中國音樂“金鐘獎”、“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及美國、日本、澳洲國際比賽等多項獎勵。論文《論音樂的審美》獲國家社科二等獎。代表作:絃樂四重奏《圖騰》、鋼琴曲《皮黃》《滇南山謠三首》《中國之夢》、鋼琴協奏曲《哀牢狂想》、二胡協奏曲《太陽祭》、柳琴協奏曲《青銅樂舞》、琵琶協奏曲《天地歌》、第一揚琴協奏曲《盤古》、大型民族管絃樂套曲《七彩之和》、合唱《春天來了》、舞劇《草原記憶》、音樂劇《我的烏蘭牧騎》、歌劇《芥子園》、大型舞蹈詩《銅鼓》、大型森林舞臺劇《邊城》、音樂專輯《神話》等。影視音樂:《狃花女》《寶蓮燈》《東方朔》《鳳求凰》《四十九日祭》等。

蔡 曦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蔡曦,青年鋼琴家,3歲隨父學琴,9歲在上海音樂廳公開演奏,曾師從德國著名鋼琴家、作曲家RarkoDelorko教授,後就讀於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學院和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留美期間先後師從世界著名鋼琴家AnthonydiBonaventura先生、俄羅斯鋼琴家PavelNersessian教授、曼尼斯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PavlinaDokovska女士。她的演奏技術全面且涉獵廣泛,加拿大鋼琴家JohnPerry先生評價她的“音樂很特別,是從心底發出的聲音”。俄羅斯鋼琴家PavelNerssesian教授稱她是“一個大有前途的年輕鋼琴家,並快速成長為一個有趣的藝術家,音色美麗而獨特。”留美時期,她常受到美國當代作曲家們的青睞與邀請演奏新作品,曾在VoicesBoston、MannesNewMusic音樂會擔任鋼琴主奏。

蔡曦學成歸國後,將演奏重心放在了演繹中國鋼琴作品上。2016年春節她受邀赴馬來西亞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併成功舉辦了數場中國鋼琴作品音樂會。近年來她與中國著名作曲家張朝先生合作開展《鋼琴的東方魂——蔡曦演繹張朝鋼琴作品講演音樂會》,並錄製了《張朝鋼琴作品選輯》,於2019年初由庫克音樂發行。其中收錄了張朝鋼琴協奏曲作品《哀牢狂想》、張朝鋼琴獨奏作品《努瑪阿美》、《兒童西藏組曲》、《中國之夢》、音樂日記兩首《冥想》《遐想》、《在那遙遠的地方》、《音詩》、《遠方的香格里拉》等。

(向下滑動顯示)

04

2019.5.9(星期四)

0

9

:

3

0

講座

《我的鋼琴寫作》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講座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嘉賓

倪洪進

倪洪進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倪洪進,1935年生,浙江人。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早年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195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先後在中央音樂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任教、致力於鋼琴音樂創作。《倪洪進鋼琴作品選》(中國著名作曲家鋼琴作品系列)由上海音樂出版社發行。教學的同時堅持演奏,在國內外音樂院校和音樂廳、媒體演奏和講學。錄製有CD專輯《幻想曲》及《敘事曲》,並參與錄製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合集》示範教材、《中國鋼琴作品名家教名曲》等多種錄音、錄像。

(向下滑動顯示)

1

0

:

4

5

大師班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授課大師

儲望華

儲望華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儲望華,旅澳華裔作曲家、鋼琴家。《黃河》鋼琴協奏曲的主要執筆人之一,並對該作品的鋼琴獨奏部分做出了重大貢獻。半個世紀以來,儲望華改編或創作的《翻身的日子》《箏簫吟》《二泉映月》《新疆隨想曲》《南海小哨兵》《茉莉花幻想曲》《18首中外通俗名曲四手聯彈》等鋼琴作品,在中國教學、考級、演奏、比賽中,受到了各地師生以及廣大聽眾們的喜愛和歡迎。196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並留校任教,1982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深造現代作曲,1985年獲墨爾本大學音樂碩士,1987年榮獲澳大利亞埃伯特.邁基(AlbertHMaggs)作曲大獎,併成為澳大利亞音樂中心常任代表。他的音樂創作擴展到了交響樂、室內樂以及聲樂、器樂等方面。他創作的《灰燼星期三》《秋之泣》《絲綢之路》等交響樂作品和《薩克斯管協奏曲》《手風琴協奏曲【生命之歌】》等,在澳大利亞和中國公演,合唱《華夏情懷》在香港公演,打擊樂獨奏《十面埋伏》在墨爾本和臺北演出,《第二鋼琴協曲》在瑞典公演,《第三鋼琴協奏曲》在深玔、北京公演。2013年12月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了“華夏情懷---儲望華交響樂.鋼琴作品演奏會”。

