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世界首例機載飛魚導彈作戰任務

著:[英]馬丁•米德爾布魯克(Martin Middlebrook)

譯:俞敏

飛魚反艦導彈(Exocet)是一款由法國研發製造的反艦導彈,擁有艦射、潛射、空射等多種不同的發射方式,包括潛射型版本,飛魚導彈可以接近音速在離水面5米不到的高度飛行但不接觸水面 。


馬島戰爭,世界首例機載飛魚導彈作戰任務


兩架正在執行任務的“超軍旗”飛機


1982年,阿根廷軍的裝備中最新銳的武器,是海航中隊的“超軍旗”飛機,以及機載飛魚導彈,兩者都是法國產品,專門用於攻擊水面艦艇,是打擊英軍特混編隊的理想武器。可惜對阿根廷人來說,由於匆忙開戰,因而海航中隊只能在裝備尚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參戰,一共只有5 架“超軍旗”飛機、5 枚飛魚導彈。完成全套培訓的飛行員共有10 人,但照管這些先進武器的地勤人員還沒進修完畢。原定於4 月12 日抵達阿根廷,為這些地勤人員進行課程培訓的法國專家組, 因歐共體宣佈對阿根廷實施貿易和援助制裁而取消了行程。但是到了4 月中旬, 127 項起飛前獨立檢察項目都已成功完成,阿根廷相信這些武器系統可以投入使用,只不過勻不出足夠的導彈用於發射試驗。


馬島戰爭,世界首例機載飛魚導彈作戰任務


發射飛魚導彈攻擊“謝菲爾德”號的“超軍旗”飛行員阿曼多·馬約拉海軍中尉

阿根廷順利完成作戰準備,算是一個很大的成功,但英國人懷疑法國人私下違反禁運規定,向阿根廷軍面授機宜。我在訪問“超軍旗”中隊時,曾經問到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是,具體工作都是由阿根廷技術人員自行完成的,不過確實有一個負責其他項目的法國聯絡組在阿根廷呆了一陣子,在總體上提供了一些指導,儘管他們並不是飛魚導彈的專家。飛機上關鍵的慣性導航系統以及其他的許多問題都仍待解決。禁運開始落實的時候,為“超軍旗”量身定製的設備還沒送到,因而只能用“幻影”戰鬥機上的老型號代替。

阿根廷考慮過在航母上運作“超軍旗”,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當時還不可能。阿根廷曾經還考慮將它們部署在斯坦利機場,結果發現跑道不夠長,於是就放棄了。中隊被轉送到本土最南端的里奧格蘭德基地,從那裡起飛,加上有“大力神”加油機接力,“超軍旗”可以在海上實現大縱深作戰

中隊急切地想要對英軍特混編隊發起攻擊,只等英艦送上門來,但開頭幾天的兩次出擊都沒成功。中隊長和10 號飛行員於5 月2 日曾駕機起飛,但長機卻沒能成功加油,由於閥門失靈,注入的燃油很快就以同樣速度漏了個精光。於是這次行動被中途放棄。里奧格蘭德基地有2 架“超軍旗”等著替補出航,可是加油機卻報告說自身油量不足,無法為它們加油,因此這2 架替補飛機也沒能起飛。第二天,為每次行動提供初始準備,對英艦保持監視的“海王星”飛機報告說,再次發現英艦的蹤跡,這一次也差點就發動攻擊,“超軍旗”已經在跑道盡頭等著起飛。但行動還是被取消了,因為“海王星”所報告的細節不充分,而且當時加油機無法協助。

但這組的兩名飛行員,副中隊長奧古斯托· 貝達卡拉茨(Augusto Bedacarratz)海軍少校和阿曼多·馬約拉(Armando Mayora)海軍中尉的耐心等待, 還是得到了回報。5 月4 日上午7 點過後,有消息傳來,1 架“海王星”飛機已經確認福克蘭群島南部有英軍艦群。這架“海王星”的飛行員是海軍少校厄爾內斯托·勒斯東(Ernesto Leston),他和他的機組成員的出色表現,對當天行動取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馬島戰爭,世界首例機載飛魚導彈作戰任務


1982 年5 月4 日引導“超軍旗”飛機襲擊英艦“謝菲爾德”號的“海王星”反潛機

冒著風險低速飛行的“海王星”對英軍艦群保持監視超過3 小時,機組成員很聰明,不斷變換位置,給英軍雷達操作手造成錯覺,使他們誤以為它在搜尋“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倖存者,然而飛機時不時地調轉頭來,對英艦所發射的雷達信號實施方位測量。飛機確認一共有4 艘英艦,它們一同向東行駛。其中有3 艘分別可能是“考文垂”號、“格拉斯哥”號和“謝菲爾德”號, 第4 艘看著小些,可能是剛剛運送完在福克蘭海岸登陸的特種部隊後返回這裡的,也可能是前一晚發動對岸攻擊的艦群中的1 艘。

