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科學家妙撈鎮河鐵牛

一、 大水沖走鎮河鐵牛

北宋治平三年初夏(公元1066年),河中府①徐知府通過驛站將一本奏章,八百里加急飛馳送往首都東京(今開封市)。這是件什麼十萬火急的公文,非要日夜兼程地急呈天子呢?

原來,英宗趙曙在河中府巡視時,特地去黃河岸邊,向鎮河大鐵牛②焚香獻供,祈禱鎮河大鐵牛上感天子至誠至善之心,下憐蒼生飽受黃河氾濫之苦,日夜堅守神位,永保兩岸百姓幸福安康。英宗在御駕回京前,還特地召見河中府徐知府,囑徐知府務必看護好鎮河鐵牛不得有絲毫懈怠。誰知,時間不長,一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竟沖垮了河中府一座大橋,連雄踞岸邊的八隻鎮河大鐵牛也被衝進濁浪翻滾的黃河,深陷淤泥之中。聞訊而來的徐知府疑視著驚濤拍岸的黃河,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暗忖:這八隻鎮河鐵牛每隻都有數萬斤,如何打撈?如果不打撈,又有違聖命,咋辦?徐知府於萬般無奈之際,只得向英宗上奏實情,伏望天子訓示。英宗御覽奏章後,沉思良久,在奏章上御批了八個字:鐵牛入河,勞卿恢復。英宗的御批將徐知府逼到了死衚衕,他自知此時已無退路可走,只有將八隻大鐵牛從黃河中打撈上來,才能保住頭上這頂烏紗帽。

急如熱鍋之蟻的徐知府只得張榜求賢,希望能有力大無窮的超級大力士前來揭榜,以解其燃眉之急。當官榜在城門口張貼時,引來無數百姓觀看。百姓們在看完官榜後,議論紛紛,說只有三頭六臂的上天大力士才能從河中打撈大鐵牛,世間凡人怎能打撈每隻數萬斤重的大鐵牛?除非他是李元霸死而復生!

和尚科學家妙撈鎮河鐵牛

二、 瘦和尚妙計傾眾人

就在百姓們竊竊私語之時,有人來揭榜了,此人並不是膀大腰圓之人,而是一個痩弱的和尚,他就是我國古代身穿袈裟的科學家(傑出的工程家)懷丙。

懷丙此時正在“風雨寺”當主持,他聽說官府張榜禮聘大力士來打撈沉河鐵牛之事,便毛遂自薦,前來揭榜。圍觀官榜的眾百姓見揭榜之人竟是一個瘦弱僧人,都瞠目結舌,其中有膽大好事者上前問懷丙大和尚,“大和尚,難不曾你能用法術請來上界神仙來助你打撈沉河鐵牛麼?”“非也、非也。”說完這話,懷丙緊閉雙唇,不再開口。眾百姓不知懷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都盼著懷丙“洩露天機”,好事者更是追問不已,可懷丙卻笑而不答。直到懷丙到了知府大堂上,他才對徐知府說:“此事何需勞駕上界天神?既然八隻大鐵牛是被大水沖走的,貧僧當然要請犯錯的大水悔過自新,乖乖地將沉河鐵牛如數送還”。

懷丙這番話,不但使徐知府聽得一愣一愣的,外傳後使眾百姓如墜霧中。好在三天後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候了。這天,雨過天睛,風和日麗,水面泛起陣陣漣漪。徐知府按照懷丙的要求,派了兩艘大船前往鐵牛沉河處,兩船都裝滿黃沙。兩艘大船上都架設了非常堅固的龍門架。在眾目睽睽之下,懷丙站在船頭,分別敬了八個深諳水性的“水鬼”(潛水員)每人一大海碗燒酒。隨著一聲哨響,八個“浪裡白條”鑽進水中。約莫過了一袋煙的工夫,八個“水鬼”先後露出水面,他們已用粗繩在水下將鐵牛牢牢捆綁,繩索的另一端在繃緊後緊緊地拴在龍門架上。懷丙見一切安排妥當,便吩咐船上的工匠用大鐵鍬將船上的黃沙鏟進河裡。隨著船上的黃沙減少,船身慢慢地上浮,沉在河底淤泥中的八隻大鐵牛也慢慢地被提升,當船上的黃沙全部被鏟進黃河後,八隻大鐵牛全部浮出水面,被重新安置在原處,岸邊圍觀者歡聲雷動。懷丙這招出乎眾人意料,傾倒了河中府的官吏和百姓。

和尚科學家妙撈鎮河鐵牛

懷丙指揮撈鐵牛(網絡圖)

這時,有些有識之士才看出,懷丙是藉助水的浮力來打撈沉河鐵牛的,此舉與阿基米德定律有異曲同工之妙。懷丙這種藉助水的浮力打撈水中重物的做法,今人仍在沿用(當沉船沉入海底時,打撈人員都會把打撈工程船開到事發處,利用巨型浮筒來打撈。具體操作是,先往浮筒內灌滿水,讓浮筒沉下去。潛水員也隨之潛入海底,用鋼纜拴牢在沉船上,然後開動空氣壓縮機把浮筒裡的水排出去,利用巨大的浮力把沉船打撈上來)。

當徐知府盛讚懷丙是天人時,懷丙卻謙虛地說,這事考慮有欠缺,他應再準備兩條大船,這樣就可駁載黃沙,以免沙入河中,給將來清淤造成麻煩。懷丙不愧是個充滿智慧且追求完美的科學家。

註釋:

①河中府,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開蒲州升為府,因位於黃河中游而得名河中府。同年又改為蒲州。以後歷代屢有變動。明洪武二年(1369)河中府改為蒲州。

②公元前287年,秦國在今永濟縣蒲州架設了一座浮橋,為黃河上有史以來最早的浮橋。到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兩岸各鑄造了四個大鐵牛,用以索制連艦千艘的鐵鏈,穩定河橋。

③說明:本文系原創首發稿,資料來源《應天雜記》(明末清初刻本)

人物小檔案

姓名:懷丙

簡介: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曾參與很多重大工程的建設,解決許多工程難題。真定13級寶塔,中間的柱子壞了,寶塔向西北傾斜,懷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壞柱子換下,把寶塔扶正了。趙州洨河石橋歪斜欲倒,懷丙和尚說,往橋下石頭中灌鐵,可以扶正。鄉民們踴躍捐助石塊,懷丙和尚在石頭上鑿洞,溶化鐵水橫貫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橋。

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