在1956年第一屆全國音樂週上,年僅14歲的儲望華的處女作二胡獨奏曲《村歌》參加了演出,《人民日報》稱他為“帶紅領巾的作曲者”。1979年由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舉行了“儲望華鋼琴作品音樂會”,為此院長趙渢曾在《人民音樂》撰文稱:這在中國音樂史上,一個音樂會全部演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還是第一次。

儲望華音樂作品的主要特點,是在民族風格方面的嘗試探索,和他很多鋼琴曲中的“可彈性”“可聽性”“可教性”。他的生活和創作經歷、個性氣質和創作背景,奠定了他的音樂特點,從調式色彩、和聲織體、節奏韻律等手法中,尋求“中國風格”的含蓄美和自然美。儲望華鋼琴作品不僅具有中國優秀鋼琴音樂的共性,還以其鮮明的個性和魅力,對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向下滑動顯示)

1

4

:

4

5

音樂會

《情繫星海 ——

杜寧武中國鋼琴作品集世界首演》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郎朗音樂廳)

演出嘉賓

講解:杜寧武

演奏:沈惠蓮、杜寧武

杜寧武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作為同代人中最具才華的音樂家之一,杜寧武是一位有很高造詣的鋼琴演奏家兼作曲家。早年師從張孔凡、黃雅和李淇,並跟隨父親杜鉗學作曲。在肖酩教授門下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6獲東京國際音樂比賽第五名。18歲獲悉尼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著名樂評家勳伯格隨後在《紐約時報》雜誌上寫道“杜具有最傑出的天賦”。畢業於紐約朱莉亞學院。音樂會遍及幾大洲。一起合作演出的音樂家有王健、林昭亮、秦立巍、柴亮等。其作品《24首鋼琴前奏曲》被周廣仁老師稱為“一百年以來,中國鋼琴作品最宏偉的一部鋼琴獨奏套曲”。與夫人沈惠蓮組建的“杜與沈”雙鋼琴組合被稱為“天衣無縫”、“宛若一人”,榮獲意大利伊布拉國際比賽雙鋼琴項目大獎,及挪威格里格國際鋼琴比賽雙鋼琴及四手聯彈兩項首獎。現任教於星海音樂學院本科及研究生部,並擔任室內樂教研室主任之職。

沈惠蓮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美籍韓裔鋼琴家沈惠蓮因她在琴鍵上所表現的獨特的詩意與魅力而受到高度的敬重,曾在鋼琴比賽和音樂會中引起世界各地聽眾的驚歎。10歲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莫扎特“加冕”協奏曲獲巨大成功。紐約時報寫道:“提及神童,真正令人驚愕的是沈惠蓮,她以行家的自信,給予一種遠遠超乎她的年齡的演奏。”畢業於朱莉亞音樂學院,兩次贏得校內協奏曲比賽首獎,並在Westchester交響樂團比賽、Yonkers愛樂樂團比賽、得克薩斯州國家青年藝術家比賽、意大利Senigallia國際鋼琴大賽中均獲首獎。曾與許多交響樂團合作,如與美國交響樂團在紐約林肯中心的音樂會及與瑞士蘇黎士Tonhalle交響樂團的音樂會。與丈夫杜寧武組建的“杜與沈”雙鋼琴組合被稱為“天衣無縫”、“宛若一人”,榮獲意大利伊布拉國際比賽雙鋼琴項目大獎,及挪威格里格國際鋼琴比賽雙鋼琴及四手聯彈兩項首獎。“杜與沈”常在國內外舉行雙鋼琴音樂會,受到熱烈歡迎。現任教於星海音樂學院本科及研究生部。

