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敢對美國說“不”的西方國家是哪個國家?

玉兔ABC


戰後,美國依仗自己的實力,強迫英法德等西歐國家成為其盟友,然而,除了英法等國積極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外,德國一直對美國不屑一顧,是相對性的最敢對美國說“不”的國家。

美國三番五次要求德國提高軍費,然而德國都以種種藉口予以拒絕,並且還對美國要求其出兵配合打擊他國持消極態度。另外,面對美駐德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干涉德國內政的行為,德國朝野上下一致要將其驅逐出境,使得該大使再也不敢口無遮攔,以家長自居。

美國在承認瓜伊多偽總統的同時,還要歐洲盟友一道承認。然而,德國在看清美國的不良居心後,不僅在3月底否認了瓜伊多及其派出的大使,還對美國將拉美三國作為制裁對象給予強烈反對。

美國以莫須有的安全問題為由,不準盟友與華為合作,然而當德國揭穿美國所謂的安全風險不實之詞後,主動邀請華為參與本國的5G網絡建設,即便美國歐洲司令斯卡帕羅蒂威脅要切斷其與北約的軍事信息共享也在所不辭。

此外,在美國提出要對歐盟鋼鋁產品、飛機成品等加徵關稅後,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當仁不讓地宣佈採取相應措施,保護歐盟的利益,為此有針對性地將美國的部分商品作為課稅對象,給予了有力反擊。

縱觀西方國家,誰有這樣的膽識和魄力?德國曾是歷史上歐洲乃至世界有名望的大國,而那時美國充其量至多是名不見經傳的二三流國家,而今卻要屈從於一個為非作歹之國,不能不令德國生出“反骨”思想,適時對美國大聲說“不”!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敢對美國說“不”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法國,另一個是德國,這兩個國家雖然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敢跟美國對著幹。


法國是歐洲老牌大帝國,一直到近代都是歐洲大陸的霸主,雖然一戰二戰表現的不咋地,但是大國夢從未斷過。

二戰結束之後,整個西歐都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是法國偏偏與美國反著來,法國不斷尋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歐國家,法國是北約的創始國之一,但是在1966年,法國宣佈退出北約的軍事一體化體系,軍隊不再參加北約的軍事演習,直到2009年才重新加入北約的軍事一體化組織。


法國總統馬克龍還曾提出歐洲軍計劃,因為在法國眼裡,美國與俄羅斯同樣都是歐洲的威脅,但是該計劃遭到特朗普的怒懟:美軍諾曼底登陸,準備解放法國的時候,法國人正在學習德語。

另一個不怕美國的當屬德國,德國跟法國不一樣,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核武器,也保持較強的常規軍事力量,但是在軍事方面,德國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

德國作為戰敗國,領土上有3萬多人的美國駐軍,德軍120多架戰機只有4架能夠隨時起飛,200多輛坦克也只有一般可以作戰,德國軍隊嚴重退化,加上領土上還有美軍駐紮,所以軍事上也不怕美國,已經被佔領了,美國還能拿德國怎麼樣?

經濟上,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而且德國經濟增長靠的全是機械加工等實業,德國產品靠的是高質量佔領世界市場,美國根本制裁不動。

德國經濟總量高,在歐盟內部話語權極高,即使是在北約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美國的某項政策遭到歐洲國家的反對,不用說,一定是德國。


法國和德國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但是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方面,這兩個國家經常扮演“反美先鋒”的角色,弄的美國也很尷尬。


視野新觀


最敢對美國說“不”的西方國家是德國,最敢對美國說“不”的人是德國總理默克爾。


奧巴馬時期,德國和美國不僅關係很好,而且默克爾與奧巴馬還建立了深厚的個人感情。特朗普上臺後,默克爾訪問美國,主動與特朗普握手,卻被特朗普拒絕了。特朗普這一毫無禮貌的行為,深深地傷害了默克爾。從此,美德關係出現裂痕,默克爾與特朗普格格不入。


特朗普還在北約防務費上打壓德國,讓德國非常不滿。特朗普要求德國將北約防務費提高到GDP的2%,默克爾愛理不理;被特朗普逼急了,默克爾承認提高,但也僅僅達到1.5%,距離特朗普的要求還很遠。於是,特朗普多次在公開場合點名道姓批評德國和默克爾,讓美德關係更加緊張。


作為政壇常青樹的默克爾,絕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豈能讓政治素人特朗普欺人太甚。因此,默克爾必須還擊:首先,默克爾向歐洲國家呼籲,不太再依賴美國的保護,歐洲國家要自己主宰命運,得到包括法國在內的很多歐洲國家的支持,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說出了與默克爾幾乎相同的話。其次,默克爾在去年七國峰會上,帶領一眾國家領導人當面對怒特朗普的畫面,永遠地定格在國際政壇上。


