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黔靈湖,春末夏至別樣韻味


春末夏至,萬物復甦,揹著我的小挎包,從小關“雅觀使節”小道沿路走到黔靈山北大門,目不斜視的走進大門,中間未作任何停留,呵呵,小關湖兩岸綠樹成蔭,瀝青馬路上時不時有跑步鍛鍊的人,水庫邊三三兩兩結伴釣魚的人則是戴著大草帽靜靜地等待魚兒上鉤。小關湖也叫小關水庫,屬於人工築壩形成的人工湖,沒有蓄水前,水流並不大,傳說有石橋連通到四川的古道。

小關湖自然風光非常美麗,基本沒有太多人為雕琢的痕跡,基本上除了寒冬臘月,小關湖都會有遊人的出沒,比如騎著自行車進山取山泉水的附近的居民,當然能在湖邊一坐就是一整天的自然是喜歡釣魚的人士,空氣清新,川黔鐵路從小關湖上面的半山腰穿梭而過。其實小關湖這裡也曾經發生過比較激烈的戰鬥,那就是明朝天啟年間,水東宋氏和水西安氏聯合發動的針對明朝的反叛。最終正規軍還是打敗了土司地方武裝,一部分土司隊伍跑到小關湖。

整個黔靈山峽谷共有三級堤壩,形成風格迥異的三個人工湖泊,拍照最美的個人認為還是連接黔靈湖和上游湖面的風雨橋。風雨橋在各個地方稱謂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也稱花橋或者福橋。風雨橋顧名思義可以躲避風雨,印象中這種橋在少數民族地區,是青年男女對歌談戀愛的正式場所,如果相中對方,不能只是兩情相悅,還得從音樂天賦上征服對方,才能喜結連理。想想那時候的愛情是多麼的純潔和美好,呵呵.......


從風雨橋往金陽方向,沿著水庫邊的林蔭小道往小關方向走大約150米的距離,左轉進入上上取水的小道,由於地鐵1號線是從小關穿山而過,似乎是挖隧道的時候把上游水源挖斷,現在山上的泉水流量大幅減少,看來提著塑料桶成群結隊取山泉水的日子慢慢的將只能在記憶中出現呢。

沿著小道穿過鐵軌下方的涵洞,往上走50米,就到了取水的地方,一個70多歲的老阿姨估計是打發時間,加之山裡空氣好,專門收集了一些塑料桶,幫那些需要取水的人們提前用小管子從密封的水池裡引出來裝好,呵呵。

三級堤壩形成的湖面之上而下顯得比較狹長而自然彎曲,沿岸除了人行小道,基本都是自然生成,增添了幾分野趣,就如同現在人們所說的“素顏”。湖面上時不時有白鷺展翅翱翔在上空。如今禁止獵殺野生動物,他們似乎也習慣了這樣與周圍環境和人類和睦相處。當然,最知道人類善意的當屬山上的黔金絲猴,由於繁殖數量越來越大,金絲猴不光把部分山頭刨得是光禿禿,一部分已經自然移居到圖雲關的森林公園以及順海林區。






位於烈士紀念碑下方的湖面是專供遊客划船盪漾的地方,基本都是人工動力,兩人並排坐著,腳蹬船底的踏板,你就可以盪舟705。

黔靈湖上方的烈士紀念碑,通體漢白玉砌成,巍峨而莊嚴。始建於1954年,臺階6層.建造時間比黔靈公園正式命名還早3年.

湖邊這個小亭子雖然不太起眼,但是看起來相當別緻,是個留影的好地方。

黔靈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