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的立國謀略?

西夏,一個擁有近200年燦爛輝煌歷史的神秘王朝。這是一個以党項民族為核心群體,又包含了漢人、吐蕃人、回鶻人等少數民族組成的一個王朝政權。西夏,在開國皇帝李元昊“尚武重法"的建國方針治理下,也留下了璀璨的輝煌。西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據有一隅之地。談論西夏國曆史,我們就要從唐朝末期開始。婦幼皆知,歷史輪迴到了唐朝末年,上至皇權下到地方官吏個個昏庸腐敗,以至讓百姓生活異常艱苦。而爆發的安史之亂與黃巢起義更讓唐王朝漸漸跌進了歷史上最為昏暗的一個時期。在這樣一個動盪的歷史時代,長期以遊牧生活為主的党項族人開始奮發崛起。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國疆域地圖

眾所皆知,大唐王朝自李淵太原用兵篡隋稱帝后,其子李世民又平地一聲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繼承大統開闢了"貞觀盛世",後任者唐高宗李治承襲貞觀遺凮繼而又創造了永徽盛世,緊隨其後的更有一代女皇之稱的武則天"以周代唐"而愈加繼古開今。

神龍元年,五王政變爆發後,唐中宗再次復興唐朝輝煌,隨後唐玄宗李隆基登位之後又再次奮發圖強,創造了八方來賀的開元盛世之舉。然而,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地方割據武裝長期盤踞自立、閹人又屢屢擅權致使大唐帝國的國力逐漸衰敗,唐朝末期雖說又先後歷經李純的"中興之局"、李瀍的"會昌中興"和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政"而讓大唐王朝的國力也日漸恢復。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黃巢之亂劇照

但是,黃巢之亂的爆發徹底摧毀了大唐王朝統治政權的根柢。人盡皆知,黃巢之亂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是跨度最大,時間最久的一次暴動,黃巢起義軍前後迂迴數千裡,縱貫了唐朝半壁江山。

黃巢之亂爆發後,由於唐朝各地軍鎮長官擁兵自重,大唐政權尚無兵可調,更是沒有軍事力量進行彈壓。所以,唐朝的執政者就藉助党項拓跋八大部落的族兵幫助大唐王朝鎮壓了這次暴動。黃巢起義被鎮壓後,唐朝執政者因此就賜唐朝國姓於拓跋氏一族,拓跋繼遷由此改名為李繼遷。

因党項族李繼遷的祖先鎮壓黃巢叛亂有功,大唐皇帝還將肥饒的西北地區劃撥給了党項族拓跋氏,而且批准党項族遷居。党項族人從這一刻起就開始告別了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而擁有了固定的住處開啟了嶄新的農牧生活。一個遊牧部落逐漸開始向農耕民族轉變,這就是党項族人崛起興盛的起源。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國開創者李繼遷劇照

西夏在党項族的治理下,綜合勢力都日益提升。於是,在李繼遷執政時期,其內心世界裡就開始萌動了獨霸西北的計劃。而這時,中原地區的北宋王朝處於建國初始。北宋政權的開國之君趙匡胤尚沒有多餘的軍事力量征伐西夏的党項族人。而趙匡胤聽從其弟趙光義空手套白狼的陰謀,意圖想通過不動兵刃就兼併西夏的党項族。但李繼遷看穿了趙匡胤和其弟趙光義的陰謀詭計。

因此,北宋政權和西夏從此開始對峙。趙匡胤的北宋王朝由於無暇顧及西北之地,所以李繼遷已然成為西夏的土皇帝。由於李繼遷迫切想開拓疆域,隨即就向河西走廊沿線的吐蕃族和回鶻族發起兵戈,由於其大大低估了對手,而導致兵敗身亡。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北宋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劇照