(向下滑動顯示)

1

6

:

2

0

講座

《臺灣音樂哲人——陳泗治》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嘉賓

卓甫見、蔡採秀、諸大明

卓甫見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卓甫見教授是臺灣資深的鋼琴家,前任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及鋼琴教授召集人。在長達三十七年的教學中,對於提攜後輩不遺餘力,桃李滿天下。對事情的要求堅持完美,令人敬佩。其演奏的足跡遍及海內外。

1980至1984年中,取得全額獎學金,先後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及舊金山音樂學院。在鋼琴名師Mack McCary門下學習,從中獲得高深的演奏技巧及教學涵。其曲風獨特,音樂張力十足,深具說服力。擅長的曲目多元,從古典到進代,包括即興、爵士、各類歌謠、編曲、、、等。為人熱心、風趣,襯托其藝術之素養,實更展大師之風範。

卓教授歷年來的論文暨著作如下:

1、漫談音樂教育之起 步與發展(1994)

2、音感訓練面面觀(1996)

3、鋼琴視奏365(1997)

4、為鋼琴教學把脈(2001)

5、臺灣音樂哲人--陳泗治(2002)

6、應用鍵盤和聲學(2003)

7、整合性音樂能力訓練(2004)

蔡採秀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臺灣嘉義人,1969年榮膺臺灣區鋼琴賽少年組冠軍。在臺先後師事楊瓊珍、吳季札,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期間學琴不斷,赴美國茱莉亞及新英格蘭音樂院深造期間,師事於HowardKarp、OxanaYablonskaya、BeveridgeWebster及PatriciaZander,並曾受邀於紐約卡內基獨奏廳演出。

1982年返國,在東吳大學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至今。除臺灣之外,曾赴韓國、瑞士、德國、巴西、香港及中國北京等地舉行獨奏會或與樂團演出協奏曲,並曾與BerlSenovsky、PatriceFantanarosa、PaulTortelier等音樂家合作。

蔡採秀在詮釋中國樂曲方面亦有獨到的一面。1985年灌錄〈江文也鋼琴小品集〉;1985年在德國與波蘭愛樂室內樂灌錄郭芝苑、徐頌仁的鋼琴協奏曲,榮獲1987年最佳唱片金鼎獎,並陸續為奇美文化基金會灌錄室內樂及鋼琴獨奏之專輯,2001年與俄羅斯愛樂交響樂團合作錄製貝多芬《皇帝》等鋼琴協奏曲。

諸大明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諸大明被譽為「現今美國樂壇最引人囑目的鋼琴家之一」的諸大明(福特渥斯電訊報),自九歲起正式學習鋼琴,十歲即舉行獨奏會,引起轟動。1981年應邀參加世界四大鋼琴比賽之一的美國「範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以精湛琴藝,成為第一個在這項國際大賽中獲獎的中國人。

美國權威樂評家哈洛德荀柏格以「中國鋼琴家諸大明震驚了克萊本大賽」為標題,在紐約時報發表了專題報導。並稱諸大明為「最具魅力之演奏家」,隨後,諸大明到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研究深造,師承鋼琴大師魯道夫費庫斯尼(RudolfFirkusny),取得「國際吉娜巴考爾鋼琴獎學金比賽」首獎,茱莉亞音樂學院協奏曲比賽冠軍,及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旅美期間,諸大明演奏足跡遍及北美、歐洲及遠東,深獲好評。華盛頓郵報的瓊安,芮陶勒推崇「諸大明是一位極富表現力的大師」,並指出「無可置疑的,他是一位除了在音樂上言之有物的藝術家,而且具有真正巨匠般的高妙技巧」。紐約資深樂評家歐文,克羅頓稱他為「天才橫溢的演奏家」。德州休士頓記事報的查爾斯.華德先生則稱「諸大明的演奏呈現了令人難忘的深刻詮釋」。史丹頓島先驅報的愛德溫.羅拔茲認為他的演奏,「宛如蕭邦本人的演奏,優雅而華貴」而格林威治時報的專欄評論家約翰.斯威尼寫道:「他所表達的音樂不但具有深刻內涵,而且風格純正。他對音樂的認知,已達到真誠與生命力合為一體的化境」。

