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大學畢業創業當老闆 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預計年產值1000萬


用鏡頭定格精彩瞬間,用心講述城鄉百姓多彩故事,感謝朋友們一直關注我的頭條號“定格瞬間美”,每天我會給大家帶來不同的圖文故事,歡迎大家打開點讀。在農村人眼裡,如果誰家裡出了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再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但家人高興臉上有光,村民比較羨慕的一件事。在廣西有一位小夥子叫馮慈軍,他大學畢業後卻拒絕給別人打工,而是返回自己的老家,自己創業當起了老闆。這是馮慈軍請來的工人剝竹筍殼。

馮慈軍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泗安村人,他是從小在農村長大,對家鄉環境很是瞭解,每年的4月份鮮筍和筍乾產量都很大,他覺得如果把竹筍做好了一定會賺到錢,自己不能錯過這樣的商機。於是他創立了竹筍加工基地。這在村民眼裡都覺得馮慈軍有點怪怪的,努力十幾年大學好不容易畢業走出了農村,這下子又回到農村,大學不是白讀了嗎?可是馮慈軍不顧大家的看法,自己既然決定了就要堅持下來。圖為馮慈軍在攪拌竹筍初成品。

馮慈軍花3.5萬元租了總面積近萬平方米的地方作為加工基地,政府和村委會都給了大力支持。附近的白羊村村委會看到了希望,也注入資金參與分紅,該項目顯著增加了2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馮慈軍清明節前後從農戶手上收購新鮮竹筍,1斤收購價格是1元,請人剝殼每斤毛錢。馮慈軍打算將車間規模擴大到150人左右,如今已為務工的貧困戶每人增收3000元以上。圖為村民們在剝筍子殼。


每年的這個時候是最忙的,馮慈軍把收購來的新鮮竹筍,剝殼後加工成開袋即食的休閒風味食品,銷往全國各地很暢銷。馮慈軍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著,大家對他吃苦耐勞的精神都稱讚。馮慈軍要為脫貧貢獻自己的力量,預計竹筍年產值將達到1000萬元。

村裡留守的村民在這個季節可以到他的加工基地打工,也有了一筆收入。馮慈軍看到基地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自己努力和大家的支持,如今在外打工的同學都羨慕他,當初他抓住了商機,如今自己創業當起了老闆。但是馮慈軍並不滿足,他會繼續努力,帶領貧困戶脫貧。看到馮慈軍的今天的成就是不是很羨慕。所以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堅持下來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會有收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