眾所周知,李繼遷可以說就西夏建國的奠基者,他的兒子李德明則是西夏的秉承者和王朝的開闢者。在李繼遷死後,李德明承襲父位,聽從了李繼遷臨死之前的訓誡和總結了老爸在執政時期的經驗。所以他沒有為貪圖虛名而急功冒進,卻是採用了韞匵藏珠的謀略來藏匿西夏的整體實力,不和宋朝爭一時的鋒芒。

所以,西夏在李德明的英明領導下,讓處在大遼帝國和宋朝這一對虎口狼牙夾縫中的西夏得以生存了下來。他遊走於遼宋兩國之間,接納遼宋兩國賜予西夏的封號。儘管如此,西夏由始至終都是一片自立自由的王國。所以,西夏在李德明執政下,自主發展生產,大力推行邊貿,積極開墾農耕,同期又西攻回鶻族,收復了河西走廊上的一大片土地,擴大了西夏疆域,為日後西夏建國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因而,在李德明死後,西夏太子李元昊才敢有膽量和實力與北宋公開叫板而建國稱帝。西夏建國,党項族人最終攀登上了歷史的T型舞臺。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劇照

西夏開國之君"李元昊"出生於公元1004年。元昊字嵬理,西夏語"惜為嵬,富貴為理"(據史學家考證"理"應為"埋")因此,"嵬埋"二字,意即"珍惜富貴"。史書描述李元昊為:

"智勇過人"《遼史.兵衛志》。

"誅賞明,計數黠"。《宋史.田況傳》

"本懷大志,善於用兵"。《論西夏事狀》

"法令明審,能用其眾"。《奏西夏事宜》

"性雄毅,多大略","曉浮圖學,通蕃漢文"。《宋史.夏國傳下》

李元昊的書桌上長期擺放法令類著述,以供李元昊及時閱讀學習。李元昊尤其喜歡《野戰歌》、《太乙金鑑訣》等戰陣玄謀類的書籍,其百讀不厭,而臨池學書。

李元昊平常喜歡穿白色衣裳,佩戴弓矢,外出時駕馭駿馬,若干名騎兵開路,後有百餘衛戍護衛騎兵前後左右防禦、警戒,防患未然。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皇帝李元昊劇照

李元昊在二十出頭時就被封為太子。榮登太子位之初,李元昊就湧現出了其狼子野心。史書記載:他勸說父親李德明要脫離宋朝的附屬而獨立自主。但李德明卻對他說道:

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

太子李元昊卻滿不在乎,強辯道:

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宋史.夏國傳.上》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國劇照

李元昊父子二人關於這次獨立政權的爭執,其意義深遠,畢竟討論話題涉及到西夏地域統治政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而當時,處於李德明、李元昊父子二人前面的是一條三岔路。

一條是賡續向北宋王朝附屬進貢,照舊是盤踞一隅,保持夏州之地的統治政權處於半獨立的現狀;另一條則是叛北宋附庸遼,和遼國結盟滅宋。

還有一條就是脫離北宋王朝後西夏獨立建國,同北宋、遼國一決雌雄,開拓並壯大西夏政權的領土範圍,走一條自由自主的獨立成長路線。

縱然這條發展路線,前途未知且風險悉數也很高,不過,李元昊卻依然勇敢地選定了高風險高回報的自主創業之路。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尚武重法建國之策劇照

西夏“尚武重法”建國之策的由來?

李元昊毅然決策脫離北宋自立門戶,開闢獨立的西夏政權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確立西夏建國的方針策略,建國之後使用哪一種立國謀略來鞏固西夏政權?這個問題,就嚴峻地擺在了李元昊的面前。

針對這樣一個意義深遠而又嚴峻的問題討論,前後有著非常鮮明的對比。那就是西夏建國之前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見或主張。一種觀點就是覺得應該採用"用夏變夷",就是所謂"化民成俗,道在用夏變夷",的策略。

簡單地說就是,應該改變党項族原有的民風民俗,仿照中原王朝的唐宋政權那一套統治體制來管理西夏國。不過這種主張遭到了以"多學識、諳典故"的野利仁榮為代表的一派陳述的觀點所駁倒。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大將野利仁榮劇照

