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明放假的第一天,途徑南明河大南門,不經意間看見轉盤小廣場上五光十色的球形景觀,欣然駐足,一窺究竟。晴空萬里,天空沒有一絲雲彩,估計徐志摩也會感嘆“不帶走一片雲彩”。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老生常談,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也就是20多年不上朝,整天盤這個腿在皇宮數銀子的那位,廟號明神宗,在位期間自個負責把銀兩收起來埋在居室前面的廣場下,每天都要由太監扶著前去查看一番方能安睡,朝政方面主要靠內閣首府張居正,居然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此君果然是神人也...
清代貴陽古八景之一指的就是今天的甲秀樓,甲秀樓主樓石基為一塊形似烏龜的巨石,所以人們美其名曰“鰲礬浮玉”,也就是說清代古八景“鰲礬浮玉”。現在看到的是清代宣統年間重修的三層塔樓。
每次去,基本都會看到導遊拿著個小紅旗,帶領著外地來的遊客,用小喇叭講述著這個人文景觀的昨天,今天,明天。北京之於天安門,蘇州之於拙政園,成都之於武侯祠等等。所以在當地人司空見慣的場景,作為一個異地客,還是有必要去看一看的。
夜晚,在河邊駐足留影拍照的人還不少,每個人手舉著一個手機,最佳取景點則早就被一幫長槍短炮佔據有利地勢,一個鏡頭要瞄老半天,我就想知道,你這樣累不累啊?呵呵.
連接甲秀樓的橋叫浮玉橋,這裡簡單“科普”一下,免得那些走馬觀花的人連這個橋叫啥名都不知道,知道到的就忽略不計罷。
離甲秀樓不遠處的新華橋,在古代這是從貴陽上京趕考,商旅的必經之路,所以大南門就建在橋的邊上,現在已經改建為一個大轉盤,大轉盤旁邊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個“大南門遺址”的石雕。
甲秀樓小廣場不知是啥時候建的現代景觀,變幻的霓虹燈,旁邊有保安大叔把守,不準靠近去拍照,所以只能靠邊拍幾個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