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的?

春春的天天


也不算是一手好牌,只能說初期埃及仗著準備充分和出其不意佔了一定優勢。但是這個優勢是有很大限制的,埃及沒有能力將其轉化為決定性的勝利。

埃及的第一張好牌是出其不意。

1972年底,埃及耗費400萬美元在運河西岸修建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抵擋以色列的襲擊,實際上是用來隱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結。從1973年初開始,埃及多次徵召後備役人員服役,然後又分批覆員,給以色列造成錯覺。埃及還以開展頻繁外交和“例行演習”的方式迷惑以色列。

埃及搞一次演習,以色列就要搞一次動員,耗資一千萬元,所以“狼來了”搞多了,以色列人警惕性就降低了


在備戰過程中,作戰意圖、作戰計劃,埃及規定只讓總統、國防部長几人知道,作戰命令在開戰前6小時才傳到師級指揮員,開戰前3小時傳到營級指揮員。臨戰前2小時,前線指揮官還讓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灘上晾衣服,使前線保持一派“和平”景象。

以色列人以為埃及人會老老實實過齋月,誰知道埃及人那麼不虔誠

在開戰日期上,埃及特地選擇了10月6日。這一天是穆斯林的齋月節,又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齋月節裡,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飯,縮短工作時間,減少活動。所以,以色列認為,阿拉伯國家決不會這這一天發起進攻(沒想到埃及人為了勝利,已經把安拉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贖罪日是猶太人的絕對休息日,從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菸、不廣播。大多數官兵都留在營中,前沿士兵很少。

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開戰不到三天,埃軍就控制了蘇伊士運河東岸10至15公里地區。但是,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也是暫時的,以色列人已經被驚醒,這張好牌打出去了,也就廢了,不能再用了。

埃及的另一張好牌是針對性的戰術。

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東岸,興建了一條長123公里,以當時的以軍總參謀長巴列夫命名的防線。沙堤高8.5米,朝運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在坡上設置了鐵絲網和地雷區,還設置有通向運河的凝固汽油管,點燃後可在運河上形成一道火網。以軍沿運河全線還修築了31個核心堡,形成交叉火力網。


巴列夫防線的核心堡示意圖。開戰第一天,31個核心堡就被埃及軍隊佔領了15個

為了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線,埃及人苦心孤詣,想出了針對性的破防措施。對於凝固汽油管,埃及蛙人秘密將其堵塞;對於鐵絲網和地雷區,用爆破筒暴力破壞;對於沙堤,用高壓水龍頭沖刷,僅用9小時,就在沙堤上打開了60多個缺口,架設10座浮橋和50個門橋渡場。在戰鬥打響後的24小時,埃軍10萬人和1020輛坦克以及1.35萬部車輛通過運河。

埃及工兵用高壓水槍打破了以色列人以為堅不可摧的沙堤防線,讓主力得以長驅直入

通過前三次中東戰爭的血淋淋教訓,埃及認識到以色列的優勢在於空軍和裝甲部隊(表面上是這樣),所以埃及從蘇聯進口了大量最新式的防空導彈和反坦克武器,並確定了一個作戰原則:部隊必須在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內行動。



薩姆各型防空導彈打破了以色列一貫的制空權


這個原則在開戰之初,確實給以色列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埃及防空網在第一天就擊落了40架以色列戰機,由薩姆-2、薩姆-3、薩姆-6、薩姆-7型導彈為主組成的防空體系,在戰爭初期掌握了戰場制空權,使以軍飛機數日內不敢進入運河空域。

AT-3反坦克導彈,至今依然活躍在戰場上

因為預料到以色列裝甲部隊會進行反擊,埃及軍替擔任第一波攻勢的部隊裝備了空前數量的反裝甲武器,包括單兵攜帶的RPG火箭筒以及更為先進的AT-3反坦克導彈,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裝備反裝甲武器。以色列裝甲部隊對此全然不知,傻乎乎地闖入埃軍反坦克預設陣地,結果被擊毀了數以百計的坦克。

被反坦克導彈擊毀的以色列坦克


但是這兩個殺手鐧都有其弱點。防空導彈沉重,機動性有限,本身又很脆弱,必須大量部隊保護。反坦克導彈威力很大,但是還沒有實現發射後不管,必須由發射手控制直到擊中目標,僅適合守株待兔打伏擊,不適合進攻。因此埃及軍隊不是不想繼續進攻,而是被這兩個殺手鐧拖住了後腿,沒法打運動戰。



10月14日,因為盟友敘利亞人被以色列痛擊,埃及人被迫第一次脫離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集中1000多輛坦克主動進攻。事實證明離開了反坦克導彈,埃及裝甲部隊果然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在800輛以色列坦克的迎擊下,埃及人損失了200輛坦克,慘敗而歸,以色列僅損失50輛坦克。