除了獨奏會,諸大明並應邀以獨奏者的身分與世界許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中國大陸, 德國, 加拿大, 美國, 日本及中國臺灣的廣播電臺及電視臺均多次轉播諸大明的演奏會實況,包括美國紐約時報廣播電臺、日本NHK電臺,中國大陸中央廣播電臺。美國的公共電視網並特邀諸大明製作獨奏專輯,通過衛星,在全美及加拿大聯播。

諸大明旅美期間曾在多所音樂學院任教。包括茱莉亞音樂學院、紐約大學音樂系,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專題節目演講藝術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捷克等地的國際音樂節。現任教於東吳大學。諸大明並且經常應邀擔任國際鋼琴大賽的評審。

(向下滑動顯示)

1

9

:

3

0

閉幕式音樂會

《感恩·致敬

——拉脫維亞籍鋼琴家、

作曲家夏裡柯在香港、澳門的

鋼琴作品講學音樂會》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點擊查看大圖

活動地點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郎朗音樂廳)

演出嘉賓

講解:梁茂春

演奏:李淇、蔡崇力、冼勁松、

金萊、黃業崴、沈璐、喬華

梁茂春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梁茂春,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史學家。1940年3月生於上海。1956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64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專業方向是中國現當代音樂史、音樂評論。2009年退休後,曾兼任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和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兼職教授。

主要專著有《中國當代音樂》、《香港作曲家》、《百年音樂之聲》、《世界藝術史·音樂卷》(與蔡良玉合著)、《音樂史的邊角——中國現當代音樂史研究的一個視角》、《梁茂春音樂評論選》等。

主編的著作有:《中國音樂通史教程》、《中國音樂論辯》、《中國交響音樂博覽》等。

發表的主要論文有:《百年琴韻——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世紀回眸》、《創造思維——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思維方式》、《王洛賓採訪錄》、《訪黎錦光記錄》、《丁雪松談鄭律成》、《採訪劉熾記錄》、《“人文音樂史”漫議》、《“口述音樂史”十問》、《音樂論文寫作“十要”》等。

李 淇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李淇—中國著名鋼琴家、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教授及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顧問。

李淇1954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1964年經全國選拔,代表中國參加第三屆喬治·艾涅斯庫國際鋼琴大賽獲獎載譽而歸。1965年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任廣州交響樂團鋼琴獨奏演員。

李淇曾在亞洲、歐洲、北美洲數十個城市演奏,受到聽眾和報刊評論的高度讚揚。李淇熱愛中國鋼琴作品,在校期間曾兩次獲得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比賽一等獎,1979年他作為中國音樂家小組成員在德國和奧地利十餘城市演出,中國鋼琴作品是其中主要曲目,並在科隆電臺和西柏林電臺錄製了一批中國鋼琴作品。除演奏外,李淇熱愛鋼琴教學,多年來幫助了不少鋼琴人才的成長。在他指導過的學生中,不乏目前活躍在中國鋼琴舞臺的青年演奏家和音樂院校的教學中堅。

李淇熱心參與社會音樂活動,近年應邀擔任許多重大比賽的評委如:第四、五、六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預選賽、第四、六、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鋼琴比賽、等等。

李淇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廣州交響樂團副團長。

蔡崇力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蔡崇力,國際鋼琴演奏家、教育家,香港鋼琴協會會長,香港-亞洲鋼琴公開賽創始人之一。自小隨郭粵基與俄羅斯音樂家夏理柯學琴。十五歲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獎學金及翌年獲巖士唐夫人獎學金。畢業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及以優異成績獲日內瓦音樂學院頒予演奏第一獎。師承Lamar Crowson,Louis Hiltbrand,斯克理亞賓弟子Igor Astrow,米開朗基理及卓理庇德基。

