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唐朝是一個璀璨悠久的強盛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女性地位和生活得到解放的王朝之一。



縱觀唐朝始末,出過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出過能夠廢立君主不可一世的太平公主,還出過集三千寵愛於一生的楊玉環,女性的魅力在唐朝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手遮天的公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出身於李唐皇家,她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因為是最小的女兒,所以太平公主從小深受寵愛,恃寵而驕,且曾權傾一時,她還曾經廢立皇帝,併為唐玄宗李隆基的繼位鋪平了道路。

可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卻偏偏碰到了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為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那麼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還是姑姑的太平公主,唐玄宗為何要迫不及待的殺掉呢?

其實,這不難解釋,太平公主身為武則天的幼女,本就位高權重,有重要的政治影響力。

武則天當政後期,當時的宰相張柬之因為不滿武氏專權,發動了兵變,武則天不久便無奈退位還朝於李家,太平公主因為支持並參與了這次行動,因而被受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一時風光無限。



她的胞兄李顯繼位後,她被賜予不用像皇太子等人行禮的特權,並因為聰明機警一直為李顯皇后韋氏所忌憚。

在李顯被韋氏及其同黨謀害後,李唐朝堂一片混亂,這時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共同發起了對韋后及其同黨的兵變,並擁立相王李旦為皇帝。

因為李旦生性膽小懦弱,而太平公主殺伐果斷,繼承了武則天的狠辣,所以李旦十分的害怕太平公主,對其絲毫不敢怠慢,且恭敬有加。

這一點當時還是太子的李隆基卻深深的看在眼裡,他那時就明白要想鞏固皇權,就必須收攏權力,而如果要收攏權力,就必須先除掉太平公主。

而太平公主也深刻的明白李隆基對自己的惡意,為了達到控制和監查李隆基的目的,太平公主在太子李隆基身邊佈置了許多心腹,以監視李隆基的一舉一動,所以李隆基那時並不敢輕取妄動,對太平公主也是表面順從,這時的太平公主的權勢可以說達到了歷朝歷代公主權力的頂峰。


忍無可忍,予以誅之。在李旦退位後,其子也就是李隆基繼位,史稱唐玄宗。對於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深知其英明果斷,但是她此時卻沒有任何收斂,反而依靠太上皇李旦的威勢繼續作威作福,甚至干涉朝政。

唐玄宗繼位之初,朝堂上的文臣武將大多與太平公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太平公主甚至想過與人合謀廢掉唐玄宗李隆基,還試過給李隆基下毒,李隆基如果不是對太平公主處處防備,恐怕早就被害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關係已經是水火不容。

唐玄宗李隆基自繼位後,一直隱忍不發,養精蓄銳,在時機成熟後,他以太平公主試圖叛亂為由,迅速誅滅太平公主的黨羽,並緝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因為過於恐懼,在家中自殺而亡。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唐玄宗李隆基對太平公主的誅殺其實不僅僅其皇權集中的必要,與太平公主自身的不安分與狠辣也是分不開的。


夏目歷史君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政權宣告安定,結束了從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開啟了開元之治。




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女兒,生平極得父母兄長尤其是母親武則天的寵愛,可謂權傾一時。

參與朝政

太平公主不但得到武則天寵愛,而且得到了武則天的真傳,也是一位女強人,權力慾望非常大,她的偶像就是自己的母親,希望自己也和武則天一樣坐擁天下。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長相,性格都像自己,經常與她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來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洩。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武則天兩個男寵張昌宗,張易之,逼武則天退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參與誅殺有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



姑侄合作,太平公主權傾朝野

李顯上位以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了李顯的尊重。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設計毒死以後,太平公主派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成功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屢立大功以後,權勢地位更加顯赫,李旦非常懦弱,朝廷大政方針都要與她商議,有時候她沒去上朝,李旦就會派宰相去她的家中徵求她的意見。

宰相們所奏之事,只有經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肯定,李旦才會表示同意,朝中文武百官除了宰相之外,升遷還是降免,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但凡是太平公主想做的事,李旦就沒有不同意的。



