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回調,股市故事將怎麼走?我們的投資什麼時候賣?

【編者按】本週分享一下老闆的帳戶,順便分享一下老闆對這波回調的看法。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對投資的看法。

股市終於迎來了“久違”的調整,本週實證的淨值回撤了近 5%。

最近這周在外出差,見各種朋友的過程中,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

對股市怎麼看?

接下來還會漲嗎?

據說今年的走勢是 N 字形,接下來要跌了,你覺得呢?

大家的情緒切換能力真的太快了,就在幾個月前的 1 月份,大家討論的都是業績暴雷、經濟崩潰;過年回來,股市短短時間上漲了 30%+,大家覺得 3500 點以前毫無壓力,紛紛看到 5000 點;一週的調整過後,情緒又轉換了,據說上漲就此結束了 ...

說實話我沒什麼看法。所以我每次都用 LaoK 的那句話來回應:

Don't Know & Don't Care

不預測、只應對,是我的投資觀。

當然,這又會回到我的公眾號裡經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問題:

難道一直不賣出嗎?不賣出怎麼獲利呢?

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做“且慢”之前,我的所有資金是直接投資股票的。那時候我也會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你什麼時候會賣?

有三種情況我會賣出:

第一種,買錯了(或者邏輯變了)。

這種情況很簡單,就是買入的邏輯變了、甚至錯了。這種情況下,不管你買入後是盈利還是虧損,都應該果斷的賣出。

有趣的是,有些時候你買的邏輯錯了,短期反而賺錢了。即使是這樣,你也應該選擇賣出。因為這樣賺到的錢,並不是你的系統內的錢,無法重複。

第二種,變貴了。

這種情況也很簡單,好公司還需要好價格。如果股票的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內在價值,我會選擇賣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隻股票多貴是泡沫,其實很難判斷。不過,中國股市的波動太大,所以出現集體性泡沫的時候(比如 2007年、2015 年)選擇賣出,出錯的概率會比較低。

第三種,有更好的標的。

如果你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標的,而手頭有沒有額外的現金,就可以賣出現在的股票去買入更好的標的。比如你發現了一個公司的預期收益率是 25%,你現在手上的公司的預期收益率是 15%,你就可以賣出現在持有的公司,買入另一個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你究竟有沒有能力去判斷兩個不同的公司未來預期收益率的差別。我做過很多這樣的交易,最後成功的概率並不高。

我仔細的回顧過我自己投資 10 多年股票的賬單,獲利最多的一隻股票是格力電器(舉例,並非推薦)。原因特別有意思,是因為我一直賣不出去

1)格力電器的經營一直很好,不斷超過市場預期;

2)市場給於格力電器的估值一直很低

我第一次購買格力電器的股份是在 2008 年,從那時候開始市場就一直認為空調會很快達到天花板,同時格力的業務也不夠酷、沒有想象力,所以一直給於格力很低的估值。恰恰是由於格力的估值一直很低,同時經營又很優秀,所以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賣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筆投資享受到了格力的每年業績的增長,我 “被動”、“不小心”的完成了一筆優秀的投資。

這期間我也買過茅臺、騰訊這樣的優秀企業,但都因為我自以為是的認為 "太貴了" 而賣飛了 ...

利益披露:這裡僅是舉例,並非推薦。我目前扔持有部分格力電器,72 小時內沒有交易的計劃。

股票投資如此,基金投資也是如此。

我覺得大多數時候賣的理由也是這三點:

第一種,買錯了(或者邏輯變了)。

對於指數基金,買入邏輯出錯的概率會小很多。但也有可能有一些情況,比如指數基金對於指數的跟蹤有明顯的問題,那麼應該選擇賣出;對於主動型基金,其實投資的是基金經理的理念。如果基金經理變更、或者基金公司靈魂人物離開,都可能是賣出的理由;

第二種,變貴了。

未來某一天,如果再出現類似 2007 年或者 2015 年那樣的集體性泡沫,就應該贖回基金收回現金;

第三種,有更好的。

也可以叫再平衡。例如指數型基金投資,可以根據不同指數的價格和預期收益率,賣出一隻、買入另一隻,做適當的再平衡,這樣在降低波動的同時提高整個組合的投資收益率。

如果這些條件一直沒有被觸發呢?看看上面的例子就好了。

如果經濟一直在增長,又沒有出現明顯的泡沫,持有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無論是直接投資股票,還是間接通過基金投資股票,歸根結底,我們都是在賺公司成長的錢。

這些公司在各自的領域裡,上至 CEO、下至每個員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努力創造社會價值背後帶來的公司盈利的增長,才是我們賺到的最“大”的錢。

2、本週操作

  • 4月26日:跟隨 長贏指數投資 的最新發車(買入 1 份 5萬 傳媒指數)


3、最新淨值

本週實盤賬戶無新增資金。

最新的資產是 5,279,533.48,基金淨值是 1.0394,本週增長 -4.92%

這波回調,股市故事將怎麼走?我們的投資什麼時候賣?

最後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圖(2019年4月26日)

這波回調,股市故事將怎麼走?我們的投資什麼時候賣?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記錄不代表任何推薦之用,僅作為自己的長期投資驗證。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