按照野利仁榮的主張來說,西夏建國必須要遵循党項族的具體情況而明確西夏的立國策略,而不能一味照搬華夏大地上隋、唐、宋王朝的那種陳舊的體制。確切地講,就是依據西夏當時的國情民情,採用"尚武重法"的立國策略方針。

"尚武重法"宗旨的內容,我借用野利仁榮的話去歸納,就是採用以嚴以刑賞,以兵馬為先務,教民以功利,《西夏書事》。而這種立國方針謀略獲得了李元昊的贊成和實施。

李元昊為什麼要贊成並採納"尚武重法"的立國宗旨呢?

詳細地講,概略有如下幾點理由。

第一點,為了能控制党項八大貴族的需要。人盡皆知,李元昊代表著党項農牧主王侯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地主的益處。其所開闢的蕃漢聯盟統轄,說白了就是以党項八大貴族領導的政權為中心。而西夏及李元昊所統御的武裝力量是以貴族族兵為主要支柱。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國劇照

而這些部落貴族"酋帥皆有地分,不相統攝"《魏書》。党項八大貴族個個擁兵自重,"各將種落之兵,謂之一溜"《長編》。這些党項貴族在自己獨立的分封領地內長期過著自力更生、與世無爭、又相對封閉的農牧生活。而這種封閉又保守的安逸生活通常是具有陳舊過時的落後思想。

所以,伴隨著党項族統治下的各民族農牧邊貿發展的演變,導致党項農、牧貴族與越來越多的農、牧百姓之間的矛盾日漸加深。而這些貴族為了確保自身的好處,西夏的這些党項貴族們殷切需要創造一個由貴族支撐起來的"中央集權體制"來加以鞏固西夏政權,並擁護一個高超卓越的党項族人物,來擔任這個政權體制裡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國主。

李元吳建國稱帝之後,在向宋仁宗所呈上的奏疏裡之所以喜不自勝和出言無狀。

"元昊為眾所推,循拓跋之遠裔,為帝圖皇,有何不可"?《長編》李元昊之所以敢說出這樣段話,就是因為其身後有党項貴族們的積極擁護,為其戰陣撐腰所締造的勇氣和膽量的。與此同時,實為西夏國的第一任皇帝“李元昊”,為了得到這些党項貴族們的擁戴與援助,通常要殫思極慮地拉攏他們,與黨項貴族們展開攀親聯婚,還要將党項貴族們安置在西夏國的朝堂之上以及西夏地方郡州縣等核心權力機構,讓党項貴族們控制著各種職權。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國劇照

乃至西夏的武裝力量統馭權,以至於上至西夏朝堂下到地方郡州簡直就是讓這些党項貴族王侯們所職掌。可是這些長時間割據一方,政事覺悟上又比較陳舊,又擁兵自重的貴族王侯們,並不是老老實實地對李元昊俯首貼耳。

所以,李元昊為了實際控制這些党項貴族,讓這些人甘願臣服於自己,不能不於"案上置法律,明號令,以兵法勒諸部",《宋史.夏國傳上》

更甚者還要和這些党項貴族們"嚙血為盟"。而針對另有一些圖為不軌、心懷鬼胎、包藏禍心且抗命不尊的党項貴族王侯們,則必須要殺一儆百,而懲前毖後。

正所謂,李元昊"峻誅殺,數誅諸部大人且盡"《司馬光.涑水紀聞》中記載:並不是由於李元昊天生疑神疑鬼,無端起殺戮,而是在很大層面上闡述了代表傳統陳舊勢力的党項貴族們,同以李元吳為代表的改革創新主張對著幹,而引發的殺戮。

"更祖宗成規,邈中朝建置",《西夏書事》則說明為了加強鞏固西夏王朝中央集權而又發生了一場場強烈的階級牴觸鬥爭。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國劇照