姑侄鬥法爭權

太平公主最初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認為他太年輕,以為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懦弱,很好控制,誰知道,李隆基當了太子之後,勢力越來越大,聰明才智盡顯,這才讓太平公主警覺起來。她開始四處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非嫡長子,又是庶出,不該成為太子。她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監視他的所作所為,李隆基為此很不安也很反感。

太平公主甚至暗示宰相們應當改立太子,動員不成。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又指使一位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彗星出現,此為大事該除舊佈新。太平公主期望這樣李旦會廢掉太子,卻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李旦選擇退位讓賢,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

事敗自盡

李隆基強勢能幹,又很沉穩,謀略更是遠超太平公主,這讓太平公主很忌諱,數次謀劃廢掉李隆基,甚至與宮女元氏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卻都以失敗告終。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激烈的衝突,李隆基終於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他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避開太上皇李旦,以謀反罪捉拿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竇懷貞等人。李旦知道以後,事情已成定局,眾人已經被誅殺,他只得宣佈竇懷貞等人的罪行,並大赦天下。太平公主逃進山寺,事發三天後才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中。


歷史小貓咪


男人如果強勢則女人必然唯唯諾諾,男人如懦弱則必定助長女人的強勢,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的幾十年,李家的男人一直讓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使李家顏面掃地;李治軟弱,成就了武則天的一代女皇夢,李顯、李旦也是繼承了李治的軟蛋基因,李顯無能,就滋生韋皇后的野心,李旦的低智商差點使得太平公主成為“武則天第二”,好在李隆基及時出手,才徹底扭轉了李家男人的頹勢。


太平公主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武則天與李治的小女兒,她傳承了武則天的強大基因,權力慾望特別大,她最崇拜她的母親武則天,希望自己能成為“武則天第二”。

公元710年六月,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陰謀毒死了唐中宗李顯,太平公主聯合上官婉兒立李顯的兒子李重茂為帝,由李旦來輔佐,但韋皇后不想與他人分享權力,想自己一人獨攬大權,這就打破了權力的平衡,也是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聯手除掉了韋皇后的勢力,也一併除掉了上官婉兒,讓相王李旦復位為帝,就是唐睿宗。


李旦即位後,太平公主的權力達到了頂峰,由於李旦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因此權力都掌握在太平公主的手上,無論大小事務,都要過問太平公主,即使太平公主沒有上朝,李旦也要派宰相去過問太平公主,這也使得太平公主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這也正是她所想要的。

起初太平公主並沒有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裡,但是她後來發現李隆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個李隆基年輕有為,英明神武,做事非常果斷,不是懦弱之主,一旦他繼位了,就根本不會聽自己的,自己的權勢也會一落千丈,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於是太平公主想方設法在太子李隆基身邊安插親信,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還散播謠言說李隆基不是嫡長子,不能繼承皇位。


太平公主又來到李旦面前,添油加醋地說,李隆基想效仿李世民逼李旦退位做太上皇,她的目的就是要李旦改立太子,選一個她能操控的人做太子。

李旦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對權力毫無慾望,他也知道太平公主的居心,乾脆順水推舟、借坡下驢,就決定提前將皇位傳給李隆基,自己當太上皇,繼續去過他的悠閒自在的日子。

李旦的這一做法讓太平公主猝不及防,她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事到如此已經撕破臉了,只能做最後的掙扎,勾結宮人元氏在御膳中下毒,打算毒死李隆基但沒有得逞。

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突然起事,與親信率領三百多人首先殺了太平公主安插在身邊的朋黨,然後追捕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驚恐萬狀,先是逃入南山寺,三天後返回家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


事情發展到最後,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已成了互相的敵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在權力鬥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毫無親情可言,歷來的權力鬥爭都是刀光劍影血流成河,太平公主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形成了組織完備的政治勢力,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如果不將她連根拔起斬草除根,她隨時可能東山再起,威脅李隆基的統治地位,李隆基也是一個野心勃勃、權力慾極強的人,他是不可能容忍自己身邊有這麼一顆不定時炸彈。

太平公主本來是個安定社稷的大功臣,但由於才高功大,藐視一切,一意孤行,想要爬上權力的頂峰,不惜鋌而走險,成了政治權力的犧牲品,所以是無情莫過帝王家。

真是應了那句話:利字旁邊一把刀,動了可要見血的。





遺產君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唐玄宗幹掉親姑姑太平公主,實在是太平公主自找的。

本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盟友。那時候,太平公主的哥哥,也就是李隆基的大爺李顯當皇帝。

