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萬木蔥蘢、生機競發。青春,就像受讚美的春天,永遠值得被詩歌傳頌,永遠令人熱血沸騰。今天,讓我們以青春的名義向全武警部隊的青年官兵們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一切著眼未來的民族,都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當代青年。軍營是青年匯聚的地方,更是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前景,有賴於當代青年官兵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把熾熱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強軍興軍的實際行動,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發奮圖強、刻苦鍛鍊、無私奉獻、為實現強軍目標不懈奮鬥。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近幾年,網絡上不斷出現“哥已經老了”“感覺再也不會愛了”這樣的語句,引起網友的共鳴,也傳進了軍營。仔細琢磨,這些話語都帶有消極避世的色彩——將自身的不努力不上進歸咎於外界的因素,認為自己不願接受新事物、不願創新是因為“老了”,一遇到衝擊和挫折便“感覺再也不會愛了”。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欲言國之老少,先言人之老少。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李大釗先生曾號召青年“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每每讀之,總覺得一股青春之氣撲面而來。這不僅因為他歌頌青春、呼喚光明,而且因為他始終將個人抱負跟國家理想同頻,始終洋溢著樂觀、雄健的青春之氣,一如大江奔湧,不可阻止。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在助力青年官兵全面發展上,軍隊向來義不容辭。紅軍時期,軍級幹部平均年齡為28歲,師團幹部平均為25歲。長征開始那一年,少共國際師師長肖華才18歲,他所率領的少共國際師也是紅軍中最年輕的部隊——官兵們的平均年齡恰好與肖華的年齡一樣。雖然他們的青春花朵在血雨腥風中早早地開放了,但他們的生命並不止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他們同樣在軍人獨有的“風花雪月”中鑄就了“詩與遠方”。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年齡從來不是衡量一個人成熟的標尺,只有責任的疊加才會讓人逐漸成長。陳獨秀曾在《敬告青年》一書中批評了各種青年老態,並得出“排萬難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職”的深解。綜觀現實,中華大地始終有這麼一群人,如蛟龍號集體、嫦娥和北斗研究團隊中的青年才俊,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板凳一坐十年冷”的事業,用青春書寫出輝煌的不朽詩行;而張楠、張超、申亮亮、楊樹朋、餘旭等英雄烈士,為國家前仆後繼,樹起座座功勳卓著的青春豐碑;那些常年駐紮在艱苦邊遠地區默默奉獻的青年官兵,則把青春匯聚成了“為萬家燈火得以安寧”的巍巍長城。他們用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踐行我黨我軍的價值理念,書寫出流光溢彩的青春華章。誰的青春不曾彷徨,誰的成長不是一場自我的搏鬥?但在他們身上所擁有的青春狀態和對理想的探尋,最終都減輕了他們在成長中所經歷的苦痛。他們用這種搏鬥和探尋告訴我們,再平凡的路,他們同樣可以走出青春的風采。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公開發布,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旨在激勵引導青年與民族同命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展。對於青年官兵來說,不斷從時代賦予的新使命中尋找人生方向,在強軍改革的征程中貢獻力量,這不僅僅是對個人能力的重大考驗,也是建功軍營、實現價值的必然選擇。青年官兵理應敢試敢為,凝聚青春力量,自覺激發參與強國夢、強軍夢的熱情和活力,把部隊發展和個人發展統一起來,將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在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今天的頭條屬於武警,敬禮

青年若遲暮,滿目盡悲秋。其實,青春並不是僅僅指代年輕,而是指一種人生的姿態。青春不在年華,而在心境。我們已經用青春寫意了人生,並將繼續揮灑下去,那些上下求索中的苦鬥,堅守理想中的執著和追求光明中的渴望,就是我們青春的厚度、濃度和純度。因此,無論歲月和年輪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我們都應始終保持青春的姿態,讓我們的事業和人生持續煥發青春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