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為何同意接納平民出身的美智子為太子妃?

蝶戀花緋


“只要皇太子喜歡,平民就平民吧。”裕仁對於明仁婚事的態度並無多言。當年作為平民的美智子嫁入向來重視血統的日本皇室,的確引起了軒然大波。與明仁之母良子相比,其實明仁的父親裕仁對於這段戀情的態度還算相對持中,不算支持也不算反對。

最終裕仁同意了明仁迎娶美智子,主要原因不外乎三點:

  • 第一,裕仁的個人經歷讓他更能體諒兒子明仁的感受;
  • 第二,大勢所趨,也是當時時代背景影響;
  • 第三,明仁的極力堅持,讓皇室實在拗不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用在發動二戰的裕仁身上實在有點古怪,不過對於裕仁同意明仁迎娶美智子這件事上,卻也找不到其他比較合適的語句了。

日本皇室施行“內婚制”,孝明天皇之後歷代天皇的婚配對象只能從皇族公卿的“五攝家”中選擇。裕仁從小在波譎雲詭的宮廷長大,對皇族間的互相傾軋勾心鬥角也是深惡痛絕,而當年迎娶的良子皇后雖然出身貴重,卻也因為“色盲風波”而一波三折。最終,也是裕仁的再三堅持,才成功娶到了良子。

裕仁天皇是“一夫一妻”制的踐行者,自然也能夠明白兒子明仁求娶心愛之人的心情。


皇室平民化也是大勢所趨

二戰後《人間宣言》的發表,讓日本皇室從神壇跌落,讓更多的日本人意識到天皇其實與凡人沒有區別。而長久以來,日本皇族施行“內婚制”都是為了維持其血統,然而戰後這種做法已經失去了現實意義。

當時世界正值美蘇爭霸,日本被美國給綁在一起,由於當時日本民眾的強烈反對使得內閣皇族等頭疼不已。同意美智子嫁入皇室,可以完美地轉移民眾視線,避免引火燒身。當時87%以上的日本人都支持美智子嫁入皇室,這也是日本對於打破舊天皇制度的期盼。


明仁的堅持讓裕仁夫婦無可奈何

24歲的明仁在度假勝地輕井澤與豪門千金美智子一見鍾情,然而並非是愛情的遊戲,明仁對於迎娶美智子的決心超乎想象。早在明仁成年之時,日本皇室舊開始給明仁選妃,然而入選的大多都不願嫁入沉悶森嚴的皇室,願意的明仁又看不上,在這種情況下明仁與美智子的戀愛也是非常難得了。

儘管受到了眾多反對,明仁仍舊“非卿不娶”甚至是以死相逼,明仁公開聲稱:“如果娶不到美智子,我將死不瞑目。”

澹奕認為,裕仁對於明仁如此的決心,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審時度勢點了頭是最好選擇。當時作為天皇的裕仁最先同意了這門婚事,而天皇都已經表了態,其他人也不便多說。明仁能夠迎娶美智子是其一生最大的幸福,而美智子堅持嫁給身為天皇的明仁,又到底是對其錯呢。


澹奕


明仁天皇的皇后正田美智子出身日本平民,雖然不是貴族,其實也是日本戰後的精英家族。美智子的父親正田英三郎是日清麵粉公司的老闆,叔叔伯伯們也都是大學教授。因為一場網球賽的邂逅,明仁天皇熱戀上了美智子,並公然向皇室提出自己希望與美智子結婚的願望。
但是皇太子突如其來的愛情宣言,立刻震驚了日本朝野,引發了軒然大波。在日本皇族和華族看來,萬世一系的天皇保持血統純正自古以來就是皇室的重大課題。在日本歷代選擇皇后的範圍兩千年來都集中在皇族內部以及最高級的貴族中。在當時看來,美智子是個麵粉商的女兒,這樣的出身絕對不可能做皇后的。而這種看法基本代表了日本皇室的普遍意見。
美智子
二戰之後,日本皇族和華族早已風光不再。但是根植於他們心中的偏見和傲慢依舊不減,血統和身份成了他們最後要緊緊抓住的東西。
早在明仁與美智子結識之前,日本皇室就已經物色太子妃人選。這些女孩子都來自“常磐會”的高級俱樂部,畢業於皇家學習院女子高級班。其中候選人之一北白川宮肇子很被看好,一度與明仁同框。
北白川宮肇子與明仁
常磐會主席、宮中實力派之一的貴婦松平信子嚮明仁強調,日本皇宮有獨特的慣例和傳統,平民女子會擾亂皇宮秩序。松平信子反對接納美智子做太子妃,甚至以隱退來要挾。其實對太子妃的人選,從來不是明仁的私事,而是宮廷局勢風向標。誰推薦的女子做了太子妃,誰在宮裡就更有話語權。很多貴族對妃位志在必得爭得頭破血流,被一個平民女子佔位自然不服。至於當事人明仁自己的幸福和感受則是無人去考慮的。
明仁的母親良子皇后就是出身皇族,明仁外祖父是王爺,外祖母是公爵千金。而且明仁外祖母那一代就出過兩任宮妃。良子皇后堅決反對接納平民兒媳,事情陷入僵局。但非常奇怪的是,明仁的父親裕仁天皇卻遲遲沒有對此作出表態。
裕仁天皇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觀察,最後召開皇室會議。裕仁天皇曾因政治鬥爭差點與青梅竹馬的未婚妻良子皇后棒打鴛鴦散,因此他本身對皇族婚姻牽扯政治就很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經過千年的近親聯姻,皇室血統不注入新鮮血液,從遺傳學角度不利於後代健康。
裕仁天皇老謀深算,也算“開明”。他很清楚近親聯姻不利於改善皇室基因,他希望美智子進入皇室還有更深的用意。天皇在戰後已經推下神壇,如果這時候接納平民女子為皇妃,那麼戰後日本皇室的民主形象就樹立起來,同時鞏固了天皇根基,大大籠絡了民心。裕仁天皇接納平民兒媳,其實就是戰後民主改革的重要舉措。
裕仁天皇平息了表面上的宮廷反對之聲,促使美智子成為皇妃的唯一候選人。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1,與裕仁天皇個人成長有關