李顯也就是唐中宗。中宗有一個特別出色的皇后韋氏,還有一個同樣要求出色的女兒安樂公主。這二位,偶像都是武則天。人生追求也向武則天看齊。

唐中宗死後(據說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孃兒倆毒死的),韋后扶持了一個小寶寶繼位,自己隱在背後把持一切,儼然已經有了武則天當年的氣象。假以時日,估計她也會學習武則天干脆自己當皇帝。

但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不答應了。同樣不答應的,還有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的想法是,要當女皇,也是她當,輪不到韋后這個外人;李隆基的想法是,乾坤顛倒,剛剛正過來,不可再次顛倒。

雖然內心的分歧是不可彌合的,但此時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韋后和安樂公主。

因此,他們成了盟友。姑侄二人聯合,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把李隆基的爸爸、也就是武則天的有一個兒子李旦扶上了帝位,史稱唐睿宗。

唐睿宗上位後,近乎傀儡。也正常——因為他本來就是靠別人送上皇位的,他並不具備任何當皇帝的實力。

太平公主抓住了當下,隱於唐睿宗的背後,掌控一切;李隆基抓住了未來,做了皇太子,隱於是唐睿宗背後,等待時機。

唐睿宗感覺很難受,就說,我要做太上皇,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潛臺詞是,你們姑侄直接鬥吧,別讓我夾在中間難受。

這自然是難免的。因為李隆基不是個願意做傀儡的人。

其實,太平公主早就看出李隆基不是個小慫,不容易控制。她本想找個小慫過渡一下,以後可以當女皇,但李隆基讓她心裡打鼓。她曾經三番五次勸唐睿宗更換太子,可是唐睿宗不敢,也不願。

而對於太平公主的野心,李隆基也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李隆基上位後,和太平公主的鬥爭就難免了。

一仗下來,李隆基顯然技高一籌,太平公主便只能認輸了。認輸的代價是,死。

名叫太平,可這個公主的一生,人不如其名,一點都不太平。


趣談秘史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封建王朝,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唐朝的經濟文化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頂峰,軍事力量的強大引得周邊國家萬邦來朝。尤其是唐朝統治者對於個人權力和各民族風俗文化的尊重、包容並蓄的精神更是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然而唐朝還有另外一面值得我們深思,包容並蓄的唐朝文化不僅兼得中原傳統的文化,更是吸納了北方遊牧民族各類文化,比如突厥文化、鮮卑文化、印度文化、西域文化等。這樣就造就了唐朝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看似違背傳統禮儀的事情發生。因此唐朝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手足相殘、同室操戈的慘劇發生。

唐朝歷史上第一件同室操戈的事情便是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作為李淵的第二個兒子,為大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大唐王朝的第一任皇帝唐高祖李淵一直奉行著嫡長子繼承製的制度。於是在面對秦王李世民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和政治才能面前猶豫不決,既沒有伺機削弱秦王李世民的勢力,又沒有將太子之位從李建成轉到李世民身上的想法。因此引發了秦王李世民與東宮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間的矛盾。最終釀成了玄武門之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雙雙遇難的慘案!


從此以後,唐朝的皇宮之中就沒有真正的平淡如水過。勾心鬥角與爭權奪勢一直籠罩著唐朝的首都長安內的皇城。而唐太宗去世之後將皇位傳給了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寵幸武則天最終導致自己去世之後,自己與武則天所生的兩個兒子懦弱懼怕自己強勢的母親皇太后武則天。最終武則天於公元690年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大周,李唐王朝就此腰斬。

隨著武則天日益衰老。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龍元年,一個夜晚,臥床不起的武則天被一夥人闖進自己的寢宮。原來張柬之等人擁護太子李顯發動了政變。史稱“神龍政變”。最終武則天遺詔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還政與李唐王朝。死後自去帝位稱號,依舊稱皇后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之中。


然而李顯也生性懦弱。最終李顯為自己的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聯合毒殺。剛剛恢復元氣的李唐天下再次遭遇後宮當權、外戚亂政的危險。因此,相王李旦的第三子唐玄宗李隆基在得到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之後。毅然發動了誅滅韋氏的唐隆政變。最終取得勝利之後的臨淄王李隆基迎接自己的父親李旦繼承了皇位。

