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清帝退位在場的人都有誰,詳細點?

真實R


1912年2月12日,即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距離中國傳統農曆新年只有五天。

不過,對於統治中國已有276年的清王朝來說,已經不會再有近在咫尺的宣統四年了。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義爆發,曾是立憲派的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立即通電各省,表達了支持革命的態度,認為新政已是“維新絕望,大陸將沉”。他還與黎元洪一起致電資政院和各省諮議局,表達了他們對於革命派的理解,“清廷違拂民意,靳憲不予,人民憤激,不得已起而革命”。

僅僅短短兩個月內,就已經有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

換句話說,此時此刻的清政府,所能統治的國土已經縮水一半,這出戏已經唱不下去。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的是,該換演員了。

這一天清晨,乾清宮中濟濟一堂,分別是外務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趙秉鈞、度支大臣紹英、陸軍大臣王士珍、海軍大臣譚學衡、學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郵傳大臣梁士詒、工農商大臣熙彥、理藩大臣大壽。

其中,外務大臣胡惟德面向寶座,其他人則分列兩行。

然而,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上朝,他們今天來,只有一個目的:

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佈清室遜位詔書。

等了一會兒之後,隆裕和溥儀出來了,按照慣例是等二人升座,眾大臣下跪磕頭,給皇帝和太后分別請安,然後再平身。

不過,這一次不同於以往,皇權即將轟然倒地,清帝在位時間已經是用分鐘來計算。

所以,胡惟德等眾大臣只是一起三鞠躬,以示尊敬。

禮畢之後,胡惟德作為代表說道,“因為總理袁世凱身體欠安,未能親自前來見駕。所以委託我帶領各國務大臣來給太后和皇上請安。”

這是客套話,隆裕當然知道,袁世凱再也不會來了。一個月前,袁世凱從紫禁城回家的路上,被革命黨刺殺,躲過一劫的袁世凱,此後藉口“養傷”,再也不上朝了。

閒話多說無益,今天胡惟德帶領大臣們前來的唯一目的:不是請安,而是請清帝遜位。

隆裕當然知道,不過哪怕謝幕,該說的話也還是要說的。

於是,隆裕對胡惟德說:袁世凱身受皇恩,局面能夠應付到今天,確實為國家,為皇帝出了很多力氣。如今議和能夠使南方政府滿意,確保皇室得到優待,頗為不易。我和皇上為了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頓,國家早一天恢復和平統一,所以今天按照議和的條件,交出國家大權,由袁世凱來辦共和政府。

你回去請袁世凱早點出來,恢復安寧吧。

說完,隆裕站起身,把早已擬好的遜位詔書親手交給胡惟德,詔書上面寫著: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遞交完詔書,隆裕又對胡惟德說,你把我說的意思也告訴他吧。

胡惟德連忙走到隆裕太后跟前,鞠躬之後雙手接過詔書,說,

“現在大局如此,太后睿明鑑遠,顧全皇室,天下蒼生,袁世凱和眾大臣,百姓哪能不知?絕不會辜負太后慈衷善意。如今優待條件已經確定,今後五族共和,天下太平。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隆裕聽完之後,面容慘淡,想到祖宗江山得來不易,如今在自己手中親手葬送,忍不住悲從中來:

“予三年中深居宮中,不預外事,一般親貴,無一事不賣,無一缺不賣,賣來賣去,以致賣卻祖宗江山。”

說完這句話後,隆裕放聲大哭起來,傷心地對大臣們說:“親貴至今日,不出一謀,事後卻說現成話,甚至紛紛躲避。只知性命財產,置我寡婦孤兒於不顧。即朝臣亦紛紛告退。卿等獨自在此勉力維持,予甚愧對卿等。”

說完之後,隆裕帶著小皇帝退朝了,從此,再也無朝可上。

胡惟德等大臣沉默地看著他們離去,看著一個王朝的背影轉身。

隨即,胡惟德等人帶著詔書直奔石大人衚衕外交大樓,藉口身體欠安的袁世凱早已在那裡等待。

袁世凱雙手接過詔書,也一併接過來大清王權,很快,另一出民國的大戲即將上演。

這一天,除了遜位詔書,隆裕太后還頒佈了另外兩個詔書,一是公佈優待條件詔,二是勸諭臣民詔。

前者是將民國優待條件公佈於眾,防止日後後悔。

後者則是向那些仍然忠於清朝的臣民宣佈,大清over了。

其實,在徐世昌、那桐、紹英、榮慶等大臣當天所記的日記中,並沒有如何渲染。他們都只是簡略地記下了這個事實,平靜得出奇,似乎波瀾不驚。

倒是在辜鴻銘這樣的自命遺老身上,反應出奇地激烈,辜鴻銘當天正在上海沈曾植的家裡參加宴會。

辜鴻銘後來回憶道,當從晚間快報上得知退位詔書已經發表的消息後,所有人一起起立,隨即向北邊跪下,一面哭泣,一面叩頭。

深夜,辜鴻銘離開時,對沈曾植說:“災難臨頭了,我們怎麼辦?”

