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小課堂:解讀馬拉松國家隊訓練方法

眼下,全國各地都颳起跑馬風潮各種跑步類賽事舉辦得如火如荼,如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垂直馬拉松,還有一些娛樂性的馬拉松比賽例如家庭馬拉松、情侶馬拉松、搖滾馬拉松……就連寵物,都有自己的“馬拉松”比賽啦。

連我身邊的人也開始不斷的加入馬拉松的隊伍中來了,很明顯從去年開始,問我關於跑步的事情就逐漸增多了,約我跑步,或者邀請我一起陪跑的也逐漸變多了!

年初很幸運在蘇州圖書館聽到了一節馬拉松的課程,據說主講人是前國家隊的技術教練,下面就是當時上課的內容,關於國家隊的部分訓練方法,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考借鑑一下。

跑步小課堂:解讀馬拉松國家隊訓練方法

(一)倒金字塔跑

以短促長:距離越短,配速越快

倒金字塔跑,就是把幾個長、中、短距離結合起來,先跑其中最長的距離,再跑稍長的距離,接著跑中等的距離,最後跑最短的距離。中間慢跑或休息一定時間,短則一兩分鐘,長則一二十分鐘甚至半小時。每個距離都要用九成以上力氣,以接近最佳成績。

倒金字塔跑主要分為三種:

大型倒金字塔跑即半程倒金字塔跑:10000米+5000米+3000米+2000米+1000米;

中型倒金字塔跑:5000米+3000米+2000米+1000米;

小型倒金字塔跑:3000米+2000米+1000米。

這些是比較典型的跑法。

另外,還有一些“變形金剛”,如2010年李寧北京跑友堂鐵血訓練營將中型倒金字塔跑中的2000米刪去,又在小型倒金字塔跑後加了一個400米;有的省隊或體校在跑完中型倒金字塔後,繼續進行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正金字塔跑,這個可夠折磨人的。

“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哪種倒金字塔跑,其原則都是以短促長,循環反覆,自成體系;其跑法都是越跑越快:距離越短,配速越快。在每一次訓練中,後面的距離就像一個大浪推著前面的大浪,放眼望去,驚濤拍岸,“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真個是氣勢磅礴。整個訓練又形成一個巨浪,直接促進下一次的長距離配速跑。 最常用的是中型倒金字塔跑,因為它距離和速度適中,能促進的長跑里程也適中。別看它4個距離加起來只有11公里,但就像喀秋莎火箭炮一樣,火力威猛,影響深遠,覆蓋範圍至少可達半程馬拉松甚至25公里。 小型倒金字塔跑雖然很能促進萬米以內多個距離的速度,但火力範圍也僅限於萬米左右;大型倒金字塔跑則太牛逼了,不是我等尋常人能承受得起的。

在中型倒金字塔跑中,最重要的距離是5000米,即“虎頭”,最能促進5000米以上的距離,所以要力保它——放在最先跑,用最多的力氣;3000米、2000米是“豬肚”,可以略為調整,為後面的距離保存體力,但配速儘量不低於前一個距離;1000米是“豹尾”,是有氧與無氧的結合,是極度疲勞後的衝刺,要有放手一搏的勇氣,爭取衝出水平! 業餘運動員的速度雖然比不上專業運動員,但訓練方法是能共通的;業餘運動員要想提高成績,訓練方式必須接近專業運動員。

(二)5000米重複跑—— 國家馬拉松隊的必修課

這又是一個“大傢伙”!對常人而言,快跑一個5000米就會被撂倒,而這回一跑就是三四個,不吐血才怪。不過,愈是艱苦的訓練,愈蘊含著神奇的力量。況且,能練這個的已經不是常人,多半是馬拉松成績在400以內的跑友,好歹也達標了國家三級。

《運動訓練學》中對“重複訓練法”如此定義:“是指多次重複同一練習,兩次(組)練習之間安排相對充分休息的練習方法。”通過同一動作或同組動作的多次重複,經過不斷強化運動條件反射,有利於運動員掌握和鞏固技術動作;通過相對穩定的負荷強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機體儘快產生較高的適應性機制,有利於運動員發展和提高身體素質。

重複跑講究“三固”:固定的距離、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配速。訓練目的十分明確:要把重複跑的時間規定與個人跑的能力相一致,狠抓休息時間,有氧與無氧的比例適合個體實際。

重複跑要使運動員在長距離或稍長距離配速跑的後程少掉速、不掉速甚至能加速!