裕仁是發動侵華戰爭的頭目,法西斯日本第一負責人,但在對待婚姻這樣的家務事上有自己的堅持。

首先他比較討厭後宮文化,日本皇室有兩個現象讓他忍無可忍,一是天皇的孩子出生幾十天后會被帶離父母,找個養父母生活,據說這是防止嬌慣溺愛。

第二個是老婆妃子爭寵無所不用其極。後宮鬥爭,得子者得一切,誰生兒子立即成為嬪妃權力核心,其他人為爭權就想方設法把她的兒子搞死。

裕仁從小在這兩個殘無人道的環境中長大,對此深惡痛絕。

所以個人追求比較進步的婚姻觀。

(裕仁結婚時)

2,與其個人婚姻經歷有關

裕仁由於從小不習慣後宮文化,青春期擇偶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找了他喜歡的幼兒園時期的同學。

雖然她也是皇族,也是經過皇后大臣物色過的,但最終是他自己挑定的,而且經過色盲風波,他堅持要娶的她:久邇宮良子。

結婚9年後連續懷孕4次都沒有生兒子,他們的婚姻再次陷入危機。最後還是他力排眾議堅持不納妾,為此甚至不惜嘗試人工授精以續香火,也要保婚姻不受干涉。

一句話,他是一夫一妻制的嚴格堅持者。

常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就追求婚姻不受干涉,拼命守護愛情的人,怎麼會對兒子的婚姻墨守成規呢。

(裕仁明仁)

3.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

裕仁年輕時對英國等西方國家文化極為崇尚,他的兒子明仁12歲國家戰敗,少年是在美國佔領下的大背景中成長起來的,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有自己的美國家庭老師。

他1957年24歲大學打網球比賽時遇到美智子,開始對她追求。

當時美國已撤軍,美蘇正爭霸,日本正在被美國綁在新的軍備競賽的火箭筒上,安保條約正在修訂,全國人遊行反對加入新的戰爭。

主張修訂安保條約的首相岸信介深陷輿論漩渦,為轉移注意力,他不失時機地宣佈了皇太子與平民美智子訂婚的消息。結果成功躲過輿論。

此消息立即成了街頭巷議,全日本熱議的話題,這是首次皇太子、未來的天皇與非皇室血統外的人結婚。

結果調查顯示87%的日本人都同意這樁婚姻。這反映了戰後“神化的天皇”成為“人間的天皇”背景下,人們對天皇的平視,對打破舊天皇制度的期盼。

在這樣的民意驅動下,裕仁不想再違逆天下,在戰敗責任輿論尚未完全平息時期,再引火燒身,落個對抗潮流、固守皇室血統的非議,所以就順水推舟同意了。

(明仁 美智子)

4.與明仁的堅持有關

美智子納入皇室,風險有4:

①破壞數代天皇堅守的皇室規矩;

②皇室血統不再純正,萬世一系的天照大神的後代不再純正;

③皇室傳統價值觀受到衝擊,因為她是天主教學校畢業;