離開反坦克陣地,埃及坦克被以色列坦克打得落花流水


10月16日,以軍根據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在大苦湖地區的埃軍第2、3軍團結合部有30公里的間隙的情報,抓住埃軍運河西岸兵力空虛之有利時機,從結合部突入運河西岸,摧毀了埃軍的大量防空導彈陣地。防空網完蛋了,以空軍得以在運河西岸進行輪番轟炸,埃及全面陷入被動,被迫同意停火。

埃及防空網被以色列地面部隊摧毀後,以色列空軍再次控制了天空,讓埃及空軍瑟瑟發抖

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僅靠突然襲擊和一兩樣新式武器是無法決定戰局的。以軍的戰術水平和素質遠高於埃及軍隊,所以才能反敗為勝。


海軍史研究會員


1972年的埃及,洗刷了歷次中東戰爭敗於以色列的恥辱,讓以色列明白了在中東不斷戰爭之下,以色列終有一天會被滅亡。

這場戰爭之後,以色列主動同埃及交涉,歸還了佔領埃及的所有領土,並且兩國建立了軍事預警熱線,相當於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只能說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多少還是重振了雄風,至少沒有像阿拉伯國家一般,兵敗如山倒。

而這背後則是埃及多年的準備和演練,其目的就是為了一洗前恥,收復國土。

可以說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因,依舊是以色列種下的,且主動結出了苦果讓以色列吞下。

當時埃及暗地裡集結了大量的裝甲部隊和空中力量,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的襲擊,上演了一出翻版的以色列突擊埃及。



這算的上是埃及最好的復仇方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戰爭一開始,以色列軍隊最精銳的前線坦克部隊就進入了潰敗的狀態。

連當時以色列總理都大喊“救救以色列”,那幾乎是到了亡國的邊緣。只可惜埃及找錯了盟友,敘利亞等國佔領戈蘭高地之後,就按兵不動。


所以這讓以色列支持到了美軍援助到來,而且以色列還大膽集中了全部的坦克,同埃及決一死戰。

埃及軍隊本來就是閃電突擊,力求在以色列反應過來之前,推平以色列。然後當以色列抗住之後,埃及軍隊銳氣已失。

因為戰線一拉長,推進又過快,埃及軍隊的後方暴露了出來,加上空軍又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此時以色列得到了美國援助,高精準的新式武器讓埃及軍隊的裝甲部隊節節敗退。

最後埃及軍隊一路潰敗到西奈半島附近,才最終穩住腳步同以色列對抗。

而以色列對付完埃及之後,掉頭就將那幾個阿拉伯國家打了個遍,贏得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然而心有餘悸的以色列明白,不能將仇恨延續下去,於是便同埃及開始了交涉談判,在美國的調停下,雙方達成諒解。

即便是今天,以色列也不敢再對埃及過於強硬,反而是對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從來沒慫過。

事實證明,埃及那一仗,確實打的值當!


小司馬遷論史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73年10月6日,歷時二十天,以埃及和敘利亞戰敗結束。這場戰爭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因為前三次中東戰爭的緣故,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東岸興建了一條123公里的巴列夫防線,防線的沙堤高8.5米,朝運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坡上設置鐵絲網和雷區,還有通向運河的凝固汽油管,點燃後可在運河上形成一道火網。有這樣一道防線,以色列開始底氣十足,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為了這條巴列夫防線,埃及軍隊是做了功課的,用蛙人將凝固汽油管堵塞,用爆破筒破壞鐵絲網和雷區,用高壓水槍沖毀沙堤。而且埃及在開戰前故意演出了一副齋月和平安寧對我假象,藉以迷惑以色列,所以以軍並未進入一級戒備。就這樣開戰9個小時候巴列夫防線就被突破,埃及軍隊全線出擊,以色列大驚失色。



敘利亞軍隊也長驅直入,收復了戈蘭高地。至此,埃敘聯軍都達到了各自的戰略目的,於是就地轉入防禦,因為再往前推部隊就會失去防空火力掩護,在前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可是大顯神威。



著急上火的以色列趕緊向美國求救,尼克松總統立即簽署了一筆22億美元的軍火大單,而且不顧議會反對,下令“把所有能飛的飛機都飛到以色列”,尼克松就這樣以強硬的方式硬生生的把大量武器彈藥快速運抵了以色列。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以色列總理(時任以軍師長)發現埃及和敘利亞兩個軍團之間有一個空隙,於是立即率特種部隊滲透過去,破壞了聯軍寶貴的防空火力。至此以色列終於就轉了局勢。沒有防空火力,以色列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空軍了,以軍數百架戰機輪流起飛,聯軍失去防空掩護,損失慘重。


