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奔小康】西和蒿林鄉:建新房拆危房 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鎮

【脱贫攻坚奔小康】西和蒿林乡:建新房拆危房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镇

4月24日上午,家住蒿林鄉大唐村的安豔豔果斷實施了家中危房的拆除計劃。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文/圖

4月22日至26日,記者在隴南市西和縣脫貧攻堅一線採訪看到,為了讓百姓住房安全有保障,西和縣不僅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幫助貧困家庭建新房,還宣傳、動員已經建設新房的家庭拆危房,為“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三保障之一——住房安全有保障,再上了一道安全保險。

蒿林鄉鄉長鄭清輝介紹,蒿林鄉在推進“住房安全有保障”建設中發現,許多已脫貧和預脫貧的農戶在有了現代化新房後,原來廢棄多年或已經不安全的危舊房依然存在,而使用功能以存放舊農具、舊傢俱為主。有些農戶甚至在家裡添客人後,為招待客人,自己時不時還住在危舊的土坯房裡,這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汛期暴雨頻發季節,原來不住人的危舊房存在垮塌風險,不僅危及他人安全,更危及危舊房屋擁有者自身的安全。

【脱贫攻坚奔小康】西和蒿林乡:建新房拆危房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镇

當地扶貧幹部幫助安豔豔收拾危舊房屋裡的舊農具

針對這一問題,蒿林鄉黨委於2018年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拆除工作,制定印發了《蒿林鄉農村空心房和殘垣斷壁拆除工作實施方案》。

但是,這一工作一開始也遇到了阻力。有農戶對老房子有感情,捨不得拆除。最擔心的是老院落拆除後,宅基地還是不是自己的?針對村民這些疑慮,蒿林鄉黨委、政府組織鄉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逐村逐戶進行宣傳,通過一個個危舊房在汛期突然垮塌造成人員傷亡的案例,給農民講述拆除危舊房的必要,並明確危舊房拆後宅基地還是自家的。而且要是在上面建養殖圈舍和廁所,每一項補助1500元。

拆除過程中,採取先易後難、分步推進、集中攻堅的辦法,黨員、村社幹部、公益性崗位人員和享受易地搬遷、危房改造政策的群眾,率先拆除自家危舊房屋,用實際行動引導村民支持、參與農村“空心房”整治。同時,把拆除危舊房屋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移風易俗、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相結合,確保了拆除工作高效、安全、穩步推進。

這些宣傳、政策和示範帶動,很快打消了農民心頭的疑慮。

截至目前,全鄉累計拆除危舊房屋549戶2135間、殘垣斷壁248處2002米。群眾的觀念已經由“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

2019年,蒿林鄉這一工作探索,在西和縣得到全面推廣。

4月24日上午,家住蒿林鄉大唐村的安豔豔果斷實施了家中危房的拆除計劃。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矗立在新房旁的廢舊土坯房,在約10分鐘內牆倒椽落。站在新蓋的院落裡,安豔豔招呼著現場幫忙的鄉、村幹部,將多年不用的農具一一放置在新院的房前屋後。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安豔豔家早在2007年就建設了磚混結構的一院新房,而且也早於2014年實現了脫貧。危舊房屋拆除後,安豔豔準備在原址上建設一座豬圈和驢圈,發展畜牧業。

拆除危舊房,不僅拆掉了住房的安全隱患,還拆出了發展的新空間。

與安豔豔一樣,大唐村六社的趙貴子也看到了拆除危舊房帶來的新變化。

2018年,他們家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支持下蓋了一院新平房,今年初就把原來7間土坯房中的4間給拆了,復耕了一塊田。出乎意料的是,他半月前在復耕的田裡種的覆膜玉米、菜豆、辣椒、黃瓜等蔬菜,竟冒出了茁壯的新芽,地力比山上常年耕種的田還好。

“這就像做夢一樣!家裡不僅有了新房,還多出了一塊田!照這樣發展下去,今年我家就要脫貧了!”趙貴子說。

鄭清輝介紹,這一項工作解決了脫貧攻堅中遇到的“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新問題,不僅建新房,還要排查、消除危舊房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這一工作還消除了視覺貧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後,農民的精氣神也進一步提高了。通過打造整潔、乾淨、文明、有序的鄉村環境,為全鄉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打牢基礎。同時,這還利於推進鄉村旅遊發展,也為鄉村振興打下更好基礎。

鄭清輝介紹,產業是扶貧的關鍵。今年西和縣出臺政策,對像安豔豔一樣在2017年之前脫貧的戶,一戶獎補4000元,助推農戶搞養殖和種植花椒、藥材等。對2017年底以後脫貧的人均補助5000元,每戶不超過3萬元,用於產業發展。農戶必須與村、幫扶隊等簽訂產業發展協議,在發展到一定時間後組織驗收,確保資金用於發展產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