④引入一個大資本家當姻親,皇室乃至天皇制度將不可避免地受衝擊,同時外戚得權,在日本歷史上沒有,現在開始了。

不過,一切風險對24歲的大學生明仁來說都是浮雲,他只需要一個理由:非美智子不娶,就可以改變一切了。

本來裕仁和良子都是不同意的,經過選妃委員會的說服、明仁的堅持,裕仁最後說了一句:“只要皇太子喜歡,平民也無所謂。”

就這樣,明仁美智子婚姻OK了。

(美智子 明仁)

5.最後的插曲

明仁美智子的婚姻註定是個傳奇。不僅因為它的創舉、堅持、鬥爭、人性、時局、改革,還有親情。

一個意外的插曲是,天皇和舊皇族保守派這邊說通了,美智子的老爹又不同意了。

老爹正田英三郎是著名實業家麵粉廠老闆,不缺錢,就怕女兒嫁入如同牢籠一樣的皇室受委屈。

自古門當戶對,這皇室一入深似海,地位受鄙視,規矩全不懂,人緣無基礎,這一切都是老爹過來人看透的,女兒嫁進去不會有好果子吃。

所以他回覆選妃委員會“小女嬌生慣養,難以勝任皇太子妃之大任”。

想把婚姻攪黃。

但美智子又開始大鬧,給老爹哭了三天三夜,最後還是選妃委員會以天皇“陛下之名”,要求正田答應,這老爹這才作罷。

明仁美智子婚姻這次真的是OK了。

(裕仁夫婦與明仁夫婦)

據說,正田怕女兒受委屈,結婚陪嫁的標準是,皇室出多少錢,老爹我同樣出多少錢,一分不少他。

又據說,美智子的婚後生活被老爹一語猜中,踏入婚姻,葬送愛情,跌進深海,患上失語症……

再據說,多年媳婦熬成婆後,她的兒媳婦重蹈了她的歷史……

最後再說一句,有一句名言不知道是不是她親自說的:“平民永遠是平民。”

=================

文獻參考:程永明《裕仁天皇傳》(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


飛春讀傳


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仁天皇除了美智子外別無可娶,天皇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兒子打光棍,對皇太子而言,娶妻生子才是王道,平民也就平民吧。

<strong>

一方面,明仁選妃失敗,想要娶個貴族小姐為妻並不容易。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並非萍水相逢、自由戀愛。早在兩人見面之間,明仁就已經開始選妃了。日本皇室的選妃和我們在宮鬥劇中看到的皇帝選妃差不多,就是從貴族中挑選還沒有出嫁的小姐供皇室挑選,如果非得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日本皇室選妃是條雙向道,貴族能夠自己決定是不是參與。明仁選妃時就很尷尬,很少有貴族願意送女兒來皇室,可以說是應者寥寥。明仁喜歡的不願意嫁給他,願意參加選秀的明仁又看不上,不上不下皇室只好去日本大學中挑選優秀的平民女子,美智子就是推薦候選人之一。

另方面,明仁放言“非美智子不娶”,最終“感動”了天皇。雖然兩人是“相親”認識,但是第一次見面明仁就被美智子吸引,兩人還切磋了網球球藝,發掘了共同愛好。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即使明仁選秀失敗,娶平民女子為妻對皇室和保守貴族勢力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日本皇室寧願近親結婚,生下弱智兒,都不願意接納平民。美智子母家也曾因為巨大的壓力,拒絕了明仁的結婚請求,但明仁真誠執著,最終做通了裕仁天皇的工作,由天皇賜婚,頂住壓力,娶美智子回家。

當然,美智子除了不是貴族外,無論從家世還是性情長相也無從挑剔。

<strong>

<strong>


希爾維


由於昭和天皇的開通態度,最終促成明仁和美智子的結合。

雖然日本戰後頒佈了新的《皇室典範》,但在皇太子選妃上,仍沿襲舊典,皇族和華族為選妃範圍。但當時皇族和華族內部的適齡女子大多嫁人。未嫁人者中,一部分不以嫁皇太子為榮,另一部分明仁看不上。

明仁和美智子結緣於球場,但遭到皇族的反對,明仁的母親香淳皇后也反對。最終昭和天皇表示,“只要皇太子喜歡,平民出身也不妨。”天皇的同意,將反對之聲壓下去。

實際上,美智子並非是平民身份,其爺爺是日本最大食品公司“日清制粉集團”的創始人,其父親正田英三郎一直擔任集團公司的社長。因此,美智子所代表著日本戰後的精英階層。而且,美智子本人也極為優秀,第一名的成績從聖心女子大學英文專業畢業。

昭和天皇摒棄皇族而選擇美智子,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五味社


類似中國孔子後代的傀儡,商人在美國是統治者,日本的商人地位提高,抬高地位有利於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