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日麗”。靈臺縣城東北有隱形山,東南有蒼山,西南有離山,西北有虎山,四峰環抱的中間有一山,叫中臺山,昔日山上曾滿生紫荊,在陽光下滿山荊花燦爛,史稱荊山。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分外妖嬈。歷代多有文人騷客詩文歌頌。
“仙洞雲深”。在縣城東南蒼山近巔處東邊溝崖下,有窯洞數孔,稱“白雲洞”,上下兩院相連,窯洞之間有複道相通。站立洞口,靈臺縣城盡收眼底,深秋拂曉,煙霧填壑,遙望洞口,如浮雲端,若隱若現,頗具神秘氣氛,故又稱“白雲仙洞”。
“孤峰午照”。縣城東北的隱形山,當地人叫志公山、高志山。史料記載:山頂有一寺廟,名曰“雲寂院”,始建於元皇慶年間,後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擴建,規模宏大,寺院原有“九柏三廟”,相傳柏樹在每年農曆六月六日中午不現樹影,形成“無影樹”奇觀,“孤峰午照”主要就是指這一奇特的景觀。
“達水丁流”。在縣城之南,蒲河從蒼、離二山間由南向北流出,與從西向東流過縣城的達溪河幾近垂直交匯,細瘦的河水形成猶如大寫的漢字“丁”字狀,故稱“達水丁流”。
“書檯月朗”。在縣城東約3裡許,有一山形似麥摞,叫麥摞山,山頂部平坦。據史志記載:晉代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曾在此結廬讀書,研習醫術,著成著名的《針灸甲乙經》,後人為紀念這位針灸名醫,就把此山稱“書檯山”。
“別墅煙濃”。在縣城南離山之陰,與縣城隔達溪河相望,相傳系唐朝宰相牛僧儒別墅原址,後代建為僧儒祠,又改為至定寺。牛僧孺墓在新開鄉牛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院內景物均已不在,現在人們只能從依稀可見的斷牆包圍的數孔窯洞裡想象他昔日的風花。
“瀑布春融”。在縣城以東的告王河南岸,有九頂八卦保巖山,山上有文王畫卦臺遺址。傳說周文王伐密告捷班師途徑告王河,看到此山勢兀奇,靈秀峻峭,突發靈感,登山演習八卦,發現了八卦演變的奧秘,從而發明了八卦卦象。後來,這坐山就被稱為文王山。半山石縫中湧出一股股清流,冬季凍結為一排排冰筍,春季慢慢融化,水流下注,形成飛流直下的瀑布奇觀,景象萬千。
“密城秋望”。在縣城以西50華里的百里鎮,商周時期這裡曾是密須國、密國都邑,時稱密城,公元前1057年文王伐密,慶捷祭天,慰民教化,乃築靈臺。今密須文化園據說是原密須國宮殿的遺址,有唐槐一株,虯枝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