曾與㨗克室樂團、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韓國KBS、北京中央交響樂團等合作,指揮家包括麥森•蕭斯塔科維奇及阿爾帕•吉列茲。他是第一位以荷路維茲私人鋼琴開獨奏會並紀念這位偉大藝術家的中國音樂家。

冼勁松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冼勁松,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主科教研室主任、廣州市音樂家協會鋼琴委員會會長、廣東省鋼琴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理事、施坦威藝術家。

先後師從李淇教授、鄭麗琴教授、吳元教授等名師。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後考入德國埃森福克旺根國立高等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專業,先後師從俄羅斯著名鋼琴教育家布拉托夫教授、科隆音樂學院陳必先教授以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前任鋼琴系主任馬裡寧教授(著名鋼琴教育家涅高茲的學生兼助教)。

回國工作後,所教學生曾在美國邁阿密國際青少年雙鋼琴比賽、德國威斯巴登國際鋼琴比賽等國內、國際大賽中屢獲殊榮。

金 萊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金萊,是青年鋼琴演奏家,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受中央電視臺邀請為該臺音樂欣賞欄目錄制鋼琴作品;曾與“北京四重奏”、“廣州交響樂團重奏”,以及與國內外器樂獨奏家合作過,更是與國際著名小提琴家金力的合作最為親密無間,是金力在國內指定合作的鋼琴家。

作為鋼琴系主科教師,教學認真負責,碩果累累,學生多次榮獲省級、全國性等賽事的獎項。近年來還在北京、廣州、廈門、肇慶等城市成功舉辦“歲月留聲——4個人的3重奏”、“乘著歌聲的翅膀”、“帶你走進從巴洛克到20世紀的鋼琴精品音樂”等以音樂會、大師班、講座、公開課多種形式開展的教學科研活動。

黃業崴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黃業崴(加拿大)副教授,四歲半起先後跟隨星海音樂學院譚瑩、楊惠美教授,烏克蘭專家波波娃教授、布加耶夫斯基教授學習。1997年從星海音院附中到烏克蘭國立敖德薩音樂學院求學,師從波波娃教授。因學習成績突出被學院肯定,被學院特許跳級提前畢業。2002年以全優成績在敖德薩獲“榮譽演奏碩士”文憑,是當時最年輕的碩士畢業生。同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國立音樂學院,師從德國鋼琴家,重奏家羅伊施納教授,並獲獎學金。2004年以滿分、最優秀成績獲“演奏家”文憑(本專業最高學位,相當於博士)。2007至2010師從加拿大知名音樂家李金星教授,並獲得溫哥華音樂學院頒發的藝術家文憑。在外求學期間曾得到世界知名鋼琴家、教育家周廣仁,金斯伯格(烏)、卡拉伊涅夫(烏)、彼得羅夫(俄)、巴什基洛夫(俄)、維薩拉澤(俄)、布蘭德爾(奧)等的讚許和指導。曾在烏克蘭、意大利、德國、土耳其、奧地利、中國、加拿大等國家多個城市舉行過百場演奏會,與各大城市交響樂團合作過數十場協奏曲音樂會。亦曾於烏克蘭霍洛維茲國際鋼琴比賽,加拿大太平洋國際比賽中獲獎。現累積多年的鋼琴演奏,教學和伴奏,重奏的經驗,自2010年9月起受聘於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在學院大學鋼琴系任教。

沈 璐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沈璐,旅美青年鋼琴家,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個人獨奏重奏和協奏曲音樂會,其精湛的演奏技藝,多變的色彩音色以及風格迥異的曲目,贏得了無數掌聲和高度評價。沈璐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了一系列的輝煌,贏得了包括Hilton Head, Florida,Wideman, Campillos, Ferrol Dublin,CCTV,金鐘獎等國內外鋼琴比賽大獎。沈璐1999年就讀於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鋼琴學科李思穎主任;2015年考取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鋼琴家吳迎教授並取得學士學位;2009-2013年期間就讀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和克利夫蘭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鋼琴家Alexander Korsantia 和Haesun Paik 教授,取得了碩士跟鋼琴演奏家博士學位。2016年沈璐被評為華夏琴英中國十大鋼琴家,施坦威公司為其錄製的專輯”Watercolor”受到各界音樂人士的好評。沈璐現任教於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所教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獎並考取了國內多所知名音樂學府。