特朗普當總統兩年多來,德國和美國雖說沒有完全決裂,但至少德國沒有跟著美國亂幹: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德國、法國等帶頭反對;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德國堅決站在伊朗一邊;特朗普悍然發動全球貿易戰,默克爾全世界奔走呼號實行多邊主義……特朗普遇到默克爾是一種悲哀,只能發出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當下,對美國說“不”的國家越來越多,對美國說“不”的人越來越多。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正在孤家寡人的道路上狂奔。


毛開雲


當然是高盧雄雞法國!法國的國鳥是高盧雞,向來有高盧雄雞的稱號,展現法蘭西驕傲的民族性格。在除美國以外的西方國家中,法國綜合國力不是最強的,卻是最敢對美國說不的國家!在2018年,美國對進口歐盟的鋼鋁產品加徵了10%與25%的關稅,法國堅決表態要還擊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要求北約成員國提升軍費比例,甚至威脅退出北約,法國總統馬克龍卻要牽頭組織獨立於北約之外的歐洲軍。那麼,法國為何能成為最敢與美國說不的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

第一,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擁有核武器。在政治上,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又擁有戰略核打擊能力。法國目前擁有約300枚核武器,是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有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再加上擁有核武器護身,法國自然有底氣對美國說不。儘管英國也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同樣擁有核武器。但是,英國在二戰以後就投靠了美國,自然不敢對美國經常說不。同理,德國是二戰戰敗國,一直埋頭髮展經濟。

法國外籍軍隊

第二,法國驕傲的民族性格。本文開頭就已經提到,法國的國鳥的高盧雞,體現了法國人高傲的性格。高傲的法國人曾經有輝煌的歷史,出現過查理大帝、路易十四、拿破崙等雄才大略的政治人物,也出現過伏爾泰、雨果、巴爾扎克等世界級文豪。早在冷戰開始之初,法國第五共和國總統戴高樂就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平衡與美國、蘇聯的關係。

拿破崙

第三,法國與美國特殊的歷史淵源。美國能夠在1776年以後獨立,很大程度了依靠了法國的幫助。法國在歐洲牽制了英國軍隊的主力,弱小的美國才得以獨立。美國人自豪的三權分立體制,也是出自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地區,是拿破崙以1500美元的便宜價格賣給的美國。美國象徵之一的和平女神像,是法國人贈送的。

戴高樂

第四,法國對美國經濟依賴不強。德國的汽車等工業產品,非常依賴於美國市場。所以,在2018年的貿易爭端中,德國一直比較“慫”,主張向美國服軟。法國則不同,主要對美國的出口產品牌是奢侈品,如LV包、蘭蔻香水、香奈兒化妝品等等。即使美國加徵關稅,對進口法國奢侈品影響非常有限。在經濟上不依賴美國,法國自然有底氣向美國說不!

結論;驕傲的高盧雄雞法蘭西是美國西方盟友中嘴不聽話的存在,經常給美國找麻煩!


趣談專業戶



敢對美國說“不”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不止一個,比如加拿大的特魯多,法國的馬克龍,德國的默克爾。他們都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下批評過美國,也曾當面硬懟過特朗普。即便是西歐的一些小國家的領導人和議員也都經常批評美國。可是,那又怎麼樣呢?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也是不了了之。再者,不要僅看到他們爭吵和不和,還應該看到他們關起門來時的“一丘之貉”。這一點很重要!我看到的一個現象是,每當美國和它的西方盟友發生矛盾後,總有人很興奮,並盲目的斷言這些盟友會和美國決裂。但現實卻是一次次的失望。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看透美國和它這些西方盟友關係的實質紐帶。

國家間關係的紐帶之一是“利益”,這也是目前這個世界上國家間關係的實質。所以,美國和這些西方國家的關係也同樣有這個因素。但是,不要忘了,美國和它的西方盟友之間的關係維繫還有另一個紐帶,那就是彼此近似的“價值觀”。利益和價值觀這兩個紐帶是美國和盟友關係的基礎。這兩個基礎並不是天然對立的,二者之間有著彼此轉化的效用。也就是說,在放開門的情況下,它們會吵得很兇,但一旦關起門來時,它們就會用價值觀來消弭矛盾,達成共識。所以,在關鍵時刻它們總能一直對外。而這顯然不同於反美的力量組合。


美國在這個世界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盟友。二,普通關係。三,對手。由於美國善於拉幫結派,且又實力強大。所以,美國的那些對手國家也只好“報團取暖”,形成實質上的盟友關係。但是,這種實質上盟友關係卻並不穩固。因為它們的結盟紐帶不同於美國和其盟友的紐帶。反美國家陣營之間的國家關係也有兩個紐帶。一,反美國家的共同需要。二,兩國之間的可遇見性“利益”。之所以不是那麼穩固,主要是“反美需要”和“可遇見性”的國家屬性不強,也就是說,一旦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更換了,或者是利益不可遇見了,其盟友關係隨時都有終止的可能。而美國和它的盟友關係的紐帶韌性就強多了。因為,在美國的這些盟友國家中,不管是政府如何更迭,但它們的價值觀卻不會改變。所以,它們仍然會粘在一起。