但李旦早已厭倦了皇宮之中的爾虞我詐,更是由於長期生活在強勢的母親武則天的淫威下而對權力喪失了信心。於是李旦將皇位禪讓給了有功於江山社稷、發動唐隆政變的第三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然而李隆基繼承皇位之後,李隆基的親姑姑太平公主便開始不斷地向自己的皇兄、李隆基的父皇李旦進讒言,實際上,太平公主也有著自己的母親武則天一樣的野心和想法。太平公主更是認為自己在唐隆政變中的功勞功不可沒。而自己的父母哥哥們李顯、李旦都一向疼愛自己。於是太平公主更加肆無忌憚的爭權奪利。這便激化了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

於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繼位不久之後,便賜死了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掃平了自己皇位之路上的所有絆腳石。真正的將大唐王朝至高無上的皇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因此才有了開元年間的大治之世。史稱開元盛世。



珞珈山的貓


其實搞明白這件事情之前,可以先看看太平公主的履歷:


公元705年,參與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

公元710年,誅滅篡權的韋后,擁立李旦。


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在朝堂之上被賦予了太多的特殊權柄,而這種特殊的,權柄不僅沒有在武周王朝混亂動盪的政局中被卸掉,反而變得越來越雄厚,當時經過神龍政變之後,李唐皇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的皇權。


可是,武則天遺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實在太多,而且還滋生了一大批激進的女性,在這群激進的女性當中有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韋后等等,這些後宮女人也許是受了武則天的影響,內心對於權力的慾望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大。


聰明的政治家都會學會有效的扼制皇權,為自己謀身。


太平公主也一樣,在她擁立哥哥李旦登上帝位的時候,她的背後還有一個還有有一個人在死死的盯著他,在李旦登上帝位之後,讓素有功勞的三兒子李隆基做了太子。三郎向來都是一個英明的男兒,李隆基做太子給太平公主造成的打擊太大。


一來,從政變中走過來的人,往往有著超高的政治嗅覺,太平公主的勢力這麼大,李隆基不削減他的勢力才怪。

二來,如果能夠阻止李隆基做太子,那麼擁立一個懦弱、可控的太子最為合適的。


很顯然,太平公主不希望李隆基登上太子大位,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徒添了一絲絲的仇恨。


為了能夠打壓一下這個太平公主,李隆基準備發動政變搞掉太平公主,可是沒想到事情還沒有發生,政變的消息卻已經傳到了太平公主的耳朵裡,李隆基著急了。趕緊去皇宮之中找父皇訴苦,說自己是被那些臣子們逼迫的,弄掉太平公主實在是迫不得已。



唐睿宗李旦看到李隆基這麼誠懇,索性也就不再追究這件事情了。


可是姑姑太平公主不幹了,親自找到李隆基的府上,你想怎麼著?你還想弄死我啊?李隆基嚇壞了,忙著給自己眼前這位囂張跋扈的姑姑賠不是。


太平公主這次雖然沒有追究李隆基,可是卻也想除掉李隆基,索性假裝不在乎這件事情,悄悄的預謀著一場扳倒李隆基的政變,可是這一次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太平公主發動政變的消息又被李隆基知道了,李隆基快刀斬亂麻,主動出擊扼殺了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平公主無奈的逃到了終南山。


在終南山的這段日子裡,太平公主度過了自己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時間,旋即被李隆基刺自盡,結束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生命。


所以,李隆基要做掉太平公主是因為這位姑姑的勢力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的皇權,甚至可以左右自己皇權的地步,太平公主所依仗的可不僅僅是擁有實權的太上皇李旦,還有朝中那些他培養起來的宰相團,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的最為幕後沒有實權的帝王,其實是頗為無奈的。


不誅殺太平公主,那麼他自己的帝王大位會受到極大的威脅,誅殺太平公主又有老爸護著太平公主,他只能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給與太平公主一黨一擊致命的打擊。


歷史總探長


太平公主和母親武則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則天想做天下之主,並最終實現,而太平公主卻只想權傾朝野,當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則天一大截。在他兩個軟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時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門。當遇到強勢的侄子李隆基的時候,兩人就勢同水火了。