喬 華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鋼琴演奏博士,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鋼琴系。現任教於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廣東省鋼琴學會會員,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考官,廣東省音樂家協會考官。

曾先後師從於莫斯科音樂學院Y.Lissichenko副教授、俄羅斯著名鋼琴家N.Trull和I.Plotnikova教授。多次在被譽為“世界唯一”的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小廳和拉赫瑪尼諾夫廳演奏並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2004年7月在意大利聖·巴洛特羅密歐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同年9月參加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獲獎留學生音樂會。2004年10月以專業課全優成績畢業,獲得鋼琴演奏副博士。2004年12月繼續深造鋼琴的同時開始師從M.Karatogina教授攻讀音樂理論博士,2007年畢業回國。作為鋼琴演奏家經常活躍在舞臺上,舉辦大量獨奏重奏音樂會,包括:2004年在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附中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05年在廈門鼓浪嶼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06年春節在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白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08年初在廈門大學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08年5月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沙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09年6月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策劃舉辦“六月之聲”綜合音樂會;2009年11月底在福建音樂學院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09年12月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13年12月在廣州博蘭斯勒鋼琴藝術中心舉辦喬華學生鋼琴音樂會。2015年12月在佛山南海區文化館舉辦喬華師生俄羅斯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2015年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個人獨奏專輯《聆聽舒曼》;2016年4月在星海音樂學院室內音樂廳舉辦喬華2016鋼琴獨奏音樂會;2016年10月、11月分別在星海音樂學院室內音樂廳和廣州購書中心舉辦“胤禛美人圖”雙鋼琴音樂會;2016年12月在東莞玉蘭大劇院參加“中外經典音樂作品專場”音樂會;2017年12月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喬華學生中國鋼琴作品鑑賞會(黃安倫鋼琴作品專場)”;2018年在第七屆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家音樂季中舉辦喬華鋼琴獨奏音樂會暨相西源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

此外,面向音樂學院和社會推出一系列鋼琴講座包括:2014年4月在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辦講座《俄羅斯鋼琴樂派之傳承與特點》;2015年1月應邀在廣州大劇院“交一天時光給藝術”活動中舉辦講座《俄羅斯鋼琴藝術》;其中2015年4月至6月應邀在廣州大劇院舉辦的鋼琴學習與演奏系列講座包括《如何學好鋼琴》《鋼琴-舞臺表演藝術》等反響強烈,受到了聽眾的廣泛好評。2017年9月應邀在大劇院舉辦“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賞析會”。2014、2018年榮獲星海音樂學院年度教學評估優秀稱號;2015年榮獲廣東省年度優秀音樂家獎;2016年榮獲星海音樂學院優秀教師稱號。星海音樂學院音樂考級叢書鋼琴卷(6-10級)編委。學生多次在比賽中獲獎並被各大音樂學院錄取。

(向下滑動顯示)

取票方式

-音樂會-

演出前1個半小時開始在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票務處兌換門票。演出開始前10分鐘,將停止兌換門票的服務。

-大師班-

大師班開講前1個半小時開始在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二樓票務處兌換門票。大師班開始前10分鐘,將停止兌換門票的服務。

-講座-

講座開講前1個半小時開始在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二樓票務處兌換門票。講座開始前10分鐘,將停止兌換門票的服務。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星海音樂學院

-承辦單位-

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

-協辦單位-

星海音樂學院科研處

星海音樂學院藝術實踐中心

星海音樂學院教務處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

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

廣州藝術博物院

-支持單位-

柏斯音樂集團

-媒體單位-

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

*本屆音樂周全程指定用琴: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有了音樂,才有了相遇的瞬間

期待與您在首屆中國鋼琴音樂周的相遇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讓我們開啟浪漫相遇之旅

▼▼▼

订票开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与你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