以軍隨即展開反撲,雙方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以軍800輛坦克以逸待勞,面對敘軍1000輛坦克,雙方經過混戰各有損失,最後敘軍坦克部隊敗退。



失去制空權的聯軍接下來一直被動挨打,最後只好接受聯合國挺火協議。

第四次中東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影響,阿拉伯世界因為為戰爭早期的進展,而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鋪平了道路,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完全脫離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也使阿拉伯國家意識到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而這次戰爭也使以色列元氣大傷,不得不考慮和阿拉伯國家的和平談判 。


毒刺劍客


中東戰爭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在上世紀展開的激烈的衝突,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斷斷續續進行了八次,從1948年開始到2008年,阿以衝突一直以戰爭或者零星衝突的方式存在。

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幾乎都沒有討到什麼好處,但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就是人們稱的贖罪日戰爭,這場戰爭以埃及和敘利亞為一方,以色列為另一方。起初,埃敘聯軍曾一度佔據戰場優勢,但是在西奈半島之後,埃及由於重大錯誤導致戰場形式發生了有利於以色列的轉折。

為了奪回在第三次中東戰爭被以色列武力奪取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埃及和敘利亞決定發起對以色列的新戰爭。埃、敘經過周密準備對以色列實施突襲和兩線夾擊,首戰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氣為之大振。

戰爭開始後埃及軍隊出動了200架飛機對以色列一方進行了空襲,隨後,埃及突破防線,埃及軍繼續前進了大約15公里,以2個軍的兵力,進入了西奈半島的沙漠地帶。

但是他們卻犯了致命的戰略錯誤,他們開始鞏固他們在據點,並未乘勝追擊。而以色列發動了大規模反擊,以色列大幅改變一直以來依賴坦克和飛機支援的戰術,運用步兵發起攻勢,迅速穿透了埃及軍的地對空飛彈基地和反坦克飛彈陣地。



同時,以色列開始接受美國的大量軍事裝備,利用美國提供的軍事衛星定位,以色列發現了埃及軍隊的缺口並迅速包圍之,導致了埃及軍隊進入困局。

其實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的優勢比以往中東戰爭都要明顯,不僅得到了蘇聯的軍事支持,也取得了西方部分國家對以色列的中立立場,同時,經過了幾次失敗的埃及也勵精圖治。


但是本來佔據戰場優勢的埃及卻因為軍事體制以及國內問題而產生了戰場錯誤。但是本質是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沒有雄厚、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不能自主生產戰爭物資,無力應對長期消耗戰爭。

同時埃及國內缺乏充分的軍事動員,沒能繼續進行戰場優勢。但是此次中東戰爭結果還是沒那麼差的,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埃及和敘利亞都取得了各自失地的一部分。隨後埃及總統薩達特主動與以色列友好,開啟了土地換和平的政策,收復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東和平的基礎。


但戰後埃及對以色列態度的改變也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不滿,反以聯盟也逐漸被削弱。


古今會


從戰場具體情競分析的話,那麼埃及軍隊的人員素質成問題。

首先,作戰計劃出現了問題,埃及軍隊在進攻過年中,整個防線竟然出現了一個空白,讓以軍部隊可以通過這個空虛,插入自己的後方,甚至突破了蘇伊士運河,打到了非洲大陸。

這個局面完全是由埃及人自己造成的,首先對於這場作戰,埃及人沒有完全的把握,在最初時,只是一個有限的反擊作戰計劃,實際卻成了一個全線進攻計劃。

埃及在突破防線之後,對下一步行動沒有做好的預計和準備,實情已經超出的原先的預期,許多情況已經超出了預想,可以說埃及人的作戰計劃解決了前期的作戰部分,對於中後期的預計估算不準,所以造成了一個脫節。

其次,埃及在作戰當中還犯了很多錯誤,突破以軍防線後,出現判斷失誤等等,在兵力部署上的問題實際上很嚴重,在行動當中,自已的戰線出現了一個缺口,這樣一個大問題,埃及軍隊自己竟然沒有發現,這是一個低級的錯誤,可見他們的人員素質相當的成問題,這在戰爭史上出現如此錯誤的可能性太低了。


浴火


阿拉伯人貪財好利,一盤散沙,要說商業頭腦可能有點,論遠見卓識、軍事才能、甚至是單兵素質真是不敢恭維,能給幾百萬人的以色列一直在中東稱雄稱霸,可見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龍翔天下永盛中華


埃及和以斯列其實就是戰術上的俄版和美版。都知道陸地局部美版厲害,陸地大戰俄版厲害。沒毛熊的本事就別學毛熊的打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