她想廢掉李隆基,另立聽話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去她,盡得皇權。而在不久前,兩人還曾通力合作,除掉了韋后集團。一致對外之後就是你死我活。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武則天攝政後,雖極力打壓兒子們,卻很寵愛太平公主。但不得不說明的是,武則天雖然自己當了皇帝,但她並沒有想過把帝位傳給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說到底武則天只能是個例外,所以太平公主即便和武則天的容貌、性情都很相似,她也只能躲在政治的幕後,武則天並不希望太平公主幹政,她可以找女兒商量、詢問政事或者交代女兒一些政務,卻不允許太平公主公開議政。

但武周政權後期,太平公主還是有了不少權力,705年,武則天病重,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孫密謀發動政變,誅殺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之後張柬之等逼武則天退位,李顯繼位,太平公主做為李顯的親妹妹,又一心維護李唐宗室,得到了李顯的尊重,開始從幕後走到臺前。



同樣干政的還有韋后和安樂公主,這對母女完全是“才華撐不起夢想”的一類人,政治能力一般,卻想著效仿武則天稱帝,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政出私門,這一時期,安樂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已經成為政敵,表面上看來,安樂公主的權勢在太平公主之上。但710年李顯去世後,形勢發生改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謀發動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讓次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行動,發動唐隆政變,但此次政變雖然除掉了韋后集團,太平公主也失去了得力助手上官婉兒,李隆基執意將其殺死。之後李旦繼位,李隆基功勳卓著成為太子。

從此,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開始了權力的爭奪。李旦和哥哥李顯一樣軟弱,任憑太平公主幹政,太平公主的權勢在唐睿宗時期達到鼎峰,她每每入朝議事,都和李旦坐在一起討論,有時候宰相奏事的時候,李旦都要問是否奏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最初,太平公主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她以為李隆基也很好控制,所以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然而李隆基自從成為太子後,勢力越來越大,逼著太平公主警覺起來,她動了廢太子的心思。

李隆基做為李旦的第三子,還是庶出,本來不該被立為太子,但因為他功勞最大,又李旦嫡長子的推讓,李隆基最終成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這一點,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非嫡長子不該成為太子,她甚至動員當時的宰相們改立太子,宋璟和姚元之為此向李旦提議將太平公主遷往洛陽,但李旦拒絕了,之後李隆基為平息事端建議將宋璟和姚元之貶官。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個是李旦的親妹妹,一個是李旦的兒子,他誰都不想辜負,總試圖在兩人之間找一個平衡,但兩個人都是強勢之人,誰都不可能退一步。712年,彗星出現,此為大事,該除舊佈新,太平公主寄希望於李旦廢太子,李旦被逼無奈選擇退位做了太上皇帝,李隆基繼位。但李隆基並未完全親政,李旦仍然握著大部分權力,仍然是太平公主的保護傘。

李旦希望這樣能緩和兩人的矛盾,卻不想兩人因此更加勢同水火,鬥爭進入白熾化階段,當時的朝廷中,文臣武將有大半出自太平公主門下,這讓李隆基很惱火,而李隆基的精明強幹讓太平公主很忌諱,不過與太平公主的急躁不同,李隆基雖然年輕卻沉穩得很,謀略更在太平公主之上,所以即便太平公主數次謀劃廢掉李隆基卻不可得。

713年,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他先控制住了羽林軍,避開太上皇帝李旦以謀反罪捉拿太平公主極其黨羽竇懷貞等人,李旦知道的時候,眾人已經被誅殺,他只得宣佈竇懷貞等人的罪行,算是默認了太平公主的謀反,之後宣佈還政於李隆基,不再過問政事。而太平公主在政變發生時逃了出去,躲進了山寺,三天後才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集團被李隆基幹掉,正式親政。


蕭曉四姑娘


太平公主,名字不詳,傳聞叫李令月,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和唐玄宗是姑侄關係。李令月從小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極得李治與武則天的寵愛,可以說是有求必應,應必有果。