“海王星”就這樣一直盯著英軍特混編隊外圍,而不是主力部隊;向東航行的這支編隊,主要是完成夜襲行動後從福克蘭返回的那批艦艇。“超軍旗”要完成這次複雜的任務,需要準備兩個多小時,不過貝達卡拉茨和馬約拉可以在上午9 點45 分起飛。“海王星”在40 分鐘後發出最後一份報告,給出最適合發動攻擊的兩次遭遇敵艦的準確位置。“超軍旗”與“大力神”加油機的空中加油也順利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機載飛魚導彈作戰任務已經蓄勢待發。馬約拉中尉後來這樣描述道:

"我們在距離預定方位418 千米的上空完成對接加油,之後朝著“海王星”給出的最新方位飛去,我們已經得到消息,有一大一小兩個目標。我們在距離目標209 千米時開始降低高度,天氣非常糟糕,能見度約為1.6 千米,頭頂91 米高度的地方還有風暴。但這些對我們發起行動都是有利條件。我們最大的威脅是巡邏的“海鷂”飛機,而不是艦載導彈。“超軍旗”作戰的特性是低空快速襲擊,然後儘早脫離返航;飛魚導彈的航程超過艦空導彈的打擊範圍。而這也正是研發“超軍旗- 飛魚”武器系統的原因所在。英軍要想成功阻截,只有在我們發射導彈前打掉我們,而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要是你們英國人之前裝備了早期預警飛機,那倒是有可能逮到我們。

我們飛過博謝納島(Beauchêne)南部(距離福克蘭南部約72 千米)。發射時機已到,長機打破無線電靜默,跟我說他要攻擊那個大的目標,也就是“海王星”報告說位於右側的那艘,而那艘小的就交給我了。我們爬升到610 米高度,距離目標80 千米左右,我們開啟雷達大約3 秒鐘,可是什麼都沒找到。我們於是降低高度,又飛了大約32 千米,之後再次拉起。這一回貝達卡拉茨的雷達上顯示了右側的那個大目標,而左側較遠位置則是一艘小的;但我只看到右側那艘大艦。我想應該是1 艘航母,帶著2 艘護衛艦。機長下了命令,要我們集中攻擊右方位的目標;目標越近,我們得手的機會就越大。

就這樣我們完成了發射準備。我們把飛機加速到最高值500 節,在狂暴的風雨中呼嘯而過。我們知道我們現在已經完全進入導彈射程範圍。接著我又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確信可以激活併發射導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還順利,但接下來會怎樣就不好說了。在距離目標32 千米外的地方,貝達卡拉茨下了“發射”命令。當時我正駕機在風暴中穿行,看不見他的飛機,不過卻聽得很清楚。就在他看到飛魚導彈從飛機下方飛過時,他告訴我他完成了發射,並命令我也發射導彈。此時,正是11 點04 分。兩枚導彈齊頭並進;我們沒法目送太遠,因為導彈很快就鑽入雲霧。我們向右掉頭,儘快脫離戰區。

返航途中我們無須加油。途中沒有出現問題,最後平安返回。里奧格蘭德基地洋溢著興奮之情,很多人都想知道飛魚導彈打得怎麼樣,有沒有打中點什麼,如果打中了,又是哪艘艦等等。當晚英國人宣佈,被擊中的是“謝菲爾德”號。這算是我們以牙還牙?可我們沒覺得這是在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報仇——這次行動壓根不是為了這個——不過我們都認為,我們確實證明了我們有能力以牙還牙,打沉他們的戰艦。我們一直都沒能搞清楚到底是哪一枚導彈擊中的“謝菲爾德”號;這種事情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飛魚導彈對“謝菲爾德”號造成嚴重破壞,引發一場大火。20 名英軍水兵喪生, 236 人活了下來。幾天後,“謝菲爾德”號在被拖行的過程中沉入海底。這對於阿根廷的戰爭計劃無疑是一次勝利,這也是一個多月前佔領福克蘭群島和南喬治亞島以來的第一個戰果。此次攻擊會讓伍德沃德少將以後在調動艦艇時更為小心謹慎,強令其編隊遠離飛魚導彈的威脅,遠離福克蘭群島。現在阿根廷只剩下3 枚飛魚導彈,但只要導彈還在,就會對英國艦艇造成威脅,讓它們在行動中無法放開手腳。

本文摘自《馬島戰爭: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而戰》


馬島戰爭,世界首例機載飛魚導彈作戰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