特朗普上臺後,一改前幾任美國總統的做法,不分親疏遠近的對美國的西方盟友打起了貿易戰。這自然也招致了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強烈反對。為此,它們之間發生了多次爭吵。它們在談判中吵,隔空罵,當面懟,可謂是劍拔弩張。特別是在去年的G7峰會期間,特朗普親自上陣,和其他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加拿大年輕的總理特魯多更是和特朗普扳起手腕,從關稅談到了貿易戰,從貿易戰上升到了國家安全,又從國家安全扯到了當年的火燒白宮事件。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不是個饒人的角色,在她平靜的外表下,其實有一顆戰鬥的心。她的直言不諱也令特朗普很不受用。年輕氣盛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同樣露出不耐煩的神色。那麼,它們之間爭吵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利益,利益是美國和西方盟友之間爭吵的根本原因,既與美國的霸道無關,也與價值觀無關。所以,它們之間的矛盾也並非不可調和。那麼,它們的利益糾結點到底在哪裡呢?就在於特朗普打破了美國和盟友之間貿易的慣性模式。雖然西方國家也很發達,但它們和美國的科技創新水平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歐盟這些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也搭了美國科技的快車。按照歐盟的說法,它們和美國原來的貿易模式是互惠的,只是在科技產品的食物鏈中分工不同而已!但是,特朗普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美國吃虧了!他要改變原來的貿易模式。於是,矛盾也就出現了!而特朗普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呢?難道他不擔心會因此失去盟友?他當然也擔心,但是,他又不得不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美國的債務已達22萬億美元,如果再不改變的話,一旦美國經濟坍塌了,美國也自然也會失去盟友和霸主地位。二,特朗普想建立一個對美國“公平”的長效貿易模式,所以,他不得不拿它的盟友開刀。

在美國的西方盟友中,最敢對美國說“不”的國家應該首推法國。這是由法國獨特的國際地位決定的。早在戴高樂時代,法國就確立了自己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和美國“合而不同”。這就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現象,那就是在價值觀上,法國和美國基本一致,但在推行的方法上又明顯不同;法國也是北約成員,但法國軍隊卻自成體系,並不接受美軍的指揮。再者,法國畢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國內有自己的獨立軍工體系,所以在政治和軍事上美國也拿捏不了法國。所以,法國經常會和美國唱對臺戲。比如在歐洲軍的組建計劃上,法國就是在和美國說“不”!提到歐洲軍問題,也就不可能不提到德國和默克爾。

德國已經是歐洲的第一經濟大國,這些年來,默克爾藉助歐盟這個平臺將德國也打造成了一個政治大國。現在的德國已經成為歐洲最有發言權的國家。但是,默克爾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默克爾的真正目的是將美國趕出歐洲,只要美國離開了歐洲,德國才能算完全恢復主權,才能名正言順的發展軍力,成為一個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而組建歐洲軍就可以減弱北約的作用,就可以逐漸將美國趕出歐洲。所以,德國和法國共謀了歐洲軍的建設計劃。另外,默克爾還佈局了北溪2計劃和工程項目,以便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表面上是為了能源,實質上是為了趕走美軍做鋪墊。所以,美國對北溪2和歐洲軍計劃是堅決反對。按照美國目前的實力,雖然德法兩國都敢對美國說“不”,但徹底遠離美國的可能性卻不大。


人生觸底反彈


最敢對美國說"不"的西方回家,我還沒聽說過。不過,沒有以往那麼順從的倒有了一些苗頭,但他們的基本立切沒有變,以後會不會這要長期實踐才能論斷。


得亮1


當然是法國,但不是說不,而是在某些具體的事情上為了自己的利益、向美國討價還價。法國始終沒有忘記二戰時曾被希特勒佔領亡國、後被美國拯救的恩德,也沒忘記利用馬歇爾援助的計劃而進行戰後重建的事實。所以法國儘管不斷和美國吵架,但在大的國際問題上總能和美國保持基本一致。用《說不》這個詞是不恰當的。


天山149544117


美國特朗普搞美國優先跟希特勒搞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如同一策!美國是恐怖主義國家,企圖統治世界,利用恐怖主義戰爭控制石油命脈,確保美元國際化流通,無限量印刷紙幣美元和發行虛擬的數字遊戲美國國債掠奪世界財富,強迫世界人民為美國打工,確保美國超級福利!只有消滅美國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和大資本家,世界人民才能有真正的福址!美國以外的北約國家是美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誰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則其義必亡!


陳科5354


法國調皮搗蛋些。


孫哥487


敢對天朝大國說"不"的亞洲國家有哪幾個?

回答:越南,菲律賓,緬甸,印尼,日本,印度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