從小在帝王之家長大的李令月,可能是耳濡目染,又或者是性格隨母親,特別喜歡權力,也是鑑於這一點,武則天覺得這個小女兒特別討喜,心裡對她寶貝得不得了。李治、武剛天曾經為了拒絕吐蕃對太平公主的政冶和親要求,修建了一座太平道觀,聲稱太平公主已出家,不宜出嫁。由於可見太平公主的受寵程度。



太平公主有過二段婚姻,第一任丈夫叫薛紹,但是由於薛紹的族人參與了唐宗室李衝的謀反,受到牽連的薛紹不久便餓死於獄中。武則天為了補償太平公主,在太平公主二次婚姻嫁給武攸暨的時候,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在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繼承帝位。由於大權在握,武則天開始允許自己的女兒參議商議政事,不過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來,只是秘密行事。自此,太平公主開始慢慢的向權力中心靠攏。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等人合謀誅殺了韋皇后,粉碎了韋后想做武則天第二的幻想,並將當時自己一手泡製傀儡皇帝李重茂拉下皇位,擁護自己的哥哥相王李旦成功復位。

要說這個李旦也是一個奇葩,雖說太平公主屢立奇功,但李旦身位皇帝,凡是有關朝延的大小事務都必先請示過太平主公,對太平公主的主張也是言聽計從。所以,明面上李旦是皇帝,但真正行使最高權力的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深深的迷戀上了權力,在權力的旋渦中越陷越深。隨著皇兄李旦年事漸高,太平公主害怕李旦死後太子李隆基上臺後她會失勢,遂開始密謀對付李隆基,但她不是武則天,她的政治智慧和謀略不足以撐起她的野心,屢次針對太子李隆基的陰謀均以失敗告終。

皇帝李旦不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人,對妹妹多年的寵溺終於也是種下了惡果,無奈之下為了平息內鬥,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希望坐實的現實使自己的妹妹知難而退。



被打了草驚了蛇的李隆基,也是深深忌憚於姑姑太平公主的勢力與手段,深知坐以待斃非長久之計,加上太平公主還在依仗太上皇李旦而把持著朝政。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郭元振以及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等人合謀定計,率先下手誅殺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等數十人,太平公主也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自己家中。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浩瀚文史


政治權利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如果李隆基不幹掉姑姑太平公主,被幹掉的就是自己。

太平公主,中國歷史上最鼎盛時期的王朝公主,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唯一長成的女兒,但她的一生婚姻不幸而沉淪於權力,並沒有得到什麼幸福。



武週末年,太平公主漸漸進入權力核心圈。太平公主誅殺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擁護中宗李顯繼位 ,因此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走向權力的巔峰,從此以後在權力的旋渦中越陷越深,再也沒有能脫離。


中宗朝的政治情形基本是兩派對立:一派是皇后韋氏、昭容上官婉兒、安樂公主,一派是太平公主和兄長相王李旦以及侄兒李隆基。太平公主其實是不把韋氏等人放在眼裡的,自認為能夠對付,所以並不收斂,比較驕橫,這也就是太平公主的本來個性。新唐書說韋后等懼太平公主“多謀斷”。“多謀”應該是太平公主的一個基本特性。

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之後太平公主與侄兒李隆基聯手鏟除了韋氏一黨,並且親手把中宗之子自己的另一侄兒李重茂拉下皇位,一手扶立自己的兄長李旦做了皇帝。因為有這一番功勞,太平公主從此可以與皇帝坐而論政,享食邑萬戶,這時的太平公主走到了權力的頂峰。但從此太平公主的結局也種下了因為。

皇帝李旦一邊是妹妹太平公主,一邊是被立為太子的兒子李隆基,左右難以取捨制衡。太平公主在得到的權力鼓勵之下有了更深的慾望,而太子李隆基也感覺受到姑姑的制約,於是兩方面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太平公主意圖廢掉太子李隆基,而李旦卻最終提前傳位給兒子自己退位成了太上皇。不知收斂的太平公主專擅朝政,百官依附,連宰相這樣的高官都出自太平公主門下。忍無可忍的李隆基不得不剷除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最終被冠以謀反罪名而被李隆基賜死。顯然太平公主的集團是並沒有準備好謀反的,匆忙之間已經年輕的皇帝李隆基分化瓦解。家財萬貫的太平公主曾經所掌握過的權力如泡影一般瞬間便被侄兒李隆基打得粉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