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也是唯一一個皇帝主張公主不和親的朝代,漢室女子不用受分離之苦,不用去蠻荒之地,這就是

東漢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的朝代

匈奴和親

和親”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有公主或者宗室女子和親的記錄。和親的歷史自古有之,據史書記載,周襄王時期,襄王娶狄女為王后,進而與戎狄一起舉兵伐鄭,這是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和親事件,此後漢唐明清,和親之舉也頗多。這些和親有的是被逼無奈,有的是出於自願,有的成功了,如昭君出塞;有的失敗了,如唐送公主去契丹和親,反被殺害。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常常被統治者所利用。成功的和親能暫時推遲戰爭爆發,能促進雙發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但是,並不是所有和親都有積極意義,至少對於和親的主角——那些不被寵愛的公主或是替代公主的宗室女子而言,十幾歲便遠離親人,忍受孤獨,還要接受異族風俗,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的朝代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嬙,後世稱為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漢朝和親自高祖開始,西漢初期國力微弱,為了緩和與匈奴之間的關係,嫁宗室女子給匈奴單于。景帝時期,王皇后的兩個女兒都被送到了遙遠的地方,去完成和親使命。但之後的六七十年,漢朝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匈奴貴族接受和親而開始奢華的生活,助長了貪慾,西漢初期的和親是漢朝向匈奴退讓,借和親得到暫時的安定,算不上成功。漢武帝時期,國力日漸強盛,武帝兩次擊敗匈奴,從此“漠南無王庭”。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附漢,向漢朝請求聯姻,而後昭君出塞成千古佳話。這時候的和親政策才算是成功的,雙方經濟、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穩定,人民得已修養生息。

一直到光武帝時期,國力不足,一改武帝對匈奴的戰略攻勢,轉為防禦。數年的戰亂,使人民流離失所。而東漢建立初期,需要勞動力來促進生產,這也要求統治者必須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當時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主動內附,光武帝與他們和親鞏固關係。北匈奴見此也要求和親,但是當時還是太子的明帝劉莊提出,南匈奴依附我們,和我們關係穩定,才導致北匈奴害怕,如果我們不攻擊北匈奴,又和他們和親,這樣做會讓南匈奴亦為我們有二心。由此考慮,光武帝決定不與北匈奴和親。

劉莊即位後實行了一系列治國方略。當時,基本上消除了王莽時期周邊少數民族侵擾的威脅,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友好關係得到了恢復。同時明帝也允許北匈奴與漢進行貿易。但這些並未消除北匈奴對漢的掠奪之心,原本歸順的南匈奴也開始動搖。因此,明帝改變光武時期修養生息策略。同樣這一時期漢室女子也能鬆一口氣,不必擔心某天被當作和親的犧牲品送去異鄉,此生再不能回漢土。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的朝代

松贊干布和親

可以這樣說,和親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產物,不能以好壞來進行判斷。它是隨統治者的意志而轉變的,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中央政權與其他民族政權之間,以和親的方式和平交往,客觀上還是促進了各名族之間的各方面的交流,有利於民族融合。

對於和親各位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