總而言之,從李元昊控制党項貴族王侯們需要的立場去窺察,李元吳之所以贊成"尚武重法"的立國宗旨,本質上是為了認可這些党項貴族王侯們在經濟、政事和武裝力量上的合法地位。

而另一個方面,則是針對一些甘願盡忠於自己的党項貴族們,應儘可能予以拉攏和器重。還有,針對一些心懷不軌的党項貴族王侯們,則將其繩之以法,以至大開殺戮,懲一儆百。

第二點,為了鞏固西夏政權統治的需要。"國家表裡山河,蕃漢雜處"《西夏書事》。李元昊執政時期,西夏王朝統治的疆域範圍內裡擁有各種少數民族大概約有六七種,在這些少數民族中,特別是河西走廊沿線上的吐蕃族、回鶻族。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西夏党項貴族劇照

雖說已經讓李元昊動用軍事力量所降服,但是這些吐蕃族、回鶻族的貴族王侯們卻依舊懷有不軌之心,時時刻刻都妄想著結盟北宋或聯合遼國圖謀復辟。有史記載:

自元昊取河西地,回鶻種落竄居山谷間,悉為役屬。曹琮在秦川,欲誘之共圖元吳,得西川舊賈,使諭意。

於是,沙州鎮國王子遣使入貢,奉書曰:“我本唐甥,天子實我舅也。自李氏取西涼,遂與漢隔,今願率首領討夏。”已而以兵攻沙州,不克。《西夏書事》

通過這段史籍記載,我們可以看得出,雖說李元昊統一了河西走廊沿線上的部族。但是由於長時間盤踞於此地區的回鶻族、吐蕃族的勢力,依舊根深蒂固、錯綜複雜。回鶻族、吐蕃族的貴族王侯們腹有鱗甲、總想著犯上作亂。

以至於,讓處於西夏統治時期的河西走廊沿線上的局勢不是很安定,很穩固。在西夏國境範圍內,各種少數民族成分相對複雜,而且民風強悍的狀況下,若是不實施"尚武重法"的立國方針的話,那麼,要想鞏固李元昊的統治政權,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第三點,"尚武重法"對於西夏建國之後與宋朝、遼國相互稱雄對抗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李元昊在西夏立國之前,西夏的周圍各種民族政權個個伺機而動。而西夏國土的北面尚有虎視眈眈的大遼帝國;西邊更有高昌、于闐、龜茲等高原豺狼;南面還有吐蕃族、大理國等政權心懷吞併西夏之舉;特別是東邊的北宋王朝對西夏早已窺視許久。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李元昊深知中原大地上的北宋王朝,幅員遼闊,兵強馬壯,不管是政事、經濟實力或是國防力量或文化基礎,都是處於時代的巔峰之地位。李元昊在早些年被封為太子之初時,就曾立下豪言壯舉誓與宋遼兩國戰場爭霸、爭奪天下的遠大理想和志向。

縱然李元昊有此雄圖大志,若其不推行以武立國,實施"尚武重法"的立國之策略,暫且不論與宋遼兩國的逐鹿中原的理想將會煙消雲散,即使西夏要想獲得宋朝認可,勢必也會是一種一廂情願的白日夢。

時局跟隨著西夏國與宋朝、遼國的衝突不斷的刺激,一旦與北宋、遼國爆發大規格的武裝摩擦之後,西夏國則更是沒有把握做到十拿九穩,更不要說決勝千里,高奏凱歌了。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所以說,西夏建國之初確定以"尚武重法"的立國方針,為日後西夏的中央集權和政權穩固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

"尚武重法"讓西夏建國之後擁有自己的歷法也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價值。"尚武重法"讓西夏開始有了一套完整的政事體制和文化體系。

可以說,這個善於征戰沙場的遊牧民族在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同期也創造了屬於西夏党項族自己的輝煌史篇。

李元昊:為什麼要在西夏建國之初推行“尚武重法

趙劉果兒.誠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