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陽紅……

柳琴戲

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也是我市最具影響力的本土劇種

深受邳州老百姓的歡迎和喜愛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柳琴戲不僅讓聽者痴迷

更讓表演者深深沉醉其中

在邳州,就有這樣一對夫婦

立志要將社會的正能量

通過柳琴戲傳播到邳州的大街小巷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朱化玲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閆書華

初次見到朱化玲夫婦時,他們正在和戲友商量著演出計劃,談話中瞭解到,他們準備把柳琴戲《一張存款單》再次送鄉鎮。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從柳琴劇團退休後,80歲的朱化玲一直沒有閒著。他和老伴閆書華以及一些柳琴戲藝人成立了新興文化藝術團。平日裡,戲團經常到社區和廣場演出,為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繼續發揮著晚年的餘熱。“朱化玲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劇本、排戲上,有時候把演員叫來家,說說詞,輔導唱腔,雖然我們老了,但是我們要儘量把畢生所學的交給年輕人。”朱化玲的妻子閆書華說道。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在朱化玲、閆書華的帶動下,藝術團中的學員從不會到會,從少到多,從一般到精。一個小小的動作,二位老人都要示範多次,不厭其煩地指導,讓學員們深受感動。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朱化玲告訴記者,他打小就喜歡柳琴戲,15歲時就已經是徐塘業餘柳琴劇團的成員之一。每次縣柳琴戲劇團演出,他都要去看,回來以後模仿練習。1958年,縣裡招考柳琴戲學員,朱化玲憑藉過人的舞臺表演天賦,順利招進柳琴戲劇團。在劇團裡,他更是苦練多請教,演出技巧進步非常快。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1964年,由朱化玲主演的《智群接鞭》柳琴戲在南京演出後,社會反響強烈,朱化玲也因此一炮走紅,他的戲曲生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由於當時演出比較成功,在大會閉幕式上,一個專區選一個演員代表發言,咱徐州專區就推薦我來發言,當時特別激動,新華日報還來報道呢。”朱化玲回憶起往事,依然心潮澎湃。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多年來,朱化玲不僅傳承和發揚地方戲曲,還排練出了《喝面葉》、《搶爹》、《一碗八寶粥》、《圈套》等深受群眾喜歡的節目,先後參與送戲下鄉達1000多場次。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如今,柳琴戲已經被列入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少學校也開設了柳琴戲興趣班

朱化玲、閆書華夫婦

還與學校聯手保護這一傳統劇種

相信不久的將來

這一地方傳統戲種一定會得以發揚光大!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編輯:王思琪 融媒體記者:鞏秀 攝像:鄒學剛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