沈用雙手抱住他,流著眼淚,用一種他永遠也不會忘懷的聲音對他說,“世受國恩,死生一志。”

不過,無論辜鴻銘怎麼哭,大清王朝再也不會回來了。


小奔說史


公元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三日,歷史將在這裡定格,這一天不僅標誌著歷時268年清朝統治的結束,也證明了在華夏大地上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正式結束。就此亞洲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一天之內武昌易主,滿清震動,但滿清上下無帶兵之將,無可用之兵,國庫無可用之銀。此時的滿清好比百年賈府一樣。已經是一片片白茫茫真乾淨,宣統皇帝不過三歲,其父攝政王也不過28歲,也是少不更事之人,唯一可用之人唯獨袁世凱,而此時袁世凱已經被罷免,一介平民。滿清任命其為總理大臣負責剿滅亂黨。宗室之中也有明白人言講:袁世凱是那是活曹操,廢話,死曹操咋用,是的,他是活曹操,那也得用,革命黨既要滿清的江山,也要滿清貴胄的命,而袁世凱大概不會,但出乎滿清貴胄意外的是,袁世凱起復組閣,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第一件事就是:與革命黨談判。而袁世凱最大的籌碼就是滿清的皇帝,太后以及那些 八旗貴胄。而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也願意和舉行和談。於是在1909年10月24日,袁世凱全權代表唐紹儀前往南京,與革命黨代表黃興,汪精衛舉行談判,滿清已經完全失去主動和談判資格。袁世凱代表北方,孫中山代表南方。南北和談就此開始。

經過幾次談判,雙方達成協議,滿清皇室必須退位,建立新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黨承諾:只要袁世凱能夠讓滿清皇帝退位,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就就由袁世凱擔任。也就是說,日後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總統是合理合法的,是雙方談判的結果,不存在袁世凱竊國大盜之說,而袁世凱能夠和平解決國家體制問題。沒有出現法國的暴力革命,也避免了外國的武力干涉,這是袁世凱最大的功績,是值得的讚賞的。而袁世凱為了避免外人評論他是活曹操,力爭之下給予滿清皇室優厚待遇: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可惜後來民國政府沒有遵守這個條約。以至於才有了後來的演變。

在1912年2月23日,44歲的隆裕太后最後一次升殿,最後一次召見了她的文武大臣,但可惜的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沒有參加,袁世凱自言愧對先帝(光緒)不敢面君。升朝以後,文武大臣第一次以西方禮節也是最後一次覲見太后和皇帝,朝太后皇帝三鞠躬,雖然隆裕太后早就知道,但面對這個禮儀還是難免惆悵。禮畢以後,49歲的外交大臣胡唯德將由狀元張謇退位協議呈交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默默無語,此情此景孤兒寡母大有昔日司馬昭逼迫曹魏退位,萬幸的是,現在國家已經開明,不會有殺前朝皇帝之事,隨即隆裕太后用璽蓋章。完成一切法律程序。隨即在場的徐世昌、那桐、紹英、榮慶再次朝隆裕太后三鞠躬,退出。這正是標誌滿清的借宿。徐世昌滿清副總理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時年57歲。那桐滿族鑲黃旗人,內閣協理大臣時年56歲。這裡要提一句的是,清華大學題名“清華園就是他的手筆,紹英滿州鑲黃旗人,內務府大臣時年51歲,榮慶蒙古正黃旗人,太子少保,弼德院副院長。時年51歲。

見證滿清退位這一歷史時刻的就這6個人,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這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退朝以後”胡唯德把詔書公佈於世,當晚袁世凱就剪了辮子,他的秘書頗為難為情,下不去手,言講我這一剪子下去就是大清江山。但無論如何滿清的退位都是國家前進的重要標誌,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我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逼清帝退位最為主要的人物就是袁世凱,他的目的就是換取革命黨人許諾的臨時大總統一職。為此,袁通過威逼利誘隆裕太后和皇室族人,策劃鼓動北洋軍將領段祺瑞等人進行聯名要求清帝退位,使出多種手段“逼宮”,最終清帝宣佈遜位,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袁世凱選為臨時大總統。遜位後的宣統皇帝,則根據相關的“優待條件”,繼續住在紫禁城裡,直到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的國民軍逐出紫禁城。


觀劇說史


辛亥革命爆發後75天,孫文才回國,不等南北和談塵埃落定,匆忙登上臨時大總統,明面上黃興力挺,暗中實際上是陳其美鼓搗,還怕光復會不服,派蔣介石刺殺了陶成章。革命尚未成功,就殺革命同事。缺德,上海灘黑幫分子居然搖身一變成了辛亥功臣,孫文還是北美致公堂二舵主哩,民國都是些搞炸彈刺殺的黑道人物在妄稱民主革命。


軍需總監


袁世凱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王侯本無種,男子當自強。

本為小站兵,朝鮮立大功。

戊戌變法時,太后方倚重。

北洋有水師,天津我新軍。

本是吃皇糧,卻成袁家軍。

樹大易招風,杯酒釋兵權。

怎奈革命起,新軍思袁帥。

陳兵武漢地,且戰且談判。

南取革命果,北收大清印。

北洋政府立,首功袁大頭!





強哥說清史


袁世凱:是其中知名度比較大的一位。

慶郡王 奕劻:身份比較特殊,有愛新覺羅氏的血脈,是乾隆的孫子,是中國最後一個鐵帽子王。同時又是個貪官。

段祺瑞:與袁世凱聯名眾人,逼清帝退位。

那桐。



入南風


去問袁項城,袁大頭,袁世凱,他最清楚,再詳細?誰知道?


貽生


袁世凱,段其瑞,馮國璋,隆裕太后


風雲濟會


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等內閣,還有慶親王奕劻,二代恭親王溥偉,肅親王善耆以及辭去攝政王的載灃等親貴大臣。


說唱古今


逼退請帝退位的是袁世凱,鹿xx是執行者。在傅儀遊故宮時還遇過,兩人交談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