重複跑與間歇跑非常相似,都是由單組練習的負荷量、負荷強度及每兩組練習之間的休息時間等要素組成。

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重複跑的休息時間相對充分,通常在心率恢復到110次/分鐘以下再開始下一組訓練,而間歇跑的心率恢復到140次/分鐘以下就可以開始下一組訓練。重複跑的次數為2~5次,距離越長,次數越少。 相對而言,5000米是一個好記、常見的距離,符合中國人的記數習慣。在田徑項目中,它屬於中長跑,無論對於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運動員,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5000米水平高了,萬米才能快,而萬米又是馬拉松的基礎,大家常用萬米成績×馬拉松係數(4.5~4.7)預測馬拉松的大概成績。許多馬拉松頂尖高手都是從5000米、10000米專項轉過去的,如孫英傑、白雪等。

因此,不少長跑運動員在速度訓練中選擇5000米跑。 5000米在長距離訓練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既能提高乳酸門檻,又能提高心肺功能。實力較強者,可以選擇間歇跑,也就是把組間休息時間縮短到5分鐘以內。

5000米重複跑有幾個要點:一是至少得跑3組;二是每組用時別相差太大,且不能太慢;三是休息時間不能太長,最好別超過10分鐘。 實踐證明,5000米重複跑較倒金字塔跑更能提高速度耐力,3組高質量重複跑的火力範圍即能覆蓋25公里甚至更遠。

組數多VS速度快 5000米重複跑為何如此厲害?其實也簡單,馬拉松就是由8個5000米和1個2195米組成的,而5000米重複跑一次訓練就能跑完3~5組,且每組配速均超過馬拉松中每5公里的配速,既提供了速度保障,又提供了耐力保障,堅挺而持久。

如果說倒金字塔跑是包含多個距離的“長槍”、“短槍”,進可攻退可守,那麼5000米重複跑則是幾挺整齊劃一的重機槍,扼住要塞,嚴守配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力推動10000米、15000米、20000米、25000米甚至30000米以上距離的速度。

那麼,是組數多重要,還是速度快重要?馬拉松是極限運動,距離超長,按說組數多、耐力強很重要。但是,要想使馬拉松跑得快,必須要有風一般的速度和強大的心肺功能。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格佈雷西拉西耶能用2分56秒30每公里的速度跑完全程,令人咂舌。

由此得出結論,速度訓練並不是組數越多越好,三組左右即可。對於高水平運動員而言,速度是核心,一切要圍繞速度這個“太陽”轉。怎樣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則需要大量實踐和總結、歸納。

5000米重複跑有沒有缺陷?答案是肯定的。它雖然是專業運動員在關鍵時期採取的高強度訓練方法,但至少缺少兩樣東西:一是像4000米、3000米、2000米、1000米、400米等距離更短速度更快的訓練,導致混氧尤其是無氧能力不足;二是缺少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半程等較長、稍長距離的訓練,導致速度耐力不夠。

因此,專業運動員會在速度訓練和長距離訓練之間,還會增加10公里到半程的節奏跑。這種訓練,架起了速度訓練和長距離訓練之間的橋樑,從而實現華麗轉身。同時,還會採取其他的速度訓練方式,如1000~4000米間歇跑、重複跑等,還有山地跑、“法特萊克”跑等,以提高混氧和無氧能力。

總言之,沒有哪一種訓練方法能包打天下。不管是倒金字塔跑還是5000米重複跑,都只是訓練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必須與其他訓練方式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生“化學反應”。 訓練是比賽之本。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不要總奢望比賽能超水平發揮。賽道上有的是崩潰,鮮有的是奇蹟。跑步不僅要用腿,更要用腦,一味傻跑無濟於事。在訓練與比賽中摸索規律,改進方法,查漏補遺,取長補短,打牢基礎,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